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膨危机席卷全球之际,日本却是例外,物价继续躺平。分析师指出,物价维持低位是「日本化」现象之一,事实上日本决策官员多年来一直企图想要摆脱这种局面,因为通膨低迷不利经济成长。
日本几十年来通膨都处在极低水位。消费者抗拒支付更高价格、企业也不敢轻易涨价,加上僵化的就业市场,让劳工无法透过跳槽获得加薪。
这种日常用品保持低价是经济学家所称「日本化」(Japanification)的现象之一。「日本化」指的是低通膨、低利率与低成长,也是决策官员多年来企图要摆脱的情况。
前日银决策理事会成员、目前任职野村研究机构的木内登英(Takahide Kiuchi)表示,日本稳健的管理作风与不愿改变物价的态度,短期而言虽然有正面效果,但就长期来看却也遏止经济复苏与阻碍产业结构出现有利变革。
日本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仅年增0.1%,排除波动性高的生鲜食品与能源价格,指数更下跌0.7%。同期间欧元区通膨年增4.1%、美国更达6.2%,创31年新高。
在美国,许多企业因应通膨而调高售价,但日本超市连锁商Aeon却承诺到年底将维持部分自营商品,包括面粉与义大利面等价格不变。无印良品更是反其道而行,7到11月期间调降190项产品价格。
经济学家认为,日本高龄化与劳动人口萎缩导致民众消费心态保守,进而造成需求下滑。日银总裁黑田东彦也曾提到,海外担忧的通膨急升风险在日本不太可能发生。
木内登英认为,高物价让企业得知哪些产品需求强劲与应往何处投资,这有助员工流向高成长领域,以期获得更好待遇。然而该机制在日本却行不通。
大和证券经济学家岩下真理(Mari Iwashita)也指出,美国商业文化让企业可把成本增加转嫁到民众身上,尽管贫富差距依然存在,但员工薪资仍旧增加。反观日本企业虽然遭遇人力短缺,员工薪资也不见增加。
想了解更多财经资讯,可关注rrh123财经导航的最新资讯报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