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行業政策
(一)航空機場政策賦能,行業快速發展
航空機場政策涉及國家交通運輸保障與人民人身安全,從政策類型上看,我國航空機場政策主要包括支線航空發展政策、中小機場補貼政策、機場收費政策、機場安保政策以及機場新技術應用政策等。近年來,國家發布多項政策,多維度的保障、規範航空機場行業發展。
(二)投資體制多元化,社會資本進軍民航業
2016年10月30日,民航局印發《關于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營民用機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全面放開民用機場建設和運營市場,創新民用機場建設和運營投融資方式,加大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政策支持。近幾年國務院發布的系列文件和民航局《意見》均表明,社會資本參與民營機場投資建設符合政策導向。
結合《民用機場總體規劃規範》(MH 5002-1999),按照使用功能對民營機場用地範圍進行區域劃分,可大緻分爲下表所示6類:
機場集團屬重資産型地方國有企業,擁有較好的信用評級,融資成本較低。社會資本參與機場投資建設,需結合機場集團承擔的機場安全運營主體職責及其投融資目标進行思考。飛行區是事關民航安全的核心區域,其持續運行所涉及的空中交通、民用航空通信、導航、監視、航空氣象、航行情報由空管局直接管理,未來一段時間内對市場開放的可能性較低。貨運區通過向貨運航司收取費用獲得收益,向社會資本開放的意願較低。工作區主要由機場集團提供土地,由各航空公司、駐場單位、航油公司自行投資建設。綠化區屬于非營利性設施,引入社會資本所付出的成本将明顯高于發債利率,引入社會資本不具備合理性。因此,民用機場引入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營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航站區與配套服務區。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