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爆發以來,黃金也受到影響,價格震蕩走跌。
黃金至于爲什麽會跌?
我想大家也知道,黃金是一種流動性非常充裕的資産,市場一波動,恐慌情緒蔓延,投資者就會首當其沖抛售黃金,換成現金、國債或其它資産組合來避險。
這也不是說,黃金就不值得買了。
黃金依然是非常重要的避險資産,一旦世界經濟有什麽問題,或者全球局勢動蕩,黃金價格就會開始上漲。
這不,受全球寬松政策影響,黃金現在又站起來了,站上了1700美元這條線。
值得注意的是,美銀美林發報告稱,黃金仍有76%的上漲空間,看漲至3000美元。
不少人也問,黃金暴漲,現在買還來得及嗎?
答案是,來得及。但不建議投太多的錢。
雖然在家庭資産投資組合中配置黃金,可以對沖風險,具有避險及一定的保值功能。
但是上面也有提到,黃金流動性充裕,和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貿易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地緣政治風險上升、恐慌情緒上漲等都有密切聯系。
且從長期來看,股票、債券、黃金等都會因市場波動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但不管怎樣,黃金幾乎是不怎麽增值的,也漲不了特别多。而相對的,股票、債券的增值都比它要大許多。
要想靠黃金暴富,是不太可能的。
再說,從理财的角度來看,想配置避險資産,就不能将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裏,而是多準備幾個籃子。
當然,投資黃金的方式也不止上面這一種。
大部分投資者還會選擇實物黃金。比方說,投資金條。
在五一黃金周期間,“投資金條遭搶空”就頻頻上了電視新聞。
據央視财經報道,廣州商場不少品牌的100克投資金條賣到斷貨,有人甚至一下盤了200萬的投資金條。
有不少人也私信問我:
爲什麽買黃金不去銀行買,而要去商場金店買?是都一樣的嗎?
買實物黃金,能薅上一筆羊毛嗎?
買不到金條,買黃金首飾能不能賺錢?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銀行買和商場買是兩碼事。
從價格方面來看,銀行金條價格是由國家根據市場來定價的,價格會在比較合理的一個區間内浮動;金店金條是私人定價,加上店鋪經驗成本,價格其實不會低到哪去,當然也有例外。
從種類方面來看,銀行金條一般都是純金的,不會缺斤少兩;金店金條卻不一定是純金的,水份多少也不知道,此外還分純金和K金這兩種,購買的時候一定要留意。
從投資價值方面來看,銀行金條雖然花樣少,但收藏價值會更高一點;金店金條花樣多,雖然很受歡迎,但收藏價值相對也會低一點。
如果要買投資金條,我更建議你通過銀行渠道購買,有更好的直接變現能力。
接着,回答第二個問題。
買實物黃金,薅上一筆羊毛也不是不可以。
舉個例子,2020年5月3日,中國黃金的實時金價是380元/克,而2019年5月3日,中國黃金的實時金價是280元/克。
如果你去年5月3日購買了黃金,到今年的5月3日,每克就多賺了100元。
據央視财經報道,有人在2016年左右買進金條,當時是230元一克,今天回收價是374元,一克差不多賺了近150元,賣出後共賺了2萬多元。
當然啦,也得看行情如何是吧~
最後一個問題,黃金首飾不建議買。
從投資價值方面來看,即使是在黃金價格上漲的時候,黃金首飾升值也不明顯。在回收變現的時候,甚至還得虧本賣出。
比方說,你買某某品牌的一條純金項鏈,當時的價格是380/克,回收的時候或許就隻有230/克。
黃金首飾在購買的時候之所以昂貴,無非是加工費和稅收費這些疊加,所以售價比原料金(即銀行投資金條)都要高,但市面上回收黃金一般都是在基礎上再折價,有一定比例。
so,你品,你細品。
在我看來,黃金首飾會更偏消費品的角色,要是想投資黃金,還是老老實實買金條會靠譜些。
總的來說吧,黃金依然是比較傳統的避險資産,雖然在保值上做的不錯,但是增值方面就沒什麽看頭,不能帶來現金流。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資産既保值又産生現金流,可以考慮下基金組合、債券這些資産~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