很多股民在看操盤公司介紹的時候,如果這家操盤公司沒有口碑的話,基本都會忽略掉,畢竟他們不想再股票交易中承擔風險。但是對于操盤公司來說,赢得口碑但是又不賺錢的話,又該如何是好?那麽操盤公司如何做一家賺錢又有口碑的公司呢?
一家有志向的操盤公司,一定是有操盤情節、以客戶利益爲先導的。這需要犧牲短期利益,而着眼于長遠發展。犧牲短期利益,意味着需要在相當程度上,對刷單行爲進行約束,同時要對交易和風控做出整體的考量。
對一家操盤公司來說,依靠制度和規則的力量,遠勝于對個體的依賴,對于交易也是如此。操盤公司不應該把重心放在尋找出類拔萃的高手上面,而應該着力于提升内生能力,從公司制度層面,來規劃好操盤和承接資金的流程性和風險性控制。
對于個體而言,操盤的成功來自于自身的修煉;對于公司而言,操盤的成功絕非依賴于心情和激情,而是公司流程化的執行力。即:操盤公司總體上提供一個蘿蔔一個坑的交易員職位,在規則的制約下,交易員隻需要執行就能夠完成公司的盈利和經營目标,而不是依賴于某一兩個能力超群的操盤手。過于依賴一兩個操盤手,對于操盤公司來說是巨大的操盤風險。這會重新走到散戶交易模式。如果操盤手跳槽,或者盤手心情狀态不佳,公司的經營能力會受到極大的損傷。
這又回到另外一個話題。如果股票操盤公司走大衆化交易員路線,如何确保這些交易員能夠達成公司的交易目标呢?沒有天賦和資深交易經驗的交易員,是否能夠獲取長期盈利能力?這個問題是業界的疑難雜症,沒有标準答案,所以讨論意義大不。但是,公司經營層面又必須解決這個問題。那麽可以從商業模式上,做一個改進探索。
思路如下:
1、超輕倉位必定可以獲取長期穩定盈利,雖然利潤不高,但是一年做到十幾個點的收益還是問題不大。作爲公司業務的一種模式,它能夠帶來超級穩定的業績,缺點是收益不高。但是這個方法風險很低,适合多個客戶的大規模資金。
2、在超輕倉位的模式下,公司獲得的傭金過低。這使得公司面臨一個實際的問題,運營成本和利潤如何保證。所以,公司的客戶和資金,要分爲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超級穩定的客戶部分,這适合于做大口碑,做大規模,獲取長遠發展的潛力和收入。打個比方,我們以500萬的總盤子作爲操盤公司的規模,那麽在超級穩定的部分,我們在裏面放置400萬盤子的資金規模。這個盤子的資金,使用的策略和倉位都是非常保守的,但是它很穩定。這部分,要變成無風險和無剛性成本的盤子。那麽,傭金和淨值分成,就可以成爲一頭穩定的現金奶牛。
另外一部分,是專門負責爲公司提供現金流運轉的部分。倉位加大,風險回撤相應加大,但是可以提供大量的現金流,也有可能産生更多的利潤。那麽這個部分我們可以放置100萬的盤子,來負責提供現金流。它專門爲公司提供運營和市場費用。對這部分的原則,就是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保證和打平日常運營成本。
如果把客戶類型和資金規模劃分爲以上兩個部分,業務模式就會比較清晰。公司的長期運營目标,就是做大規模,做穩業績,做好口碑。靠第一部分來盈利,靠第二部分來打平日常運營成本。這樣風險和收益也都很清晰。
第一部分的交易,規劃爲保守策略,靠的是規章制度,因此對交易員的要求并不高。交易員主要負責的是執行層面。
第二部分的交易,規劃爲帶有一定風險敞口的盤子(但是它的量級小)。要靠這一部分來打平日常運營成本,就可以使用經驗水平稍微高一些的交易員來操盤。目标并非盈利,而是解決掉發展中的資金成本問題。
第一部分的資金和客戶,完全靠業績和口碑來實現。客戶看到你的操盤公司一年能做到15%到25%,回撤非常小,會非常開心。那麽,可以使用代理商平台中的多級代理制度,讓客戶口碑相傳,客戶介紹客戶。那麽整個交易規模就可以上一個台階。而這一部分,就是操盤公司的穩固根基和穩定的利潤來源。靠的是公司過硬的實力。
第二部分的資金回撤可以放大一點,那麽可以采用保守的保底策略,公司層面來承擔風險,目标是快速回籠現金流。這樣也不會損害公司的口碑。如果做得好,利潤也更大。這一部分并非公司的盈利來源,而是解決成本。
在模式上做了如此的劃分後,操盤公司大可以把精力和業務,花在對應的操作層面。這樣對人員的要求也不是那麽高,市場口碑和盈利能力也比較穩健。
總之股民在選擇操盤公司的時候,肯定是會選擇有口碑的操盤公司的,他們并不會關心操盤公司是否賺錢,所以需要操盤公司自己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