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期货登台亮相
历经十余年酝酿,肩负着熨平“猪周期”、减震生猪价格使命的的中国生猪期货即将面世。生猪期货在增加行业风险工具供给的同时,其设置的严格风控措施旨在规避价格剧烈波动,减缓因生猪供给失衡对中国物价带来的扰动。
中国生猪产业曾多次深受“猪周期”困扰,因缺少有效的远期价格指导和避险工具,养殖企业往往盲目扩产或者减产。而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带动其他肉类价格和食品价格的涨跌,也成为CPI的最直接推涨因素。业内分析认为,生猪期货的推出有助于稳定猪肉价格,进一步夯实中国CPI平稳温和的基础。
生猪期货采用实物交割方式,除了基本参数设置验证之外,还进行了单边提保,这是防控生猪期货风险的一个很重要的应急举措。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表示,猪肉是中国肉类消费的主要品种,因此生猪期货不仅是一个期货产品,更是涉及民生的生活必需品;在防范投机资金炒作方面,需要采用单边提保等多种灵活的监管措施,以此达到保障全国物价平稳和生猪期货成为避险工具的目的。
在他看来,目前是生猪期货上市的最佳时间:“猪周期”处在冲高回落的阶段,从基本面来看,生猪供应也已经大量增长,走出低库存的状况,猪肉价格从去年的高位进入下行周期。“生猪期货在这个时间上市不会助推国内物价,这个时间正合适。”
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周四发布通知,设定生猪期货9月合约挂盘基准价为30,680元/吨,11月和2022年1月合约的挂盘基准价分别为29,680元/吨、28,680元/吨。
大商所公布三个生猪期货合约的基准价由高到低,反映出现货目前偏紧、到明年价格逐步回落的趋势,也反映出期货市场引导现货和产业的作用,目前是使用旺季,所以近月合约价格较高,远月合约相对较低。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就生猪期货上市答记者问称,将严格控制风险,通过设置较高的保证金水平、适度放宽涨跌停板幅度和实行严格的持仓限额和交易限额制度,确保生猪期货上市稳起步,抑制成交过热。交易所还将持续强化市场监控,对市场风险做好预研预判。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CPI同比下降0.5%,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0,持平于2009年10月创下的低值;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0%,影响CPI下降约0.44个百分点,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要原因。
全产业链套保
生猪期货上市后,生猪养殖业企业可借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用衍生品风险管理工具管理价格波动的经验,比如饲料行业利用豆粕等期货工具的经验,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经营特点的价格风险管理业务模式。
生猪期货上市将起到价格发现功能。养殖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判断未来价格走势,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屠宰、销售,实现市场自我调节,平抑猪周期发生的频率,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方正中期期货在研报中分析,生猪期货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合约,推出之后将在客观上提高中国生猪质量与品质,保障食品安全;同时进一步推进规模化生产,加快生猪产业整合,促进生猪饲养标准化、规模化。另一方面,大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意味着对价格更稳定的控制,有助于平稳价格波动。
企业在产业链中面临上有原料成本波动的敞口风险,下有行业竞争风险。生猪期货上市将完善产业链,养殖企业可以通过玉米、豆粕及生猪期货的内部联系,形成饲料、生猪期货相结合,加速养殖-屠宰一体化整合。
“生猪养殖企业的原料端是玉米和豆粕,这两种产品都有期货和期权,生猪期货上市后可以做全产业链的套期保值锁定养殖利润。”王骏称,通过三个品种间的套利交易,期货市场价格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也将得到提升。
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指出,由于中国散养户为主的养殖结构特征,短期金融资金的进入,可能会导致短期价格波动,从中长期来看,大型规模企业占比逐步提升,可依照远期价格进行生产安排,使期货价格发现的作用有效发挥,使生猪生产与消费更加匹配,从而长期平抑整体生猪的价格波动,长期来看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此前表示,中国将加快推进天然气、成品油、花生、30年国债期货期权等品种上市工作,加快商品指数和商品指数期货期权品种研发和上市,支持相关机构开发更多商品指数基金、商品指数ETF等投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