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来,广东、广西、云南、江苏、浙江、宁夏等省区陆续发布了“有序用电”的通知。
有人说这是“史上最严限电令”“规模史无前例”,但起初,要求也没有那么严,范围并没有那么大。
例如广东,5月份执行“开五停二”错峰用电方案,6月份升级为“开三停三”,9月份升级为“开二停五”,有些地区甚至是“开一停六”,错峰日只保留保安用电负荷,占总负荷15%以下。
又如发电大省云南,5月份“应急错峰限电”,错峰限电量为10—30%;7月份实施第二轮规模限电,要求有色金属冶炼等企业降低25%用电量;9月份发布“能耗双控”通知,钢铁行业9月排产产量调整至11—12月生产,水泥行业9月产量在8月基础上压减80%以上,工业硅行业9—12月份月均产量不高于8月产量的10%(即削减90%)。
以上只是工业领域,离普通人的生活较远,难有直接感知。
接着,“东北限电”登上热搜,限电范围扩大到居民用电,而且从有序用电变成拉闸限电,事发突然,很多人措手不及。
对此,国家电网工作人员回应:东北地区已经首先对非居民执行了有序用电,但是在执行后仍存在电力缺口,目前整个电网有崩溃的危险,才采取了对居民限电的措施。电力供需紧张情况缓解后,会优先恢复居民用电,但目前时间未知。
究竟为什么会限电?坊间出现了不同猜测。
币圈人士猜测,是虚拟货币“挖矿”耗去了太多电力。
二次元爱好者猜测,是为了“集中电力产生光源照射迪迦奥特曼”。
“大棋党”猜测:限电是为了打赢对美国的金融战,“大国对赌,赌谁先熬不住”。
以上三种猜测的胡扯程度严格递增。
真实原因恐怕更为复杂,难以一言蔽之,让我们尝试梳理其中几条。
①需求端:复工复产以来,全国用电需求迅猛增长,同比涨幅接近15%。
②供给端:我国火电发电量占比超过70%,而今年煤炭价格飙升——去年此时,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约为563元/吨,目前为1079元/吨,接近翻番——电厂煤炭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一煤难求”“跨省寻煤”。
另外,有人认为,目前的煤电短缺根源在于去年12月的“澳煤禁令”。这一点恐怕没有太多数据支持。2020年中国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超过20亿吨,同年进口澳大利亚动力煤(发电用煤)4235万吨,占比很小。BBC也认为,“贸易禁令难以产生决定性影响”。
不过,澳煤清零显然助推了煤价飙升。又逢蒙古国疫情反复,影响了蒙煤进口。
③2020年1月1日起,实行了15年的煤电联动机制脱钩。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指导意见,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按“基准价+上下浮动”确定,上浮不超10%,下浮原则上不超15%。
也就是说,需求暴涨,煤价暴涨,而市场化电价机制没有完全形成,所以电价不会也不能暴涨,电厂普遍亏损,煤炭库存不足,由此影响了电力供应。
所谓“能耗双控”,就是既控制能源消耗强度(单位GDP能耗),也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将能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意倒逼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低碳发展道路。
然而8月,发改委印发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广东、江苏、福建等省区亮起红灯,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
第四季度转眼将至,全年目标怎么办?于是各地迅速开启整改“清零”行动,临时性、强制性、层层加码,限电停产。
本意是希望长期规划,却换来短期突击。
虽然中央多次强调,避免“一刀切关停”,纠正“运动式减碳”,但从目前来看,纠偏效果有限。
就在昨天,《人民日报》旗下侠客岛公众号再次发文,点名批评运动式、突击式的拉闸限电。不知能否改变现状。
限电停产,也确实保护了一部分出口企业。
全球疫情,国内复产,使得大批订单涌向中国。但这些订单并没有带来相应的议价权,反而加剧了出口加工企业的内卷。在成本暴涨、国际运费暴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仍有一些企业盲目扩大产能。
一旦疫情形势、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很可能对这些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限电停产的安排,客观上确实让这些出口企业“冷静”了。对于这一点,下文中谭雅玲老师有详细论述。
限电政策还有哪些原因,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让我们再来看看大头们的分析。
我所在的很多企业家群里,有不少企业家对停电限产政策有一些抵触心理,他们认为这阻碍了企业的生产,但他们只是站在企业的一亩三分地考虑问题。
疫情之前,我们就在去产能,去存库。如今,国外制造业因疫情尚未复工,国内企业看到订单需求,拼命加码产能。
但因为原材料价格疯涨,海运价格几倍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内用工成本也不低,这些因素叠加,出口企业生产越多,亏本越多。而且,一旦国外复工,国内的产能就会严重过剩。
从国家角度,宏观调控政策是越来越成熟了,会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发。停电限产政策的初衷是把控节奏,按下暂停键。
对于企业而言,虽产能被压制,但也能稍作冷静,借空挡学习,往技术和创新方面去思考。
同时,停电限产政策还有两个间接的正面影响。
第一个,这波原材料的上涨,跟生产力没有太大关系,反而是跟经济复苏和开工的炒作情绪强相关。这意味着,政策对国内产能的限制,能缓冲企业对原材料的追逐,减缓原材料疯涨速度。
第二个,原材料疯涨,中国企业进口原材料的势头又这么猛,但生产了货品不见得都能出口,即使出口还要亏损。因此,是外资在获利,也在侵吞和挤压我们的利润空间。
现在中国股市上涨很快,对应到企业端,企业生产却不获利,反而是资本运作的作用。股市上涨又跟北上资金有关,外资都是高手,有套利和对冲的动机,这就涉及到资本博弈,使得国内企业的风险增大。
这时,我们主动停电限产,也是给外资以警示。
当我将以上分析告诉企业家群体时,他们表示认同和理解,也会认为政策是在保护他们。
企业家群体判断宏观形式若只有企业视角,就会受限。从全局角度去思考,心态就会平和一些,最终做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调整。
此外,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时,还需要配合一些情况说明会、经济形势报告会,来帮助企业正确认识政策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