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的外彙在不斷的創新高,對于外彙投資的人來說是好事,但是對于從事外貿的人來說,就不見得是好事了。那麽,彙率高對外貿好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彙率高的話,是不利于外貿出口的。所以,彙率高對專門做外貿出口的人來說,并不是好事。因爲自己國家的貨币相當于升值了,外國進口商也許就會選擇越南老撾之類國家生産的更爲廉價的商品。我國就是出口大國,所以彙率還是稍微低一點的好。
舉個例子以前客戶那裏8塊換1美元現在要10塊換1美元。那麽問題就來了,就等于說外貿公司的産品在無形中上漲了10%難怪會有人會說外貿難做,客戶不敢囤貨。而企業也不可能因爲彙率問題降價,因爲現在外貿的利潤被壓的很低。
在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問一個類似的問題。假如你是個賣大米的,現在正在以1元一斤的市場價格在國内市場上賣大米,你說你是漲價好呢?還是降價好呢?很顯然,在沒有給出具體情景和調價理由的情況下,這個問題沒法回答。
假如你将大米漲價到2塊錢,顯然買大米的人會變少,沒人買你的大米了,你的利潤率雖然上升了,但銷量卻減少得更快,你的總利潤反而會因此而減少。同樣地,假如你降價到5毛錢一斤,你的銷量雖然大漲,但是你的利潤率卻減少得更快,你的利潤同樣會下降。
隻有以正常的市場價格1元一斤來賣的時候,你的利潤才是最大化的。這就是市場的力量:自動達成對交易雙方福利最大的價格平衡點。
明白了這個市場力量的原理,我們再來看彙率問題,就好理解多了。這裏的彙率和上面的大米調價,道理上是完全相同的。
我們來分幾種情況分析:
1、人爲操作彙率。
如果美國人爲地操作彙率,讓彙率貶值,低于均衡彙率,他的确可以賣更多的牛肉到中國,但他賺的錢(利潤)卻反而會減少。美國讓彙率貶值,将牛肉兌大米的價格從原來的1斤牛肉換5斤大米,調整爲1斤牛肉換4斤大米,其結果是,美國的牛肉更便宜了,中國人顯然會換更多的牛肉,但是最終,牛肉銷量上升卻無法彌補牛肉價格的下降,美國牛肉的利潤反而下降了。
現在對美國人來說,1斤牛肉換4斤大米,顯然同樣的牛肉換來的大米更少了,大米漲價了,美國人必定會減少大米的消費,中國人出口的大米雖然價格更高了,但是價格的漲幅,卻無法彌補銷量的減少,中國人出口大米的利潤也減少了。
簡言之:由于人爲的操作彙率,結果使得兩國的貿易偏離了正常的内在需求,使得兩國人民的福利都減少了。隻有按照市場内在的需求平衡達成的彙率,才是最佳彙率,才能爲兩國人民帶來最大福利。
2、市場自發調整。
外彙彙率波動并不一定要人爲幹預,市場狀況的變化自身就會帶來彙率的波動。比如,中國天氣不佳,大米欠收,結果必然是導緻大米的國際供應減少,最後大米漲價了,比如從原來的1斤牛肉換5斤大米,漲到爲1斤牛肉換4斤大米。這個時候,美元彙率顯然是貶值了,而人民币彙率上升了。
能否由此得出結論:中國人因爲彙率上升,大米漲價了,所以占便宜了,所以彙率上升是好事?不能這麽認爲,因爲這時候,彙率是一種結果,而不是一種原因。彙率是市場因爲大米欠收,而重新達成的平衡結果。這時候,評估好還是不好,要把大米欠收和彙率升值合并起來評估,總體來說,中國人的福利是減少了,這時候大米欠收是影響福利的主要因素。
對于美國人來說,也是一樣,因爲中國的大米欠收,所以美國人買大米更貴了,美國人的福利同樣因爲中國的大米欠收而減少了。由于國際貿易的存在,大家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道理在這個簡單的兩國模型中可以清楚地得到解釋。這裏是大米欠收的例子,也可以想像一下相反的情形,大米豐收的影響。
大家不難得出同樣的類似的結論:大米的人民币彙率下降,但是兩國福利同時增加。由此可見,就算是市場自發調整,彙率的上升,還是下降,也并不必然和福利的增加或者減少直接關聯。
如果不是外貿從事人員,肯定對于彙率無感,或者說彙率不管是漲還是跌,隻要判斷準确,都有錢賺。所以,他們不大去關注彙率走勢。但是外貿人員就不一樣了,彙率的漲跌關系到了他們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的資金,所以他們更希望彙率穩定。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