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0月制造業活動放緩,所有行業回報的原材料交貨時間都創下曆史新高,顯示供應鏈緊缺使美國第四季初的經濟活動持續受到壓抑。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周一公布,美國10月制造業指數爲60.8,低于9月的61.1,但高于市場預估的降至60.4。
其中,新訂單分項指數爲59.8,較9月的66.7大幅放緩,并創下16個月來新低,顯示在價格持續飚升之際,需求已經有些放緩。
盡管需求有所放緩,但由于零售端的庫存水位持續偏低,顯示需求仍然相當強勁,有助于維持制造業的榮景。
就業分項指數從9月的50.2升至52,爲連續第2個月上升。
ISM表示,企業和供應商在滿足高漲的需求上,仍然面臨前所未見的重重關卡。美國政府上周公布,由于這場大流行病導緻供應斷鏈、萬物齊缺,美國第三季經濟增長率創下一年多來新低。
穆迪分析公司資深經濟學家Ryan Sweet表示,美國供應鏈的壓力沒有減弱,使近期内我們下修美國GDP成長預測和上修通膨預測的可能性升高。
ISM報告指出,10月份有26種大宗商品供不應求,較9月份的24種增加,且其中部分原材料的缺貨甚至長達13個月。
供應商交貨分項指數從9月的73.4上升至75.6。該指數高于50,顯示交貨速度放緩。經濟學家和企業預期供應鏈緊缺的情況可能持續到2022年。
全球半導體芯片嚴重短缺,汽車産業受創最深。根據ISM調查,受訪的運輸設備制造商回報已經将芯片集中用于利潤率較高的車型,并停止或限制利潤率較低的車型生産。
其他産業也難逃供應鏈問題帶來的沖擊。電腦和電子産品制造商回報交貨極度延遲,并表示從中國獲得任何東西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食品制造商表示,中國輪流停電對出貨量的影響開始加劇。電氣設備、電器和零組件制造商則表示,盡管需求仍然強勁,但供應鏈問題使生産繼續受到阻礙。
原材料交貨時間拉長,意味着制造業的通膨壓力将居高不下。制造業投入價格分項指數從9月的81.2跳升至85.7。ISM調查顯示,10月有48種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僅木材價格回落,而鋼材等産品價格已經連漲15個月。
這些增加的成本正在轉嫁給消費者,再加上薪資加速上揚,令人擔心通膨高漲的情勢可能更爲持久,而非聯準會主席鮑爾一再重申的隻是暫時現象。上周五美國政府公布,第三季薪資增長創下曆史新高。
此外,由财經數據服務公司IHS Markit公布的美國10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爲58.4,較9月終值60.7下滑,并創下去年12月來新低。其中,産出分項指數終值升至76.4,創下2007年展開這項調查以來的新高記錄。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