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辱骂、拳打脚踢、扇耳光……
14分钟的监控视频中,航天投资董事长张陶殴打国际宇航科学院王晋年院士,并致其重伤的恶劣行径,引起公愤。
据《中国新闻周刊》7月2日报道,事件发生时是6月6日,至今过去近1个月,王晋年和吴美蓉两位院士目前仍在住院,而张陶本人,则在上班。
一石激起千层浪,张陶殴打院士一事,在网上全面爆发。
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大股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不得不下场回应此事,彼时还相安无事的张陶,在三天时间内,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月2日,据传一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内部下达的通知文件,在网上流传,通知大致内容为:张陶一事在网上传播广泛,集团高度重视,正在全面了解事件真实情况,后续会依规依纪处理,并叮嘱不要散布和传播此事。
一天之后,7月3日,航天投资也对此事做出情况说明,驳斥此前网上流传的关于张陶打人的原因及实际情况,并声称“张陶表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时意气用事,做得很不对,事后一直在深刻反省自己。他十分难过,觉得对不起党组和股东一直对他的信任,希望通过努力工作弥补过失。”
7月4日下午5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方通报:做出对张陶同志即日起暂停履职、配合调查的决定。
但网友并不买账,“真讽刺,打了人还能正常上班”“什么叫通过努力工作弥补过失?这回应是认真的么”“通报姗姗来迟了一个月,真离谱”。
因何殴打?张陶是谁?传闻他想申请成为国际宇航科学院的院士,到底有没有资格?盒饭财经试着找到上述疑问的答案。
殴打两名院士的人
拳拳到肉,即时被殴打的王晋年已无力招架,躺在地上,被前来劝架的人挡在身前,张陶的口、手和脚,也从未停过片刻。
5分50秒,电梯门突然打开了,稍缓片刻爬起来的王晋年,想尽快逃进去,未果,被张陶手脚并用拉了出来,站在一旁的86岁的吴美蓉,也被张陶一把推翻在地,此时,已被拉出电梯的王晋年,又被张陶猛跺了数脚。
在这个网上流传甚广的长达14分55秒的监控视频中,从第6分20秒,王晋年被拖拽至地板上,到视频结束,长达近8分20秒的时间里,王晋年就再也没有站起身来,期间被张陶脚跺、谩骂,乃至锁喉。
殴打过程中,劝架的人从2人增至4人,也没能阻止张陶的言行。
醉酒不是殴打的理由,又是什么事情,让这位董事长全然不顾,对一位近60岁的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如此拳打脚踢?
据《中国新闻周刊》从航天领域一位内部人士处获取的文件,6月6日下午,张陶邀请吴美蓉到自己公司访问,吴美蓉为了对张陶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邀请较年轻的王晋年院士参加。
在航天投资控股公司总部汇报完其工作后,当晚,张陶邀请两位院士在一家餐厅用餐,席间提出今年要申请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希望给与支持。
王晋年认为与张陶是第一次见面,对其所做工作还不了解,希望了解清楚再说。此时张陶突然发火,与王晋年产生争执,起身过来打王晋年。一旁的吴美蓉见状十分惶恐,要求离席。
当晚10点半左右,张陶和其公司下属送两位院士回王晋年在北京的住所。在王晋年乘电梯前,张陶背后一脚将王晋年踹翻在地,对王晋年开始殴打,还将吴美蓉推翻在地,并将王晋年从电梯中拽出继续殴打。
大约当晚23点17分,张陶冲入电梯,对后来已经进入电梯的王晋年和吴美蓉继续殴打。
依据306医院和积水潭医院出具的王晋年的诊断证明,其多处肋骨骨折,全身多发性软组织损伤;依据航天中心医院出具的诊断报告,吴美蓉胸椎轻度压缩骨折,腰椎滑脱。
关于张陶因寻求王晋年和吴美蓉推荐其成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不成,从而对王晋年拳脚相向的起因,是在网上最为广泛传播的。
而在7月3日,航天投资所发布的情况声明中,则做出了另外的解释,张陶被认为是“守护正义”
上述声明中提到:6月6日,张陶与吴美蓉在公司交流投资项目,吴美蓉安排王晋年随行。根据交流情况,张陶表示该项目与公司投资原则有差距,需进一步论证,王晋年对此非常不满。在会后就餐期间,王晋年不断辱骂国家、辱骂航天,张陶出于义愤与其发生争执,餐后张陶亲自送吴美蓉回家,在吴美蓉所在小区再次与王晋年相遇,双方发生口角与冲突。
至此,两份文件,两种说法,出现分歧,关于具体原因,我们无从得知。但即便如此,不满和争议,也不该成为张陶打人的理由。
这与其强调的“自我控制”,也实在是背道而驰。
2012年10月份,《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0级EMBA毕业典礼之中欧智造》的沙龙上,张陶曾作为中欧2010级EMBA毕业生代表的10名企业高管之一,就“管理者的成长路径”发表感言。
张陶称,管理者成长路径的第一步是目标管理,第二步则是自我控制,有时候也译成自我约束、“这是一种责任,以身作则,自我约束,不断向那个目标迈进,不断成长。”
在这9年时间里,不知张陶有没有时常想起自己当初说过的话,如果时刻谨记,怕是即便在醉酒后,也能做好“自我控制”吧。
事情发生后,7月1日上午,在航天投资公司党委中心组召开的扩大会上,张陶还面向公司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发言。
先后在10家公司任职,多为管理岗
张陶是谁?
