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碰撞
今天聊聊近期交投市場的異動。
1.此前大宗商品爲什麽瘋漲?
今年三月開始,美聯儲爲首的全球央行就往市場注入了瘋狂的流動性。
受此影響,股票市場和商品市場,本身已經走出了一波牛市行情。而債券市場,同樣得益于此,出
現了收益率長期下跌的走勢,盡管中國的債市收益率又回到了此前水平,但不改全球債市情況。
這個角度上說,金融市場已經對這波放水,有過一輪定價,比較明顯的是美國股市。
之所以現在商品市場又開始出現一波瘋牛一樣的上漲,主要是疫苗的消息,美國大選不确定性消除,
經濟複蘇預期增加,疊加流動性尚未退出,再疊加産業面(比如一些商品的供需和庫存持續向好)
的支持,形成了某種形式的“共振”。
這種共振,把商品市場的牛市推向了更爲瘋狂的階段。
2.爲什麽股票市場和商品市場出現了某種意義的背離?
商品和股票,估值和定價的邏輯不一樣。
核心的區别在于,商品定價的預期周期更短,一兩個月到半年,而股票理論上基于無限期未來定價。
可以看到,金融市場上發生一個可能影響長遠的事件,股票市場會有反應,但商品可能不咋動,反
之亦然。
我以前常常說,商品市場就是醉生夢死,今朝有酒今朝醉。股票市場呢,需要靠信仰和夢想活着。
要深刻理解兩者的不同,需要回到各自的定價邏輯和模型變量。
3.鐵礦石的上漲,是不是和中澳關系緊張有關?
很明顯,這可能影響一定的市場情緒,但并不是主要邏輯。
陰謀論不可取,陰謀論對做交易沒有任何卵用。如果一定要說有用的話,就是加速讓你認清自己是
個韭菜的事實。
交易員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思路應該是這樣的:
中澳關系緊張嗎?緊張導緻了什麽?
澳洲鐵礦石出口至中國持續減少了嗎?如果減少,造成多少供需缺口?
這種減少時暫時的,還是中期的?
而實際上,澳洲發往中國的鐵礦石,12月以來,并沒有出現明顯的特殊波動。
投資交易主要靠事實、數據和對未來的合理預期推斷來形成交易邏輯,而不是天天喊打喊殺式的陰
謀論。
通常來說,如果一個市場的行情走到極緻,就容易出現情緒閃崩,也就是通俗說的“看誰跑得快”。
因爲價格已經推升至基本面本身并不能單獨支撐的水平,這時任何的繼續順趨勢運動,都蘊含了大
量的内生脆弱性。一有任何風吹草動,友軍就會拔腿就跑!價格由此崩潰。
這種情況,在曆史上經常發生。索羅斯給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來描述這個現象,叫反身性引發的市
場崩盤。就是指的交易過度擁擠後,容易出現的踩踏。
參考來源:秦小明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