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需重点关注仅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其可能面临来自中美双方监管趋严的风险。
不少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已经回港进行了二次上市,投资者也可以相对容易地将美股股份转为港股股份,但对于不符合回港条件的中概股而言,一旦面临退市要求,其可能不得不进行私有化,投资者应减少对这类企业的敞口。
尽管中美两国对中概股监管均有趋严之势,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兴趣并未减弱,我们预计海外投资者在中国股市中所占份额或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市况回顾:
昨日,美国股市三大股指续创新高,但在美上市中概股持续低迷。追踪98家在美上市大型中国企业的纳
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周一重挫7%,加上上周五8.5%的跌幅,两个交易日内,该指数就下挫15.5%,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现状分析:
我们在7月15日的rrh123每日市场焦点中曾经表示,受益于中国货币政策出现偏松转向,中国股债价格或在今年下半年迎来一波涨势。不过,rrh123私人银行研究团队提醒投资者,这一结论未必适用于所有中国上市企业,例如,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仅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风险,其可能面临来自中美两国监管的双重压力,甚至可能存在退市风险。
从美国方面来看,在中国对部分在美上市企业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之前,早在2020年12月,美国国会就已经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该法案要求,在美上市外国企业必须通过美国上市企业会计监督委员会(PACOB)的审计,同时,外国企业必须证明其未被外国政府所控制。若连续三年未能满足上述条件,该公司将被迫从美国退市。2021年6月,美国参议院更是将这一期限缩短至1年。迄今为止,中美在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上的谈判,例如中美双方联合审计等,尚未取得任何进展,目前看来,双方达成妥协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多数在美上市中国企业采取可变利益实体(VIE)结构上市。美国监管认为这是会计准则的一个漏洞,中国监管则认为这是海外投资人持有国内企业股份限制和数据安全的漏洞。事实上,VIE结构一直是一个灰色地带,国内监管既没有公开批准也没有公开禁止通过这一结构上市。中国政府一直对中国企业,尤其是战略重要性行业中海外投资人持有的股份比例存在一定限制,但对于通过VIE结构在海外设立壳公司的企业而言,海外投资者可能通过这一壳公司变相持有公司股份,从而造成监管漏洞。另外,随着数据安全的日益重要,VIE结构似乎已经成为中国数据安全系统的重要关注点,也正因为此,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机构也被加入到中概股的监管机构之列,并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所幸,不少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已经回港进行了二次上市,投资者也可以相对容易地将美股股份转为港股股份。对于那些尚未回港但符合回港上市条件的中概股企业而言,我们预计他们也会陆续回港上市。不过,对于那些不符合回港上市条件的企业而言,一旦他们被迫退市,其可能不得不进行私有化,由于买家希望以尽可能便宜的价格进行私有化,这或会在退市前对企业股价造成下行压力,投资者应尽量减少对这些企业的敞口。
投资策略:
尽管中美两国对中概股监管均有趋严之势,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兴趣并未减弱,即便过去一段时间中国股市表现不佳,海外投资者所占份额也仅小幅下滑。事实上,在2014年开启沪港通以来,海外投资者在中国股债市场所占份额就已经翻了7倍,但即便如此,这也仅占全球股市份额的0.5%,而中国A股占全球股票市值已经达到了11%,在港股和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企业市值也达到了全球市值的4%-5%。我们预计海外投资者在中国股市中所占份额或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另外,中美两国对VIE的监管或更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企业或更倾向于在A股或港股上市,这也是与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加强本地监管与投资者保护相一致的。不过,短期来看,近期的严监管会在全球投资者之间产生不安情绪,这或需要一段时间来平复。
相关配置标的:中国股市(除仅在美上市中概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