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大宗商品的走勢顯著好于其他資産,A股鋼鐵、煤炭、有色、采掘等上遊資源品行業漲幅占優。五一假期之後,大宗商品價格再度顯著上漲,帶動相關闆塊的強勢表現。
平安觀點:
本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由多重原因導緻:
一是疫情沖擊後的供需失衡,二是寬松政策下的流動性泛濫,三是常規限産與“碳中和”前景。
海外定價的商品(有色、原油等)主要受到前兩個因素的影響,國内定價的商品(鋼鐵,煤炭等)則主要受到後兩個因素的驅動;國内外相互影響造成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普漲。
從本輪漲價特征來看,後續PPI存在持續高位震蕩的可能性,而向CPI的傳導則可能仍然不順暢;總體上看,本輪通脹的情境與2016-17年PPI通脹的狀況類似。
但由于本輪經濟複蘇的時間延續更長,供給收縮力度更大、修複更慢,則PPI同比可能在較高的位置震蕩更長時間,進而對資本市場産生持續的影響。
漲價效應對A股市場的影響從兩個角度來看:
一方面,PPI的上行與高位震蕩以及可能帶來的貨币政策邊際收斂,将持續壓制A股市場的整體表現;
另一方面,由于PPI向CPI傳導不暢,将對不同行業的企業造成利潤再分配:上遊企業的利潤占比将繼續上升,并在利潤分配當中明顯受益,中遊可以進行成本轉嫁,下遊利潤分配則可能受損。
根據曆史情況考察各行業在通脹上行期的盈利和股價表現:
大類行業中
①資源能源、原材料行業的盈利狀況更優,股價表現也好于市場。
②工業服務、設備制造、科技類行業盈利受損,利潤穩定性和股價表現均較差。
③所有大類行業漲跌幅均爲負值,印證“通脹無牛市”。
細分行業中,通脹上行期盈利能力改善的行業數量較多;其中,股價曆史表現優于市場的行業有:采掘、鋼鐵、有色、建築材料、建築裝飾、國防軍工、家用電器、食品飲料等;另一方面,盈利受損較爲明顯的行業是,公用事業、非銀金融、計算機等。
短期看,通脹交易尚未結束,建議關注在通脹上行期盈利顯著改善的行業,包括:
①直接受益于大宗商品漲價的上遊行業,如采掘、鋼鐵、有色等;
②中遊具備良好議價能力、能夠順利進行成本轉嫁的行業,如建築材料、國防軍工、機械設備等;
③下遊受漲價影響較小且受益于需求恢複的行業,如食品飲料、家用電器、休閑服務等。
④在通脹上行的加息預期中受益的銀行。
風險提示:
1)新冠疫情反複;
2)通脹過快上行迫使貨币政策收緊;
3)地緣政治沖突導緻大宗商品價格超預期波動;
4)碳中和政策推動節奏超預期
參考來源:平安證券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