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彙源果汁的上市地位被港交所予以取消,正式與資本市場闊别。
當年,“有彙源,才叫過年呢”這句廣告語家喻戶曉,成爲了一代人的記憶,曾一度暢銷十年的國民飲料品牌,如今落得退市的境地,不免引人唏噓。
2007年,彙源果汁作爲中國首家上市的果汁企業登陸港股,風光無限,市值一度超過300億港元;然而,截至2021年1月15日最後一個交易日,彙源果汁每股僅報2.02港元,總市值僅54億港元。
深陷家族式管理争議、身負賣身外企的“罵名”、經曆違規貸款風波……身陷囹圄的彙源最終被債務拖垮,從紅極一時到黯然離場,一代果汁枭雄到底經曆了什麽?
國民品牌崛起
談及彙源果汁,就不得不提到其創始人朱新禮。
1992年,40歲的山東人朱新禮辭掉了自己的鐵飯碗,随着下海的大潮,承接了一家三個多月沒發工資、負債1000多萬瀕臨倒閉的小罐頭廠。
這個罐頭廠,就是彙源果汁的前身。
1993年,朱新禮與德國一家濃縮果汁設備供應商達成合作,引入了濃縮果汁生産設備,并把生産出的濃縮果汁帶到德國慕尼黑參展。
這次參展收獲頗豐,朱新禮接到了來自瑞典的一筆價值五百萬美元的訂單。也就是在那之後,朱新禮的果汁業務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銷往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後來,朱新禮很快意識到濃縮果汁出口競争的激烈性,1994年,他在北京順義成立了北京彙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進軍國内果汁市場。
1997年,彙源果汁以7000萬元的價位奪得了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後5秒廣告黃金段位,這筆廣告費比當時彙源一年的銷售額還多。
但這筆錢花的值。從此,彙源果汁這個品牌開始被大衆所認知。“喝彙源果汁,走健康之路”的廣告深入人心,彙源也因此成爲了年夜飯的标配。
2007年,彙源果汁帶着“民族之光”的頭銜登陸港股,募資24億港元,創下當時港交所IPO規模記錄,上市當天股價上漲66%。
把一家瀕臨倒閉的罐頭廠做到上市,朱新禮創造了業内神話,并以61.3億的資産上榜當年福布斯富豪榜。
“賣身”可口可樂
誰也沒想到的是,一路高歌猛進的彙源果汁,一年之後迅速迎來了分水嶺。
2008年,世界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向彙源果汁抛出了橄榄枝,開出高于市值兩倍的價格收購彙源果汁。在北京奧運會的落幕聲中,這個消息無疑成爲了一個重磅炸彈,彙源果汁股價一天便飙升164%。
當時,“賣身投靠”“守護民族品牌”等反對聲不絕于耳,引發了巨大的輿論波瀾,民族品牌紛紛被外資收購而興起的争論再度被點燃。若交易完成,朱新禮将以41.53%的股權套現74億港元。
這場震驚一時的收購案最終沒有倒在輿論中,而是撞上了國家的反壟斷法,商務部叫停了這場收購。
但此時的彙源果汁,已經元氣大傷。這次收購的夭折,讓朱新禮措手不及。
在收購案被否決之前,爲了能迎合可口可樂的業務,朱新禮砍掉了與可口可樂重合的銷售渠道,使彙源的銷售系統潰不成軍。
此外,他還拓展了衆多上遊業務,彙源在湖南、山西等全國各地投入20億,新建多個水果項目基地,爲以後的資金困局埋下了隐患。
家族式管理的桎梏
在外界的觀感中,彙源一直是個家族化氛圍濃厚的企業,朱新禮的兒女、兄弟等衆多親屬都曾在彙源集團中擔任要職。
朱新禮的女兒朱聖琴現任彙源果汁執行董事長、副總裁;女婿曾任彙源果汁副總裁;弟弟朱新德曾任彙源果汁總經理;侄子朱勝彪曾任彙源果汁法定代表人。
彙源果汁内部曾透露,朱新禮個人有濃重的鄉土情結,在招聘員工時過于強調山東人,彙源的管理層和員工差不多七八成都是山東人。家族式的管理極其影響現代企業的發展,若家族成員的知識能力有限,則不足以支撐起龐大企業的運營。
朱新禮深知“去家族化”對于公司發展的重要性,他引入了職業經理人,試圖打破這一局面。
2006年,朱新禮從可口可樂挖來陳志強,在彙源果汁擔任副總裁,但陳志強很快發現,彙源果汁的朱氏家族勢力對自己的影響之大,三個月後,陳志強就黯然離開了彙源。
不過,朱新禮并沒有因此放棄對于家族式管理的改革,2013年他從掌門的位置退下來,并且挖來了李錦記的前高管蘇盈福。
