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1x
香港:2025-04-02 16:47:24
  • 紐約:2025-04-02 03:47:24
  • 倫敦:2025-04-02 08:47:24
  • 東京:2025-04-02 17:47:24
  • 悉尼:2025-04-02 18:47:24
  • 香港:2025-04-02 16:47:24
  • 新加坡:2025-04-02 16:47:24
首頁> 資訊> 每日分析 >正文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答記者問:工資實際沒漲,加息未達标準

智堡 2021-11-04 09:52:27 關注
鮑威爾承認目前就業市場的恢複有異常。參與率低迷,就業複蘇緩慢的主因不僅僅是因爲老齡化與退休,連黃金年齡段的就業恢複也不達預期。但他堅稱就業市場的負面情況将伴随疫情的消褪而消失。鮑威爾提到,供給問題确實比預想的持久,并緻使高通脹持續更久。在宣布Taper以後,再次強調了Taper與利率政策兩不相幹。加息所需達到的經濟條件更爲嚴苛。Taper意味着我們達到了SFP的标準。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答記者問發布會要點

鮑威爾承認目前就業市場的恢複有異常。參與率低迷,就業複蘇緩慢的主因不僅僅是因爲老齡化與退休,連黃金年齡段的就業恢複也不達預期。但他堅稱就業市場的負面情況将伴随疫情的消褪而消失。

鮑威爾提到,供給問題确實比預想的持久,并緻使高通脹持續更久。同時,他直言“我們的工具無法纾解供應限制”,但“相信經濟将适應供需失衡”,随後,通脹将會回落。

話音未落,他又強調說供應限制的持續時間、以及對通脹的持續影響很難預測。因爲“全球供應鏈問題很複雜”,但“終将回歸常态”,隻不過“時間點高度不确定”。

在宣布Taper以後,再次強調了Taper與利率政策兩不相幹。加息所需達到的經濟條件更爲嚴苛。

問題1:有關加息,市場預期聯儲将在明年加息1-2次,他們錯了嗎?

答:我們聚焦于我們可控的東西,在未知環境中做到清晰的政策溝通需要我們傳達在面臨不同境遇時我們對經濟前景、風險平衡、以及政策演變的想法。

本次會議的重中之重是Taper,而非加息。Taper意味着我們達到了SFP的标準。但我們不認爲加息是合适的。我們距離充分就業的目标還很遠,無論是就業還是參與率。

回到你的問題,我們認爲,供應瓶頸、短缺問題以及伴生的通脹問題将延續至明年,但随着這些問題的改善,通脹也會從高位回落,時間點不确定,可能是明年三季度或者四季度。

加息的節點取決于經濟狀況,時候到的時候我們不會猶豫的。

追問:基于你們對勞動力市場的展望,你是否認爲明年下半年就業市場就可能達到充分就業?

答:如果就業市場像去年那樣的節奏持續改善,那麽答案是“對!”,我也認爲這很有可能。

問題2:請問在這個節點你是怎麽看待工資的?工資的增長很強勁,尤其是對于低收入階層。你認爲這是積極的變化還是工資通脹螺旋的迹象?

答:工資增長确實強勁。但如果從上周五的ECI指标來看,他們比通脹漲得少,所以實際工資沒漲。

工資上漲通常是好事。隻有超出生産力和通脹的工資持續上漲才是異常的。但目前我們的處境顯然并非工資-通脹螺旋。

問題3:能談談聯儲政策在通脹和就業之間的折衷嗎?你需要就業再增長500萬的同時,美國人民卻得忍受高通脹。這樣的折衷取舍劃算嗎?現在加息抵抗通脹會不會比執着于就業目标更明智?

答:目前我們面對的是一條非典型的菲利普斯曲線。目前的通脹不是由于緊湊的就業市場所緻。是因爲短缺和強勁需求的供需失衡導緻。所以,在這種環境中談取舍并不合适。

如果這兩者需要我們做出取舍,我們會考慮就業的不足和通脹的偏離程度(程度問題),以及兩者将在何時回歸政策(時間點問題)。我們曾經稱之爲“平衡方法”(balanced approach,出自前聯儲主席耶倫之手,譯者注)

目前是個風險管理的問題,尤其是更高的通脹。

問題4:什麽樣的經濟狀況會開啓更快的Taper?你怎麽看待加快Taper的風險?

答:聲明裏寫了。我現在不會給你一個明确的細節。如果有些事真的發生了,我們會開誠布公。但現在我想就以聲明裏的内容作爲答複給你。

至于第二個問題,我隻能說如果經濟前景的變化有需要,那麽我們随時可以加速或者放慢Taper的節奏。如果真的有事情發生,那麽我們會保持透明,和大家溝通,不至于讓市場感到意外。

問題5:你說通脹是臨時性的,然後又說你知道很多人在通脹中生活困難,你想傳達給他們什麽樣的信息?

答:目前的通脹确實稱不上物價穩定,但就業也沒有達到充分狀态。我保證我們會使用工具來保持通脹可控。目前我不認爲是加息的好時間,因爲我們需要看到就業市場進一步恢複。

問題6:你能定義下聯儲語境裏的“充分就業”是個什麽基準嗎?之前說是回歸疫情前的狀況,還有說是要比疫情前更好的。現在你又強調說就業市場裏有退休等各色各樣的問題。能給個準數嗎?到底看什麽?黃金年齡段的就業率?還是别的什麽指标?

