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兼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玮: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國家發展改革委11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下面按照慣例我先通報3方面情況,之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第一方面,關于發用電和投資項目審批情況
從發電看,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671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0%,比2019年同期增長11.5%,兩年平均增長5.6%。10月份,全國發電量63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0%。其中,火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同比分别增長5.2%、16.9%、23.5%、0.4%,水電同比下降11.9%。
從用電看,1—10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2.2%。其中,一産、二産、三産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分别增長18.4%、11.3%、20%和7.4%。分地區看,全國22個省(區、市)用電增速超過10%,其中西藏、湖北、江西、青海、浙江、福建、四川、廣東、陝西9個省(區)增速超過15%。10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1%。
投資項目審批方面,1—10月,我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産投資項目70個,總投資4954億元,其中審批52個項目,核準18個項目。10月份,我委共審批固定資産投資項目4個,總投資150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行業。
第二方面,關于《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1》
2018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按照《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有關要求,牽頭構建了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連續三年組織開展了6批次中國營商環境評價。2020年,參評城市範圍進一步擴展至80個城市,并首次将18個國家級新區納入評價範圍,開展體現新區特點的營商環境評價,進一步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近期,我委全面梳理總結2020年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情況,組織編寫并公開出版了《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1》。
《報告》有三方面特點。一是在繼承中創新。作爲系列報告的第二部,在首部報告基礎上系統介紹了2018年以來,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政策的發展脈絡,以及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和評價機制從探索建立、優化完善、到全面推開的發展曆程,向社會多角度、全鏈條展示了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方案和路線圖。同時,創新形式、豐富載體、深入淺出、講深講透參評城市的首創經驗和典型做法。二是在創新中發展。重點以“解剖麻雀”的形式講解各地開展的原創性、差異性探索。集中展示标杆城市開展的實踐探索和務實舉措,梳理總結進步較快城市用好評價成果、狠抓督促落實、推動政策落地見效的具體做法。三是由點及面突破。專設“改革集萃——新區實踐篇”,系統介紹參評國家級新區優化營商環境重點工作和創新舉措,供各地學習借鑒。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将進一步加強對各地區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的宣傳推介、總結提煉、研究論證,分批複制推廣,推動全國範圍營商環境改善提升,進一步穩定市場主體預期、激發社會投資活力。
第三方面,關于近期出台的有關政策文件
爲充分發揮清潔生産在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綠色生産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聯合印發實施《“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産推行方案》。《方案》提出抓好有關行業清潔生産、加強清潔生産科技創新和産業培育、深化清潔生産推行模式創新等5個方面重點任務;部署了工業産品生态(綠色)設計示範企業、重點行業清潔生産改造、農業清潔生産提升、清潔生産産業培育、清潔生産審核創新試點等5大重點工程。
此外,爲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提出圍繞“提意識、嚴約束、補短闆、強科技、健機制”等五個方面部署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聚焦農業農村、工業、城鎮、非常規水源利用等重點領域,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我先介紹這些,下面歡迎大家提問。
2021-11-16 10:10:32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