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調查公司歐亞集團1月4日發布了2021年世界“10大風險”。國際政治學者伊恩·布雷默領導的歐亞集團會在年初預測可能對當年的政治和經濟産生巨大影響的事件。
一:“第46任”
意指美國候任總統喬·拜登,對美國半數國民認爲大選結果不合法這一社會分裂的擴大發出警告。
該公司連續2年将美國國内政治列爲最大風險。美國一半人口認爲大選結果不合法,該公司認爲這種嚴重的分裂将對擴大健康保險制度等拜登的國内競選承諾的實現以及外交産生影響。
該公司還指出,同盟國針對拜登任期内通過的國家間承諾,“有必要思考倡導美國至上主義的總統在4年後重新撤回的可能性”,提及特朗普重新出任總統的可能性。此外,目睹美國防疫失敗的國家“将對美國是否有能力激活疫情後的國際秩序産生質疑”。
二:新冠疫情長期持續的影響
預測這将威脅世界政治和經濟的穩定。歐亞集團表示因疫情而出現兩極分化的“K型”複蘇“将引發對現任的憤怒和政局動蕩”,指出将導緻政治上的不穩定。針對新冠疫苗的分配,預測差距将在國家間和各國内部擴大。
三:圍繞氣候變化對策的競争。
在氣候變化對策方面,中美的競争将激化,将形成圍繞電池和電力控制系統等技術的“清潔能源軍備競賽”。
四:中美關系更加緊張
從貿易戰開始已經延展到更多領域了。針對中美關系,該公司預測兩國緊張關系将進一步加劇,拜登政權上台後也将維持“去年那樣的激烈對立”。
五:全球範圍内數據限制的強化
全球數據治理已成爲當前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其主要面臨兩方面挑戰:一是主權國家間在數據權屬、數據跨境流動等數據治理議題上的主張相異,并競相提出了各自的數據發展戰略;二是個人、企業與主權國家間數據權益存在失衡,亟需有效機制進行協調。爲有效應對這些挑戰,推動全球數據治理體系走向有序、規範和協調,一方面,全球數據治理應當采取數據主權、數據保護與數字經濟發展相統一的數據治理主張,鼓勵各主權國家或區域組織參與全球數據治理并構建全球數據治理規則;另一方面,爲協調個人、企業和主權國家之間的數據利益,全球數據治理應當構建數據協調治理機制,具體包括“人格權先行”數據協調治理機制、“财産化市場交易”數據協調治理機制和“匿名化戰略利用”數據協調治理機制。
六:網絡争端的全面出現
七:土耳其
土耳其野心勃勃,與美俄鬧翻後,向西方表示了強烈“入群”意願。
八:受油價走低打擊的中東
九:德國總理默克爾卸任後的歐洲
默克爾在進入2020年時決心表明,中國可以成爲歐洲的合作夥伴,而不僅僅是競争對手和系統性對手。然而,柏林也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盡管它并沒有像英國那樣以令人目眩的速度發生。在過去的一年裏,德國政界對中國的看法已經趨于強硬。随着默克爾卸任,德國可能發生變化,人們越來越感覺到,柏林方面采取更強硬的立場已不可避免。同時和其他國家的關系是否會發生改變也是一個未知數。
十:中南美的失望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