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纽约:
  • 伦敦:
  • 东京:
  • 悉尼:
  • 香港:
  • 新加坡:
首页> 资讯> 每日分析 >正文

城市群带动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群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到2030年前后,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群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到2030年前后,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

如何“拼船出海”,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提升竞争优势,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如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使大湾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世界级城市群的崛起对地区发展有何助益?

在4月20日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分论坛“城市群带动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上,由博鳌亚洲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澳门委员会主席梁维特主持,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发布主旨演讲,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会长李若谷、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林毅夫、东京大学教授丸川知雄等作为重磅嘉宾围绕着上述话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探讨。

何厚铧:开拓粤港澳经济合作新模式

何厚铧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功能定位是粤港澳大湾区发挥最大优势的关键,其有助于开拓粤港澳经济合作新模式,促进产业链升级,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达到更高水平。

“大湾区内各城市和特区要有合理的布局和分工,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定位做好自身的规划,错位发展,互补共赢。”何厚铧表示,应要利用好香港的金融服务业、深圳的创新、珠三角的制造业、澳门与葡语国家的关系,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珠三角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增强区域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整合和优化配置粤港澳的创新资源,让大湾区9个城市和两个特区发挥各自所长,弥补各自的不足,形成更强的创新合力,显现新的综合优势。”他说道。

何厚铧多次强调城市群推动发展的重要性。下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要进一步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为主要的空间载体,从提升城市综合的承载能力走向提升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区域间要素流动,协调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城市群能够有效减少市场的分割,产生1+1大于2的城市群经济效应。从世界级的城市群发展经验来看,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群可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带动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何厚铧说,雄厚的经济实力、多元的创新要素和领先的国际化水平,让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林郑月娥:大湾区与香港相互成就

“粤港澳大湾区区别于国内的区域经济或是国外湾区,它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即一国两制。全世界都找不到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群的发展有一个国家有两个制度,而7200万的湾区人民在不同的货币体系中又分享相同的文化,三方皆是好朋友、好邻居。”林郑月娥认为以此为基础,每个城市在“拼船出海”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

她以香港科技创新的例子说明地区如何利用各自优势达到“拼船出海”。香港有5所大学位列世界100强并拥有数十位院士,这是香港的科研优势。而由于缺乏广阔的市场和制造能力,原本雄厚的科研优势无法转化成为解决经济或者民生问题的手段。也正因如此,大湾区庞大的市场及制造生产能力,能与香港做到相互成就。

同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够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给企业,林郑月娥举例像小米、美团等新型科技公司都选择赴港上市。因此,在科技创新方面,香港拥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她表示,一个城市群能把所有有关科技创新产业需要的元素都集合在一起,并不是易事。

林郑月娥在最后谈及做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所要面临的两个挑战。

一是如何让科技创新的要素流通。粤港澳大湾区集合了三个地方,三个区域以及三个司法管理区,要将人流、资金流、数据流流通起来并不是一件易事,但这两年已有所进展。

二是吸引科研人才的回归。林郑月娥指出,必须争取更多的科研人才落户大湾区,港深两地联手做一个政策包,重点把我国在海外发展的科研人才吸引回归,落户粤港澳大湾区。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单是拼船出海,应该是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林郑月娥说道。

林毅夫:大湾区资本具有领先优势

林毅夫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分享了他认为深化地区优势所需要抓住的多个要素。

“科技创新、新兴产业都是资本跟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资本的密集性,只有在资金非常丰富的地区,这种产业才有发展的土壤。”林毅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中有不少高收入地区,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运用自身及其他国家、地区带来的资本。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本在全国、甚至放眼世界也是具有优势的。

“高科技、新兴产业的资本非常密集,其特性让规模经济非常大,而且供应链非常长,不可能在一个市、一个省、一个地方把所有的供应链都能够达到规模经济。在此情况下,过去以乡为基础的经济区域需要转变为现在以市、省、大湾区的产业集群。”林毅夫表示,各个地方都有比较优势,它可以在这个产业集群当中做最好的分工,形成最有效力的产业集群,这是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因素。

“我们现在的经济总量占全世界大约18%,世界上还有82%的市场,所以在经济发展上,我们过去讲要充分利用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两个市的优势。”他指出,把大湾区各个地方在新兴产业的优势,按照各个地方的人才、资本、制造业的优势发挥出来,能够形成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李伟农:粤港澳大湾促进地区未来可持续发展

“疫情让澳门重新思考,澳门若未来想保持高速增长是否要寻求新动力,发掘可持续发展的机会?而加入粤港澳大湾区这个难得的机会,就是出路之一。”李伟农说道。

李伟农指出,澳门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葡语系交流平台,这些资源及经验够在这方面也给大湾区互动过程中做一些贡献。在他看来,过去澳门缺乏缺的是空间,空间制约了澳门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澳门的生活条件。横琴作为粤澳合作的一个重要抓手,澳门希望以此为契机,成立一个药监局配合中医药在澳门生产或者在横琴合作做研究,把中医药文化、经典名方或者汉方,在澳门生产或者在澳门研究,带到大湾区。

郭永航:珠澳合作具有广阔想象空间

郭永航认为打造“9+2”城市都打造成世界级的城市任重道远。目前澳珠的经济的连接度、融合程度都低于广佛和深港,这与两地的产业的单一化逃不开干系。

“广佛同城化已经实施了很多年,深港之间其实是一个竞合关系,有竞争有合作,而澳珠之间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目前都比较少。但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之下,恰恰又是珠澳之间的想象空间最大。”郭永航表示,珠澳之间的合作具有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将澳门产业多元化,以横琴的空间为支撑,着重发展高新科技、特色金融、商贸物流、文旅会展、海洋产业。如此将可能打造成为一个真正高度制度融合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型、未来型、智慧型新都市。

李若谷:创新思想有助大湾区建设

李若谷认为,大湾区的建设一定要有创新的思想,一定要有创新的勇气,大胸怀、大决心。同时,地区的发展政策一定要有协调,从而去对展业进行布局、发布各地区的特色地域、市场、生产优势,发挥出湾区发展的整体效益。

丸川知雄:利用现有产业集群打造多样性

丸川知雄提出,今后大湾区的经济可以考虑重新利用珠三角已有的产业集群,如家电、家具、服装等等。目前珠三角大湾区科技比较偏向电子通讯,如能够将其与传统产业很好的结合起来,可以让大湾区的产业更富有多样性。

【免责声明】123财经导航所发布的信息内容仅供交易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网站上部分信息内容及图片来自于网络/注册作者/投稿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与我们联系关闭,邮箱:938123@qq.com。
第三方账号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
  • *站点:
  • *网址:
  • 类型:
  • 联系方式:
  • 简介:

  • RRH123欢迎您的加入!如有问题请添加咨询管理员【微信号:938123】
  • *类型:
  • *问题:
  • 图片说明:
  • 联系方式:

  • RRH123感谢您的反馈!如有问题请添加咨询管理员【微信号:93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