他在网上的公开资料并不多,我们尝试通过零散的信息了解其基本信息。
在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官网上,没有高管的详细介绍,也没有有关张陶的履历信息。不过在“关于我们”一栏中的公司概况中,可以看到,张陶确实是公司的一把手,任职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一则消息显示,张陶于2018年12月任职该岗位。
张陶还担任着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根据信息显示,航天投资成立于2006年,2008年正式运营,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授权的投资管理主体、资本运作及战略合作平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单位联合多家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20亿元人民币,管理资金规模2240亿元,主要从事产业孵化、资本运作、战略并购、投资融资等业务。
据介绍,公司投资重点在航天技术应用领域,比如,卫星应用、电子信息产品及服务、航天特种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航天特种材料及应用、产业金融等领域。据新京报报道,目前其共投资了12个项目,包括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上航电力、神州智慧、亚太卫星宽带、江南造船、央广视讯等。
据2018年PREQIN全球私募及风险投资报告,航天投资控股在过去十年全球成长基金中募集规模排名第三,可使用资金排名第一。
航天投资的大股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近日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公布最新中央企业名录中,排名第二。6月17日升空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就是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
除此之外,“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官网上显示,张陶是该协会第八届副会长,官网排位仅次于总顾问与会长。排在其之后的,包括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郭忠杰、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万建军、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朱弘珊等。
官网介绍,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CGCA)是经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业务指导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其成立于1987年国务院决定组建企业集团之际,是为指导帮助企业联合、重组、改制成为大型集团公司所设立。现有以中央企业为主体的两百多家会员企业。
不难发现,目前,张陶在企业界的地位很高。
截至目前,张陶除了在航天投资担任法人和高管外,他还在5家公司担任法人代表或董事。
包括在国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航天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3家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并任董事长、经理。此外,任航天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航天产业股权投资管理(乌鲁木齐)有限公司董事。
这些公司的大股东均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或其下属公司。
是否有资格入选IAA院士?
那么到底,张陶过去的从业履历与学术背景是什么?
从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曾经公布的管理层名单与简历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今年57岁的张陶,出生于1964年,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正高级研究员。1983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计划局经济合作处处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计划经营部经济技术合作贸易处处长、经营投资部副部长,香港航天科技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党委委员,香港航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
2007年12月任航天投资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2008年1月任航天投资董事,2008年11月至2016年4月任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2009年12月历任航天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董事长,2013年11月始任航天高新(苏州)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无锡航天高能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2015年1月始任航天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年12月至2018年11月任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可以看到,他在航天投资总共工作了14年,其他的工作经历也非常丰富,至少在10家公司有过任职,且主要为管理岗、参与投资类工作,与一线科研没有直接关系。
关于学术,中国知网上,除了有一位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的“张陶”,作为第二或第三作者与他人联合发表过少数论文外,其余的作者“张陶”与本文所说的张陶关联度很低,但两位张陶也无法确认是否为同一人。
而根据张陶参加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0级EMBA毕业典礼之中欧智造》沙龙来看,张陶为中欧2010级EMBA毕业生。
那么,根据张陶以往的个人履历来看,他是否满足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的入选标准呢?
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官网显示,国际宇航科学院的院士由在航天领域作出卓著贡献的个人组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院士,一种是通讯院士,前者是终身制,而后者则在两年后方有资格转为正式院士,并在5年后退休。
IAA分为基础科学、工程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四个学部。截至2018年,来自中国的国际宇航科学院正式院士和通讯院士总共有112人。2020年,全球入选的IAA院士名单中,中国又入选18名。
盒饭财经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分析发现,2011年入选的7位中国学者,2016年入选的11名中国学者以及2018年和2020年分别入选的18位中国学者中,其中至少有6名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而54名入选院士的学者,除了王冰冰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裁外,此前要么是其所在领域的研究员、学院院长、教授,要么是工程师、设计师、火箭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等,几乎都是科学家或者航天技术专家,与学术息息相关。
例如,时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指挥岑拯等。
至少目前为止,还未曾有过在学术上没有建树或者不是其所在领域技术专家的人,入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