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1x
香港:2025-04-25 04:40:09
  • 紐約:2025-04-24 15:40:09
  • 倫敦:2025-04-24 20:40:09
  • 東京:2025-04-25 05:40:09
  • 悉尼:2025-04-25 06:40:09
  • 香港:2025-04-25 04:40:09
  • 新加坡:2025-04-25 04:40:09
首頁> 資訊> 每日分析 >正文

中美關系能否從特朗普執政的四年中恢複?

Taco 2021-01-18 11:31:52 關注
随着唐納德·特朗普的總統任期在選舉後數周以混亂的方式結束,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分裂,其全球地位也岌岌可危。他的繼任者喬•拜登會發現,這是一項難以撤銷的遺産。

随着唐納德·特朗普的總統任期在選舉後數周以混亂的方式結束,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分裂,其全球地位也岌岌可危。他的繼任者喬•拜登會發現,這是一項難以撤銷的遺産。

作爲首位兩次被彈劾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很可能被主流稱爲美國曆史上最極端、最具破壞性的領導人之一。他的單邊和策略性的“美國優先”政策颠覆了美國外交的基本原則,加速了華盛頓的全球撤退,疏遠了盟友和夥伴,更重要的是,開啓了與中國的新冷戰。

由于他非傳統的民粹主義施政風格,以及破壞性外交政策,過去四年中美關系出現了動蕩。對于特朗普的批評者和被卷入這場攤牌的國家來說,特朗普的中國政策太過對抗性、缺乏外交手段,而且适得其反。

但在對華鷹派看來,遏制日益強大的北京還不夠,也太晚了,特别是在中國戰勝新冠肺炎疫情之後,這仍在給特朗普領導的美國及其總統任期造成沉重打擊。

然而,盡管中國觀察家、學者和前外交官對特朗普的看法不一,但他們普遍認爲,這位即将離任總統的行爲導緻華盛頓和世界各地對中國的看法發生了根本轉變。

在他的任期内,美國政策趨于強硬,各政黨、企業和社會團體對中國的看法日益趨同,這或許是自美國前總統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 1972年開創性地訪問北京以來最重大、最重要的變化。

這一顯著轉變實際上标志着美國對華接觸政策的終結,并在長達數月的敵意對抗中,導緻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出現50年來最敵對的對抗。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喬治•馬格納斯表示,特朗普政治遺産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在他任期内戰略性重構中美和西方關系。

“盡管人們對特朗普做的或說的大多數事情幾乎普遍反感,但如果不承認他抓住了呼籲重啓對華關系的情緒和時機,那就太無禮了,”他說。“也許這是不可避免的,但他将因把問題從困境中解救出來而受到贊揚。”

荷蘭智庫克林根代爾研究所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兼協調員表示,在特朗普擔任總統期間,美中對抗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内仍将是全球地緣政治的核心動态,這一點變得很明顯。

“特朗普讓這種動态變得明顯并加劇了,但這不是他造成的,”他說。

從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到針對中國電信巨頭華爲技術有限公司的東征,再到圍繞中國台灣、南海的緊張局勢,特朗普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戰場。

特朗普對中國态度的轉變标志着一個時代的結束,自尼克松以來的曆屆美國政府都保持着一個兩黨共識,即不管他們對這個國家的看法如何,他們都相信與北京接觸符合美國的利益。

“過去的中美框架得到了美國八個總統政府的支持,并成功地維持了近五十年的和平,”亞瑟·羅斯表示,他是紐約的亞洲協會中美關系中心主任。

但據北京人民大學美國事務專家時殷弘稱,對于批評家們來說,特朗普将成爲颠覆者,帶頭推動他時常動蕩的中美關系的基本原則,從而改變曆史。

他說:“他在很多方面都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傷害,幾乎涵蓋了雙邊關系的各個方面。”

最初從2018年的貿易争端開始,演變爲無所不包的針鋒相對的競争,從技術,文化和教育交流到人權,地緣政治和國家安全。與先前的美中争端大相徑庭的是,雙方開始了脫離接觸的循環,并沒有采取任何努力來防止下沉的關系。

冠狀病毒大流行将中美兩國進一步拉開了距離,并使它們走上了危險的碰撞之路,因爲兩國似乎都迫切希望将對他們前所未有的危機處理不當的責任歸咎于此。在美國總統大選的前期準備中,特朗普感到這場大流行性疾病給人類和經濟造成的破壞性影響是巨大的,并加大了對中國的壓力,以挽救他陷入困境的連任。

