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碰撞
今天聊聊疫苗分配。
未來進一步發展情況,主要取決于當前主要疫苗技術路線,以及産能的發展狀況。
疫苗技術路線來說,較爲成功的研發路線主要是:滅活疫苗和核酸疫苗。
代表性國家分别爲中國和美國。
通俗來說,滅活疫苗是把已經失去了傳染性的病毒注射到人體内,引發免疫反應;
核酸疫苗的原理則是:将編碼抗原蛋白的病毒基因片段注射到人體内。
從技術角度來說,滅活疫苗是第一代技術,核酸疫苗是第三代技術。不過,核酸疫苗同樣存在短闆,主要爲兩個方面:缺乏大規模接種的曆史,以及對于儲存運輸環境要求較爲苛刻。
從美國方面公布的接種病例的相關數據來看,情況較爲樂觀。疫苗保護率較高,比如以色列最大的醫療服務機構Clalit對接種輝瑞疫苗的60萬病例觀察發現,無症狀感染的數量下降了94%,有症狀新冠感染數量下降了97%;
不良反應較爲輕微,美國疾控中心CDC發布的首批2200萬劑疫苗的接種數據顯示,不良反應多爲疼痛、疲倦等暫時性症狀。
但是,不管是輝瑞疫苗,還是Moderna疫苗(它們都屬于核酸疫苗),必須在超低溫條件下進行儲存和運輸(比如輝瑞疫苗爲-70℃,而滅活疫苗的溫度條件是2-8℃),不利于進行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推廣和分發,這個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從産能角度來說,
據了解,輝瑞方面稱“2022年産能或将達30億劑”;Moderna稱“2022年産能達到14億劑”。
不過,在此之前,輝瑞和Moderna已經多次出現産能瓶頸。比如,去年12月,輝瑞方面稱今年隻會運送原先計劃一半的新冠疫苗;
Moderna甚至要求允許其在疫苗瓶中增加劑量,來緩解疫苗生産瓶頸,加快分發速度。
未來産能發展的關鍵還是在供應鏈。拿海外藥企來說,一般需要尋求多國合作,借助國際供應鏈;
相比而言,中國的本土産業鏈更爲完善。中國疫苗生産體系完整完備,能夠滿足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疫苗大規模組織生産的需要。或因如此,科興生物稱:“6月前年産能達到20億劑”。
整體來看,全球疫苗發展形勢是不容樂觀的。
全球累計确診病例數破1.2億,當前超3億人接種了疫苗,隻占全球人口總數的3.8%。
在當前主要疫苗生産國家過度自保的情況下,全球疫苗分配面臨“災難性道德”失敗。也許,疫情不是曆史的分界點,疫苗才是。
文章參考來源:吳曉波頻道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