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水滴,相信不少人都很熟悉,就在昨晚,水滴正式登陸紐交所挂牌上市了,可以說它如今已經是國内的保險科技第一股了,下面我們再來看看關于其的股票最新資訊吧。
水滴正式上市之後,我們在想起保險科技股的話,第一反應肯定是水滴了。而且這支股票目前沒有對手,股價的走勢如何主要看業績了。
水滴股票發行價是每股12美元,正好達到了此前預估的發行價的上限。
不過水滴在開市不久之後就破發了,截止收盤,股價隻有9.760元。其實在美股上市的公司的,大多數都是開盤就破發的,所以這并不奇怪,很多股票在破發之後的兩三年之後股價才會不斷地上漲。
先來看下水滴公司價值的變化。
2020年8月,水滴公司宣布完成2.3億美元的D輪系列融資,由瑞士再保險集團和騰訊公司聯合領投,IDG資本、點亮全球基金等老股東跟投。水滴公司的招股說明書顯示瑞士再保險集團目前持有5.7%的水滴股份,按照投資行業的慣例,領投比例一般占總比例的50%以上,以此可以判斷水滴D輪融資的投後估值約爲20億美元。而此次水滴IPO的估值較9個月前已經翻番。
如此巨大的估值變化,很難用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帶來的流動性溢價來解釋。那麽這9個月裏,是不是水滴公司的公司業務進展順利,導緻公司價值翻倍呢?
實際情況恰好相反,D輪融資後,水滴公司經營的外部環境風險增加,爲了确保上市成功,水滴公司創始人兼 CEO沈鵬被迫停止了水滴公司起家的核心業務——水滴互助。衆所周知,沈鵬在2016年創辦水滴公司時,網絡互助業務是其最主要的收入和流量來源,爲水滴公司帶來了大量的資金和用戶。同時網絡互助業務和大病衆籌業務也成爲了第三方網絡保險平台區别于傳統的保險中介的鮮明特征。然而到了2020年,水滴公司的收入中,來自于保險傭金的占比已經接近90%,如果沒有網絡互助和大病衆籌業務,水滴公司就是一家不折不扣的保險中介公司。一家營收30億人民币,淨虧損6.6億元的保險中介公司,憑什麽值近50億美金?
要知道全球最大的保險中介公司威達信集團(Marsh & McLennan),2020年營收172億美元,大約是水滴公司的37倍。這家2020年淨利潤高達20億美元的保險中介巨頭,目前的市值不到700億美元。
2020年中,水滴公司啓動了“水滴好藥付”的新項目。通過會員模式向用戶銷售不在醫保報銷範圍内、價格高昂的新特藥。該服務的會員價格是199元/季度,水滴籌的籌款人隻需象征性地繳納0.01元即可加入。
但在水滴公司最新的招股說明書中,并沒有太多關于“水滴好藥付”業績貢獻的内容,因此很難判斷這項業務未來的前景。
以上,無論是從現有的技術優勢還是新業務的成長性,都很難爲水滴公司的股價找到新的支點,那麽隻能回歸到保險中介業務的本身來判斷水滴公司股票的價值。通過營收規模及過去三年的增長趨勢對比行業标杆來判斷,水滴公司的股票未來一年的價格應該在4.8-10美元的區間。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如今的股價正好在合理的範圍之内,按照這樣的判斷,對于發行價買入的股民來說,想要回本,股價需要持有好幾年了。好在美股一向是價值投資,隻要水滴的前景不錯,股價總會有上漲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