蘇盈福上任之後,馬上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是這樣的改革很快就激發了與彙源“家族派”的矛盾。僅僅一年,蘇盈福便辭去了彙源總裁一職。
顯而易見,職業經理團隊與家族管理機制格格不入。對于治理機制尚未完善的彙源集團來說,短短6年時間内先後易主五次,僅僅是請來一個職業經理人,治标不治本,職業經理人難以推進企業經營銷售策略的轉變,導緻彙源果汁一再錯失市場機遇。
朱新禮最終未能打破這樣的桎梏。
跌下神壇,二度賣身
在可口可樂收購案流産之後,銷售人員的裁撤、銷售渠道的壓縮、把資金集中擴充生産線等等操作帶來的危機逐漸顯現,彙源開始走下坡路。
從2009年起,彙源果汁首次虧損,并一蹶不振。2011年至2016年,彙源連續六年虧損。年報顯示,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6年,彙源果汁扣非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别爲-2.3億元、-3.18億元、-4.79億元、-5.75億元、-5.53億元、-2.08億元。(注:2017年至今的财報尚未公布。)
2017年中報顯示,彙源的總負債超過110億元,而這些總負債中近100多億又是通過銀行、融資租賃、公司債券等方式獲得的,利息負擔相當大,彙源一年交給銀行等渠道的利息要達5億左右。
債台高築,風雨欲來。
在很長時間裏,彙源果汁的利潤率不足8%,靠着出售資産、政府補貼,彙源果汁才得以維持。
2018年3月份,彙源果汁自爆違規貸款,再次引起了軒然大波。
公告稱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間,公司向北京彙源飲料提供了42.75億元的短期貸款,也正是這一筆貸款,引發了彙源的退市危機。
在未經董事會批準、無簽訂協議、未對外披露的情況下,彙源果汁這次操作引發了一系列相關問題。
安爵資本董事長劉岩表示,這一筆43億元的違規貸款沒有遵循聯交所的要求,按照正規申報。聯交所對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較嚴,特别是信息披露,彙源果汁因爲這筆貸款一直沒有辦法解釋清楚,所以直接導緻公司的退市。
其實,面對債務危機的彙源果汁也進行過幾次掙紮。
2019年4月,彙源果汁宣布與天地壹号合作發起合資公司,共同拓展彙源果汁飲料市場。
由天地壹号以現金方式向潛在合資公司出資36億元,占股60%;彙源果汁則以資産出資方式出資24億元,包括彙源果汁商标等。
但3個月後,這次合作宣告提前終結。2019年7月,彙源果汁突然發布公告稱:“公司認爲進一步推進協議項下拟進行的交易的條件可能尚未成熟。”這也意味着,彙源繼可口可樂收購案之後,“二次賣身”失敗。
2019年12月11日,朱新禮作爲有權代理人的中國德源資本(香港)有限公司被法院查封,招商銀行向法院申請查封、扣押、凍結德源資本持有的股權、銀行存款及其他價值,共計約41億元資産。朱新禮作爲德源資本董事、有權代理人,成爲失信被執行人。
從果汁大王到老賴,朱新禮的身份随着彙源集團的起伏,也發生着巨大變化。
2020年2月,彙源迎來史上最大人事變動,創始人朱新禮父女退出上市公司董事會,這一舉動被外界解讀爲彙源爲引入新的資本鋪路之舉,但迄今爲止,并沒有資本對其抛出橄榄枝。
朱新禮曾在公開場合表示,“不論是人才還是商品,隻有流動才有價值,我認爲人才流動是個好事。”
受違規貸款的影響,彙源果汁自2018年4月3日開始停牌,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條,若公司未能于2020年1月31日或之前複牌,聯交所可将公司除牌。
2020年1月31日,彙源方面公布了調查結果,但公司2018、2019年的财報至今未能公布。2020年2月14日,上市委員會決定取消彙源公司上市地位。2021年1月18日,彙源正式退市。
朱新禮曾經說過:“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能夠讓可口可樂這樣的公司去買你的企業,中國沒有第二家企業做得到,這就足夠了,這就肯定了我們的價值。”
如今的彙源,還能東山再起嗎?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