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碰撞
今天的话题是:政策击杀,教育产业何去何从?
7月23日,网传“双减”政策已出台,随后美股和港股的教育股纷纷暴跌,7月24日,教育部官网正式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文件,正式宣告“双减”政策落地。
国家此次对课外培训“重拳出击”很大程度上也与提升生育率的目标相关。在当前导致居民生育意愿持续下滑的种种因素中,越来越高的教育负担是其中的重大因素,因此,规范课外培训、降低教育成本、给家庭养育减负,成为了提升生育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次“双减"政策主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课外培训,要点如下:
1)市场准入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不再审批,现有的机构全部转为非营利性机构,以前按照备案制登记的线上学科类教育,都要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2)业务范畴上:线上线下在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均不允许上课,同时线上教育每节课的时间也受到了限制,不得做拍照搜题业务,禁止在境外聘请外籍人员,不允许进行学龄前培训,价格要按指导价制定。
3)融资形式上:不允许上市,包括借壳或者境外上市,上市公司不允许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
4)营销模式上:禁止课外培训广告,禁止夸大、虚假营销。
总体来看,政策的监管严格程度大超预期。
其一,强制目前的学科培训教育机构都要转型,并且只能转为非营利性,意味着学科类培训机构基本失去投资价值;
其二,办学的时间受到了严格限制,意味着原本的办学场景基本消失,行业需求将大幅减少;
其三,不允许上市,意味着当前已经上市的教育培训机构,只能剥离学科类培训业务,或者退市。
从文件的具体内容来看,预计将对产业链产生以下影响:
一、对学科类的校外培训而言,政策的监管力度超预期,行业料将大幅收缩。
大致来说,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课外培训的相关公司包括学大教育、豆神教育、昂立教育、科德教育、勤上股份等;而中公教育、传智教育、开元教育、全通教育等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的公司、主营民办学校业务的凯文教育、主营企业管理培训的行动教育,均不在本次文件的管辖范围之内,但短期内可能同样难以避免情绪上的冲击。
二、对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而言,目前政策监管影响不大,但不排除后续政策强化监管的可能性。
与学科类培训相比,对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监管相关宽松:
1)市场准入上:仅要求区分类别,严格审批;
2)业务范畴上:线上的非学科类培训同样限制了每节课的时长;
3)营销模式上:与学科类培训一视同仁,禁止广告;
4)融资方式上:没有提出具体要求。
总体来看,非学科类培训受此次政策监管的影响不大,目前暂时没有规定非学科类培训不能在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进行办学,但政策的整体导向是“减负”,非学科类培训同样也应适度、不应占用过多的精力与成本,因此,不排除后续政策强化监管的可能性。
三、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言,由于校内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教育信息化产业可能间接受益,留意后续相关政策。
总体来看,由于校内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校内教育提质的需求也随之提升,而教育信息化是从硬件方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叠加近期的政策文件也对教育信息化行业进行了积极表态和指示,预计未来教育信息化行业前景明朗,而智慧教育的领军企业科大讯飞,涉及智能教育装备业务的三盛教育、全通教育、方直科技等,可能将受益于教育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但短期内可能同样遭遇情绪上的冲击)。
四、对于其他行业来说,预计广告行业短期内会受到一定拖累。
除了课外培训行业自身,该文件对广告行业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据统计,仅线上广告投放方面,教育培训行业在2020全年的广告数占比达5.98%,2021年Q1教育行业广告数占比达6.42%,是仅次于游戏、服装、文娱的第四大类广告投放主。
然而,本次文件明确提出:要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因此,预计广告行业短期内会受到一定的拖累。以主营电梯广告的分众传媒为例,短期内教育类广告主投放减少可能会小幅拖累公司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