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呼籲,爲協助降低碳排放,全球各國需要提高對氫能與其儲存鏈的投資。
總部位於巴黎的IEA發布報告指出,到目前爲止,全球政府與民間隻投注3千億美元在氫能研發與布局計畫。若要讓氫能成爲淨零排放的策略之一,IEA預估到2030年前,針對這項能源的投資金額需要達到1.2兆美元。
報告表示,目前全球已有17國對氫能發展有比較完整的策略,還有逾20國宣布将研發相關計畫,高出2019年的3國。
不過IEA也指出,當前這些政府策略多集中在擴大産能,它建議各國應把新産業對氫能的消費進行整合,并加快相關儲存、運送與充電設施的興建腳步。
目前全球的氫能生産依然相當有限,成本也不夠具有競争力,此外運用的領域多限於精煉與工業等領域。IEA強調,各國應該努力讓氫能在化學、鋼鐵與航太等更多領域上扮演重要角色,并且發展相關技術降低氫能的制造成本。
氫能具有可儲存與發電量穩定特性,而且當它被作爲燃料使用時,也不會排放污染物或二氧化碳。不過制造成本居高不下與制成方式卻是提高其産能的主要阻礙。現今大部分的氫能主要是透過化石燃料制成,不過在制氫過程中卻會排放9億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英國與印尼的碳排放總和。
氫能其實也可藉由太陽能或風電等再生能源将水電解後而生成。這種被稱爲綠氫的氫能,雖然成本比化石燃料制成的氫能多出2到7倍。不過IEA認爲新技術與經濟規模可以協助縮減該差距。
報告指出,當前有将近4百項綠氫計畫正在進行或處於初期階段。IEA預估這些計畫可望在2030年讓氫能産量每年達到8百萬公噸,雖然大幅超出2021年的逾5萬公噸,不過卻仍舊低於2030年減碳目标所需的8千萬公噸。
想了解更多财經資訊,可關注rrh123财經導航的最新資訊報道哦。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