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記者:
我們知道一些金融科技公司掌握了大量的客戶信息,我的問題是從中長期來說,中國是否會要求金融科技公司滿足相關的資本充足率标準?
2021-03-02 12:02:34
郭樹清:
你的問題很好,我前面講了一個道理,如果金融業務是在網上開展,是互聯網平台,他們辦的銀行也好,辦的小貸公司也好,或者是消費金融公司也好,我的回答是很簡單的,是的,我們要求他們必須和其他的金融機構一樣,要有充足的資本。
劉鶴副總理講了一段話,2018年5月在全國政協,我覺得對全國社會各界都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他說的第一句話,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做金融的更得需要本錢,在中國兩千多年前開始金融就辦得很好了,那個時候就有本錢,沒有本錢怎麽做金融呢。其他的工商生意也是一樣的。
第二句話,借錢是要還的。
錢借出去一定要還回來,還不回來就不可持續了,銀行辦不下去了,爲什麽出現很多非法集資的案例,很多群衆被裹挾進去,覺得收益很高,8%、10%、12%,他們很高興,做非法集資的人解釋說,爲什麽銀行的收益那麽低,因爲銀行人多、大樓多、成本高,所以他們不能提供很高的回報。不是這樣的,主要是因爲資本的約束,借錢要還,銀行比較謹慎,貸出去的款必須考慮回收,不回收就辦不下去了。
第三句話,投資是有風險的,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還是企業,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大家一定要認識到。
第四句話,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所以,我想資本金的問題,我們要求互聯網平台隻要做同樣的金融業務,就要有同樣的資本充足率。但是我們考慮曆史的原因,給了他們一個過渡期,有的項目是到今年年底,有的是到明年年底,甚至可以研究再長一些。
因爲過去一些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特别是低端客戶,要求比較低,提供助貸,這個時候出資2%、3%,我們不想影響這些客戶,讓這些客戶還能繼續穩步得到貸款,過渡時間可以再長一些,要看情況。但是最多兩年,都回到正軌上來,所有機構都要受資本約束的要求。
2021-03-02 12:03:03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