時殷弘表示,特朗普和他的高級政府官員“幾乎精神錯亂”。

“很明顯,特朗普決心對雙邊關系做出不可逆轉的改變,不讓下屆政府有縫隙放棄他的遺産,”他說。

除了特朗普在推特上發表的長文,以及一系列中國的行動,華盛頓還故意打台灣這張牌。在執政的最後幾周,特朗普政府提升與台灣關系的努力招緻了北京的不滿,此前美國取消了幾十年來對美國官員與這個中國島嶼接觸的限制,并舉行了一系列經濟和軍事對話。

“特朗普是反過來的尼克松,”總部位于華盛頓的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聯席主任蓋爾·勒夫特說。尼克松去北京是爲了在中國和蘇聯之間挑撥離間。特朗普的做法恰恰相反:他讓北京和莫斯科結成了對抗美國的統一戰線。這是一個曆史性的戰略錯誤。”

盧夫特還指責特朗普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騷擾和恐吓學者和記者,并将學術交流定爲犯罪,這加深了兩國社會之間的裂痕,并将“對未來幾代人造成疏遠和誤解”。

特朗普的二元世界觀迫使一些中小國家不情願地在美中競争中選擇一方,根據盧夫特的說法,這是他外交上最大的錯誤。

“(美國)以對待恐怖主義的方式對待中國,從告訴各國:'你要麽與我們在一起,要麽與他們在一起。”許多國家對美國在新的冷戰中試圖将它們化爲典當的行爲表示憤慨,甚至這是更進一步的削弱其主權。”

“中美兩國對任何外國幹涉其本國事務的企圖都非常敏感。拜登政府面臨的挑戰将不僅是加強美國對中國的姿态,而且還要以不損害其他國家主權和經濟發展的方式與中國競争。”

但是據中方部分人士說,對北京而言,最大的損害是幾乎所有官方交流的中斷,特别是高級别的外交與安全對話。

“由于兩國之間繼續脫鈎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不久的将來恢複對話的希望不大。”

“接觸”是冷戰結束後喬治·布什總統首次使用的一個術語,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它被廣泛用于概括美國的對華政策。然而,對美國來說,接觸政策的終止不一定是壞消息。

謝爾認爲,每當危機到來時,“将是美國承擔主要責任,即保持足夠的靈活度使其團結在一起”。

前美國外交官羅伯特·戴利認爲,特朗普在中國問題上做得更好,他提醒美國和世界警惕來自北京的軍事、經濟、技術和意識形态影響。

他還高度評價了特朗普政府努力爲美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之間有效的四方地緣戰略合作奠定基礎,共同對抗中國,這是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行動的基礎。

但随着全球對美國的看法今年跌至曆史低點,國際社會對支持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也跌至谷底。

戴利表示:“他的許多政策,尤其是他政府的風格,導緻盟友和夥伴懷疑美國的價值觀和持久力。”

然而,特朗普對中國的強硬立場,以及他對多邊外交和專長的蔑視,已經扭轉了不利于北京的局勢,并使有關接觸還是對抗中國的辯論政治化。結果,在美國對華政策制定過程中,特朗普時代占據了主導地位,并開始瓦解兩黨幾十年來就如何應對中國達成的共識。

華盛頓對華政策的強硬也增強了中國強硬者的立場,他們堅持以針鋒相對的方式反擊美國。

北京語言大學國際與地區研究所所長黃靜表示:“雙方的政策鷹派實際上一直相互促進,削弱了從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中讓步的希望。”

戴利表示,幾乎沒有迹象表明,北京方面會重新考慮其目标和行動方案。

Schell警告說,在後接觸時代,由于缺乏穩定和可行的指導戰略,自由落體的中美關系面臨着嚴重的不确定性。

“我們破碎的關系是拜登不能也不會單獨修複的。”

“随着特朗普的下台,中國有一個短暫的機會,試圖與美國建立一種不那麽敵對的關系。爲了達到新的平衡,雙方都必須妥協。但雙方願意拿出什麽來?”

【免責聲明】123财經導航所發布的信息内容僅供交易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網站上部分信息内容及圖片來自于網絡/注冊作者/投稿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您與我們聯系關閉,郵箱:938123@qq.com。
hhhhhhh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第三方賬号登錄
第三方賬号登錄
第三方賬号登錄
  • *站點:
  • *網址:
  • 類型:
  • 聯系方式:
  • 簡介:

  • RRH123歡迎您的加入!如有問題請添加咨詢管理員【微信号:938123】
  • *類型:
  • *問題:
  • 圖片說明:
  • 聯系方式:

  • RRH123感謝您的反饋!如有問題請添加咨詢管理員【微信号:93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