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碰撞
今天的话题是:如果美国对中国发起金融战,有哪些手段?
1、美国历次发动金融战可概括为:攻击金融制度、制裁金融主体和打击金融工具三大层次。
金融制度方面:
1)逼迫他国过快、过急、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助推金融泡沫形成与破裂,剪羊毛。
金融主体方面:
2)对目标国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和个人发起金融制裁,切断SWIFT支付渠道,冻结资产。
3)限制国际市场融资。
金融工具方面:
4)通过认定“汇率操纵国”施压汇率升值。单独或联手盟国干预目标国汇率,做空非美货币,引发资金恐慌性外逃和金融市场动荡。
2、纵览历史上美国发动金融战案例,多种手段共同配合,呈现出从隐性到显性、从宏观全面围剿到微观精准打击的趋势。
1)80年代,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初期,美国逼迫日本金融制度过快开放,配合干预日元升值等手段,诱导采取货币放水的错误应对,泡沫破灭,达到遏制日本经济赶超的目的。
2)21世纪以来,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为减少金融战成本和反噬作用,美国启用针对企业和个人的金融制裁,早期运用在伊朗等小型经济体上。2012年美国不满伊朗秘密研发核武器,首次切断SWIFT通道,禁止第三方金融机构与伊朗交易,导致伊朗原油出口腰斩、恶性通胀。
3)2014年美俄金融战首次将金融制裁上升到政治大国博弈层面,为遏制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势力扩张,美国针对俄罗斯个人和企业启动金融制裁,包括封锁融资渠道,冻结资产、切断美元支付渠道,引发资本外逃、卢布大跌、银行挤兑一系列冲击。
3、目前来看,美国可能通过四大手段,对中国发起金融攻击。
第一,金融主体层面,美国可能定点制裁中国部分重要金融机构。
1)美国可能采取冻结账户、处以巨额罚款、切断其与美国金融系统联系等手段,严重冲击被制裁机构的正常运转。
2)美国可能利用SWIFT和CHIPS系统,监控中国金融机构交易行为,制裁重点机构,切断其获取及使用美元的渠道,冲击其对外交易支付结算,加剧市场恐慌,诱发金融风险。
第二,金融主体层面,美国可能通过强制退市、做空中概股的方式限制中国企业在美融资。
1) 美国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可能以争夺审计底稿审查权为由,提高赴美上市门槛或强制中概股退市。
2)美国可能联合做空机构发布沽空报告,做空中概股。
第三,金融工具层面,美国可能对中国发起汇率战:认定汇率操纵国、逼迫人民币升值。
1)美国可能修改汇率操纵国认定条件或再次直接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并采取限制中国实体融资、限制贸易进口、加征关税等制裁措施。
2)美国通过美元霸权地位,可能单独或联合盟友迫使人民币大幅升值,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实施以邻为壑的竞争性措施。
第四,金融制度层面,美国可能逼迫中国金融体系过快过急全面开放。
1)美国可能要求中国短期过快开放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服务领域,破坏中国金融机构主动对外开放的节奏,意图提高对中国金融服务业的话语权。
2)美国可能要求中国短期过快开放金融制度领域,尤其是短期资本项目自由化,以此引起资本大进大出,助推金融泡沫的形成与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