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都覺得上市公司就是厲害的公司,沒上市那就說明實力還不夠,但是現在也有很多公司可以上市但是不上市的,這是爲什麽呢?
公司上市和不上市最大的區别就是:不上市的公司就是公司幾個老闆悶聲發财
現在大家都覺得上市公司就是厲害的公司,沒上市那就說明實力還不夠,但是現在也有很多公司可以上市但是不上市的,這是爲什麽呢?
公司上市和不上市最大的區别就是:不上市的公司就是公司幾個老闆悶聲發财;上市了就是帶着所有投資者一起發财。
公司能上市而不上市,有兩個原因:
一是公司不缺錢。目前的現金流非常充裕,自有資金完全可以應對再投資的需求;
二是缺錢,但不想以出讓股份的方式籌錢,所以隻好去銀行借債了。比如華爲、老幹媽這些知名企業,還有某些地方政府催促上市而因爲有各種疑慮從而遲遲不上市的地方企業,都是這兩種情況。
但一般來說,企業還是能夠上市就盡量上市。因爲企業再走到某一個階段,幾乎一定會面臨資金問題。而銀行的解決能力有限,著名的日本超市八佰伴就是因爲隻用公開市場發行短期債券的方式融資,而短期債券面臨違約、銀行又因爲資金面緊張不批貸款,最後申請破産。
以債務方式融資,在債務到期很容易面臨資金鏈緊張,再優質的公司也可能面臨滅頂之災。而股權融資的好處在于,出讓一部分股權換取來的資金,形成的資産就成爲了公司的資産,這部分資金永遠不需要清償,可以放心大膽的用于發展公司的長期業務。
此外,一般來說股權融資帶來的合作方,很有可能對公司的業務有所了解且可以幫助公司業務進行進一步拓展,從而可以建立股東方之間的戰略協同。以一部分股權換取公司在某一方面的核心競争力,這個買賣就很值當了。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區别就在于公司産權流動性的不同。相比于非上市的公司,上市公司的産權(股票)流動性是非常高的。
如果沒有上市,公司的股權是沒有什麽流動性的。上市公司則不同,上市之後,他的股權其實是可以買賣的,并且很便利。在上市公司裏,股權激勵也是一種不錯的管理手段,員工可能更樂于接受上市公司可以自由流動、變現的股票,而不是現金。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在融資能力和途徑方面也是有差别的。上市公司在IPO時會首次公開發行融資,之後也可以在市場上公開或者非公開進行再融資,還有并購時的配套募集資金,并且因爲募集資金的對象範圍大了,募資能力也是有增長的。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相較于沒有上市的公司,上市公司的融資綜合費率是比較低的。
上市公司股權的流動性增強了,相應的它決策自由性就減弱了。A股要求同股同權,規範履權。如果老闆占股不夠,公司是很容易發生危險的。日常,很多決策還是需要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通過,這樣一來,公司的運營就會受到多方掣肘。
當然上市也是需要成本的。上市對公司的要求是很嚴格的,主闆下規範運營幾年後才能籌備實現上市,上市之後更是要保持規範運營。這對很多公司來說,是比較困難的,畢竟之前通過各種合規、不合規的方式減免的稅,不僅不能減免了,還有可能需要補回來。
當然上市公司因爲講合規,所以不如非上市公司自由,有些企業不願意上市,是因爲不願意公開财務,有些東西不願意讓人看到,也不願意決策時讓其它人指手劃腳。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想上市,華爲,老幹媽,娃哈哈,這些名企都沒有上市。
因此上市與不上市最大的區别,就是交易。上市後,可以一手一手高溢價交易,不上市公司隻能大塊大塊打折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