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1x
香港:获取中
  • 紐約:2025-04-11 20:49:05
  • 倫敦:2025-04-12 01:49:05
  • 東京:2025-04-12 10:49:05
  • 悉尼:2025-04-12 11:49:05
  • 香港:2025-04-12 09:49:05
  • 新加坡:2025-04-12 09:49:05
首頁> 資訊> 每日分析 >正文

城市群帶動發展:以粵港澳大灣區爲例

作爲中國乃至全球最具創新能力的城市群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建設成爲世界級城市群。到2030年前後,粵港澳大灣區将成爲全球人口最多、經濟總量最大的灣區。

作爲中國乃至全球最具創新能力的城市群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建設成爲世界級城市群。到2030年前後,粵港澳大灣區将成爲全球人口最多、經濟總量最大的灣區。

如何“拼船出海”,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提升競争優勢,成爲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産業重要策源地?如何統籌區域協調發展,使大灣區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世界級城市群的崛起對地區發展有何助益?

在4月20日舉辦的博鳌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分論壇“城市群帶動發展:以粵港澳大灣區爲例”上,由博鳌亞洲論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澳門委員會主席梁維特主持,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铧發布主旨演講,香港特别行政區長官林鄭月娥、澳門經濟财政司司長李偉農、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會長李若谷、珠海市委書記郭永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林毅夫、東京大學教授丸川知雄等作爲重磅嘉賓圍繞着上述話題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和探讨。

何厚铧:開拓粵港澳經濟合作新模式

何厚铧在主旨演講中指出,功能定位是粵港澳大灣區發揮最大優勢的關鍵,其有助于開拓粵港澳經濟合作新模式,促進産業鏈升級,推動大灣區一體化發展達到更高水平。

“大灣區内各城市和特區要有合理的布局和分工,根據不同的功能和定位做好自身的規劃,錯位發展,互補共赢。”何厚铧表示,應要利用好香港的金融服務業、深圳的創新、珠三角的制造業、澳門與葡語國家的關系,以技術創新推動産業創新,推動珠三角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增強區域産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通過整合和優化配置粵港澳的創新資源,讓大灣區9個城市和兩個特區發揮各自所長,彌補各自的不足,形成更強的創新合力,顯現新的綜合優勢。”他說道。

何厚铧多次強調城市群推動發展的重要性。下一個階段的經濟發展要進一步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爲主要的空間載體,從提升城市綜合的承載能力走向提升城市群綜合承載能力,促進區域間要素流動,協調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城市群能夠有效減少市場的分割,産生1+1大于2的城市群經濟效應。從世界級的城市群發展經驗來看,高質量發展的城市群可以優化區域發展格局,帶動整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何厚铧說,雄厚的經濟實力、多元的創新要素和領先的國際化水平,讓粵港澳大灣區擁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基礎條件。

林鄭月娥:大灣區與香港相互成就

“粵港澳大灣區區别于國内的區域經濟或是國外灣區,它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特點,即一國兩制。全世界都找不到一個地方一個城市群的發展有一個國家有兩個制度,而7200萬的灣區人民在不同的貨币體系中又分享相同的文化,三方皆是好朋友、好鄰居。”林鄭月娥認爲以此爲基礎,每個城市在“拼船出海”中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

她以香港科技創新的例子說明地區如何利用各自優勢達到“拼船出海”。香港有5所大學位列世界100強并擁有數十位院士,這是香港的科研優勢。而由于缺乏廣闊的市場和制造能力,原本雄厚的科研優勢無法轉化成爲解決經濟或者民生問題的手段。也正因如此,大灣區龐大的市場及制造生産能力,能與香港做到相互成就。

同時,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能夠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給企業,林鄭月娥舉例像小米、美團等新型科技公司都選擇赴港上市。因此,在科技創新方面,香港擁有一個非常完整的産業鏈。她表示,一個城市群能把所有有關科技創新産業需要的元素都集合在一起,并不是易事。

林鄭月娥在最後談及做好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所要面臨的兩個挑戰。

一是如何讓科技創新的要素流通。粵港澳大灣區集合了三個地方,三個區域以及三個司法管理區,要将人流、資金流、數據流流通起來并不是一件易事,但這兩年已有所進展。

二是吸引科研人才的回歸。林鄭月娥指出,必須争取更多的科研人才落戶大灣區,港深兩地聯手做一個政策包,重點把我國在海外發展的科研人才吸引回歸,落戶粵港澳大灣區。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不單是拼船出海,應該是乘風破浪,行穩緻遠。”林鄭月娥說道。