答:組成充分就業的要素有很多。不可以被直接衡量,也會伴随很多因素改變。沒法明确細化到某個目标,要統籌考慮。就業水平、參與率等等,還有其他指标比如工資、離職、崗位空缺。我們基于這些指标做出綜合的判斷。

我們确實要以2020年2月的水平爲基準目标。随後我們得看到勞動力市場在不受疫情幹擾時的不斷改善——我認爲我們将看到更進一步的大幅改善(a lot)。然後我們就知道很多情況是否是後疫情時代的常态了。比如,現在很多人不參與就業,因爲需要照看家人,還擔心疫情幹擾。

我們原以爲學校開放和就業補貼的到期将導緻就業市場供給增加。但有趣的是這并未發生。我認爲,當我們在思考充分就業是個什麽情況的時候,這裏有很多靈活的空間。我們将不得不在Delta之後的某個時間看到什麽是可能的(充分就業狀态)。

我認爲對于我們這些經曆過上一個周期的人來說,學到的東西是——随着時間的推移,(就業市場)的充分水平可以到達那些看起來不可能的地方(這裏主要指上一輪周期時就業市場不斷在改善)。但我們現在的狀況截然不同,高通脹來了。我們需要平衡通脹風險,因此這是一個複雜的環境。明年上半年我們會對經濟發展以及疫情後的特點有更明确的看法。

問題7:有關加息的兩個測試你覺得達到标準了嗎?

答:這是由委員會決定的。當我們達到委員會判斷的勞動力市場條件處于充分就業的狀态時,有可能我們也會通過通貨膨脹的測試。這聽起來有點脫離實際,但我們還沒有達到充分就業。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我們将看看是否通過了通脹測試,如果你看看過去一年半的通脹演變情況,很有可能會通過。

追問:所以你不想承認說目前的通貨膨脹水平和它們的持續高企已經滿足了你們所謂“适度的通脹”和“一段時期的通脹”。我們應該如何解釋什麽是适度和--

答:現在這不是我們眼前的問題,我們現在想的是Taper。我們也就此作答了。所以還沒考慮經濟的“加息測試”。沒考慮、沒讨論加息問題,因爲沒有充分就業狀态,根本輪不到談論加息測試。

問題8:當你在評估美國經濟是否處于充分就業狀态這個問題時,你是否是獨立于通脹情況做判斷的?如果不是這樣,鑒于現在通脹的不确定性,且人們傾向于相信高通脹與勞動力市場的産能利用率無關,這是否會使這種評估變得複雜?

答:我們不定義什麽是充分就業,但通脹有目标定義“2%”。充分就業的目标要與穩定的物價吻合。所謂充分就業狀态,可能失業率很低但還有大量的人進入勞動力市場。

問題9:你提到了聯儲兩個政策目标之間可能存在沖突,現在通脹風險那麽高,如果就業不足持續存在的話怎麽辦呢?

答:這是風險管理範疇的問題。你需要覆蓋所有的可能性,而非僅僅是基準情況。現在的風險确實是高通脹。但現在保持耐心是合适的。我們需要看看就業和經濟好轉以後的情況。Delta影響了就業增長,也導緻了結構性問題,服務需求無法得以滿足而商品卻面臨供需失衡。我認爲人們一旦開始消費服務那麽消費商品的量就少了,通脹就會往下。

問題10:氣候變化問題

通篇廢話。

問題11:有關聯儲官員炒股和自律問題

不重要,場面話。

問題12:還是有關通脹和加息問題

答:重複之前的回答。在正常時期預測經濟就已經很難了。全球供應鏈破壞更是難上加難。我們沒有什麽經驗。預測難所以設定政策很困難。我覺得我們并沒有“落後于曲線”。現在的政策落位很合适。現在加息太早了,這毫無争議性。

問題13:這輪Taper比上一輪快,爲什麽?

答:因爲經濟狀況和2013年大不相同,當時我們距離充分就業很遠,而且通脹很低。現在則是需求非常、非常、非常的強勁,就業崗位比失業的人多。因此,現在我們所需的寬松不比2013年了。

問題14:你考慮過資産負債表的終點嗎?Taper結束後是保持現在的規模還是開始被動縮表?聯儲買資産到底對經濟有用嗎?

答:我們沒考慮這些。慢慢來吧,我們遲早會讨論再投資政策的。

有關資産購買有沒有用,學術研究者衆說紛纭,當你無法進一步降息的時候你需要通過資産購買降低長期利率。更低的利率促進了經濟的借貸活動。

問題15、16、17:有關連任和提名問題

答:場面話,沒有什麽重要信息。

【免責聲明】123财經導航所發布的信息内容僅供交易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網站上部分信息内容及圖片來自于網絡/注冊作者/投稿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您與我們聯系關閉,郵箱:938123@qq.com。
hhhhhhh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第三方賬号登錄
第三方賬号登錄
第三方賬号登錄
  • *站點:
  • *網址:
  • 類型:
  • 聯系方式:
  • 簡介:

  • RRH123歡迎您的加入!如有問題請添加咨詢管理員【微信号:938123】
  • *類型:
  • *問題:
  • 圖片說明:
  • 聯系方式:

  • RRH123感謝您的反饋!如有問題請添加咨詢管理員【微信号:93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