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我們的生活也在逐漸的恢複正常,但是疫情依舊尚在我們身邊,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股市中看出端倪。那麽,疫情股票會跌嗎?股票怎麽玩呢?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就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疫情肯定會導緻股票下跌的,雖然市場在國内疫情爆發時期除了節後開盤後的第一天出現大幅的下跌,之後A股在美股熔斷的情況下依舊堅守着上漲的行情。不過前兩天a股也全線下跌了,包括前期堅挺的科技闆塊,可見市場風險在不斷提升中。
國内疫情爆發第一階段A股的股價下跌,邏輯是疫情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原本預計超過4.5億人次出遊消費的“春節黃金周”變成了“全民防疫周”,餐飲、酒店、旅遊、文化消費、教育培訓等行業流量枯竭,收入接近枯竭。所以,節後第一天A股跳空低開。但在當時,疫情的防控已經步入正軌、政策護盤的意味強,加上外資的持續買入,A股很快就反彈了。
當國内的疫情控制住以後,海外的疫情則開始爆發了。于是全球股市哀嚎遍野,A股也深度調整。海外股市以美國爲标志,美股數次熔斷!在外圍頻頻崩盤的情況下,A股出現了階段性調整。上證指數從最高3074點調整到目前的2700一線,主要是受到情緒和資金的影響。
目前來看,跌的比較大的是前期漲幅巨大的部分5G概念和大白馬。或者說,最爲慘烈的是大白馬,比如平安、茅台、海天、格力、美的……也就是去年說的核心資産。科技闆塊其實總體上還算堅挺,這兩天出現了回調,貴州茅台直接幹到1000以内,平安也從90一線幹到了70以内。基本面沒有變化,其實就是資金面的影響。其他幾隻白馬股,各位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看看滬股通、深股通的持股情況。所以,現階段的下跌是外資撤離的結果。
資金流出其實并不代表外資不看好A股,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單純的避險需要,希望持有更多現金,而且外資投資中國時,大多通過跟蹤新興市場指數等偏被動的方式進行,A股隻是投資組合中的一部分,大部分新興市場表現不好,相關基金産品遭到大規模贖回,A股也會受到牽連;二是一些外資在美國和其他股市大幅下跌時補倉,需要回籠資金。
目前A股的下跌是資金面的影響,尤其是一部分外資撤出的結果。但是今天已經看到多條消息說險資開始入市,股票ETF呈現淨流入的态勢。最主要的是,國内的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一系列經濟刺激措施正在出台,随着各行各業的複工複産,二季度經濟預計會出現大幅反彈。
總之就是一句話,A股整體風險可控,向下空間不大。
所以,疫情期間a股的股票下跌始終在所難免的,但是隻要我們及時接收最先的行情,預判股票接下來的走勢,就能把握好最佳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