林毅夫:大灣區資本具有領先優勢

林毅夫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角度分享了他認爲深化地區優勢所需要抓住的多個要素。

“科技創新、新興産業都是資本跟技術密集型産業,由于資本的密集性,隻有在資金非常豐富的地區,這種産業才有發展的土壤。”林毅夫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中有不少高收入地區,而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可運用自身及其他國家、地區帶來的資本。因此,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本在全國、甚至放眼世界也是具有優勢的。

“高科技、新興産業的資本非常密集,其特性讓規模經濟非常大,而且供應鏈非常長,不可能在一個市、一個省、一個地方把所有的供應鏈都能夠達到規模經濟。在此情況下,過去以鄉爲基礎的經濟區域需要轉變爲現在以市、省、大灣區的産業集群。”林毅夫表示,各個地方都有比較優勢,它可以在這個産業集群當中做最好的分工,形成最有效力的産業集群,這是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的一個重要關鍵因素。

“我們現在的經濟總量占全世界大約18%,世界上還有82%的市場,所以在經濟發展上,我們過去講要充分利用國内市場跟國際市場兩個市的優勢。”他指出,把大灣區各個地方在新興産業的優勢,按照各個地方的人才、資本、制造業的優勢發揮出來,能夠形成全世界最有競争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新興産業的策源地。

李偉農:粵港澳大灣促進地區未來可持續發展

“疫情讓澳門重新思考,澳門若未來想保持高速增長是否要尋求新動力,發掘可持續發展的機會?而加入粵港澳大灣區這個難得的機會,就是出路之一。”李偉農說道。

李偉農指出,澳門擁有豐富的文旅資源和得天獨厚的葡語系交流平台,這些資源及經驗夠在這方面也給大灣區互動過程中做一些貢獻。在他看來,過去澳門缺乏缺的是空間,空間制約了澳門産業的發展,也制約了澳門的生活條件。橫琴作爲粵澳合作的一個重要抓手,澳門希望以此爲契機,成立一個藥監局配合中醫藥在澳門生産或者在橫琴合作做研究,把中醫藥文化、經典名方或者漢方,在澳門生産或者在澳門研究,帶到大灣區。

郭永航:珠澳合作具有廣闊想象空間

郭永航認爲打造“9+2”城市都打造成世界級的城市任重道遠。目前澳珠的經濟的連接度、融合程度都低于廣佛和深港,這與兩地的産業的單一化逃不開幹系。

“廣佛同城化已經實施了很多年,深港之間其實是一個競合關系,有競争有合作,而澳珠之間從物理反應到化學反應目前都比較少。但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之下,恰恰又是珠澳之間的想象空間最大。”郭永航表示,珠澳之間的合作具有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将澳門産業多元化,以橫琴的空間爲支撐,着重發展高新科技、特色金融、商貿物流、文旅會展、海洋産業。如此将可能打造成爲一個真正高度制度融合的現代化、國際化、生态型、未來型、智慧型新都市。

李若谷:創新思想有助大灣區建設

李若谷認爲,大灣區的建設一定要有創新的思想,一定要有創新的勇氣,大胸懷、大決心。同時,地區的發展政策一定要有協調,從而去對展業進行布局、發布各地區的特色地域、市場、生産優勢,發揮出灣區發展的整體效益。

丸川知雄:利用現有産業集群打造多樣性

丸川知雄提出,今後大灣區的經濟可以考慮重新利用珠三角已有的産業集群,如家電、家具、服裝等等。目前珠三角大灣區科技比較偏向電子通訊,如能夠将其與傳統産業很好的結合起來,可以讓大灣區的産業更富有多樣性。

【免責聲明】123财經導航所發布的信息内容僅供交易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網站上部分信息内容及圖片來自于網絡/注冊作者/投稿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您與我們聯系關閉,郵箱:938123@qq.com。
hhhhhhh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第三方賬号登錄
第三方賬号登錄
第三方賬号登錄
  • *站點:
  • *網址:
  • 類型:
  • 聯系方式:
  • 簡介:

  • RRH123歡迎您的加入!如有問題請添加咨詢管理員【微信号:938123】
  • *類型:
  • *問題:
  • 圖片說明:
  • 聯系方式:

  • RRH123感謝您的反饋!如有問題請添加咨詢管理員【微信号:93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