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2月1日,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为1.0923万亿美元。而在2019年12月31日时,这个数据为1.0786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中国在2020年1月份又增持了137亿美元美国国债。不过即便如此,目前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也是2011年以来偏低的水平。
近10年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变化表
在这期间的2016-2017年,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曾显著下降。当时大幅减持美国国债是从2016年7月开始的。原因是2016年5月美联储公布了4月份议息会议纪要,称若美国经济数据持续改善,那么美联储将于当年6月开始进入加息周期。
不过实际上,后来美联储是在2016年12月才开始加息的,第二次是在2017年3月。
当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后,就会给我们带来两大问题:一是人民币贬值。这将导致中国采购海外大宗商品成本上升,在海外发行的债券到期归还成本上升;
二是因为债券收益率上升导致债券价格下行。当然,这是理论上,实际情况远比这个复杂。
关于债券收益率与债券价格的关系,我们不妨打一个比方。
假设老王向小李借了100元,当即写了一张欠条,约定1年后给10%的利息。这张欠条就相当于“债券”。一月后,如果小李急用钱,那么他可以把这张欠条卖给别人。假如小张花105元买下它,那么对于小张而言,这张欠条的收益率就降低了,不再是10%,而是5÷105=4.76%。
小张的买入价越高,则其收益率越低。反过来,收益率变低的过程就是欠条价格上涨的过程。
这两大因素导致在美联储加息周期内,我们必须减持美国国债,以维护自身利益。比如在2016年,很多人排队去银行换取美元,或者将资产转移至海外,这都会导致中国央行手中持有的美元减少。抛售美国国债,则是央行补充手里美元的最直接方式。
2016年全年共抛售1880亿美元美国国债。
与上述原因相反,去年以来美联储进入到降息周期,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大降,而美国国债价格大涨。这就又成了我们买入美国国债的内在动因。
这就是去年12月起中国又增持美国国债的主要逻辑。到今年1月底已经增至224亿美元美国国债。尽管美联储在那之前就已经宣布了新一轮货币宽松计划。
不过由于2月份开始的疫情影响,导致对外贸易受到较大冲击,因此下一次美国财政部公布最新数据的时候,人们应该不会看到中国政府再次大笔买入美国国债。与美国国债价格涨跌带来的利益相比,应对本国美元使用需求,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显得更为重要。而持有足够数量的美元是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主要方法。
不过由此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是否安全?美国人是否会赖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