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在國内有靠譜的外彙平台嗎?嘉盛怎麽樣?ATFX責任你們樣?瑞訊外彙怎麽樣?目前國内有人說好,有人是騙子,具體小編也是不好說,下面小編給你介紹如何去選擇一個好的平台,具體彙友們,自己考慮清楚呢!
國内是沒有外彙平台的,隻有國外的平台但是也在開展國内的業務,由于政策不支持,國内沒有對應的監管機構,所以這個市場魚龍混雜,想要進入這個市場,首先需要選擇一個合适的平台,選平台可以主要從以下幾點去判斷:
第一,監管任何一家平台都需要有監管機構的許可,沒有監管的話就隻能靠平台自律了,這樣公平不公平就隻能靠平台的自覺性了,而自覺性不一定靠得住。國際上比較好的幾個主流外彙監管機構:
美國NFA,杠杆要求50倍,目前隻有嘉盛和安達有其外彙牌照,而且中國區客戶也不開在美國監管下,所以我們目前沒有途徑能用美國監管的賬戶。英國FCA,之前不要求杠杆,去年歐盟降低杠杆時FCA限制了杠杆在30倍以内,以前FCA監管的平台很多,市場很大,降低杠杆之後平台沒少,但是這些平台基本不把客戶開在FCA了,因爲客戶大多數是無法接受30倍杠杆的。
瑞士finma,瑞士監管要求拿到銀行牌照才能做外彙業務,所以目前僅存的兩家平台都是銀行:杜高斯貝銀行和瑞訊銀行,相比而言杜高斯貝的模式更更公平一些,是ecn模式,成本低一些,但是成本比低成本平台還是高出了不少。
日本金融廳,該監管不允許旗下平台招攬海外客戶,所以我們接觸不到。
香港證監會,監管的平台也不少,但是我們基本開不到他的賬戶,這些平台也會把客戶開在其他監管下而不是香港證監會監管下,因爲香港證監會要求杠杆不超過20倍。而大家接觸過很多香港的平台,這個跟香港證監會并沒有半點關系,而是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的,本質上不是一個監管機構而是一個行業協會,所以業内才會說香港的平台都是黑平台,這個不能歸結爲香港證監會。
澳大利亞證監會ASIC,目前在國内市場最多的平台就是他監管下的了,以前是fca,fca降低杠杆之後,就排到他了,其他監管由于種種原因導緻平台和市場較少,而他算是不錯,而且杠杆不限制,但是今年ASIC已經宣布不再允許旗下平台做中國區業務(談判的結果),代表平台:IC和IG,其中IG已經宣布退出中國市場,而現在90%以上的平台還在中國繼續做,在等待asic最後的态度,現在來說他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名聲和好處都想要,如果有一天實際執行不允許再做的話旗下平台就要換監管才能開中國客戶了。
最後一個新西蘭FMA,不如前面這些監管,但是以後asic如果不允許做中國業務之後可能會成爲一個主流。
第二,外彙模式決定了一個平台是否公平,主要的模式有四種:MTF模式,ECN模式,做市商模式,STP模式。其實也可以說是主要三種,因爲MTF模式隻有一家平台在用。
我們先說一下做市商模式,做市商模式也就是大家通常說的對賭盤,就是平台作爲市場先跟你交易,平台把客戶單子多空對沖之後再決定是否将淨頭寸抛向市場進行風險對沖,而無論平台是否将單子對沖到更大的市場他都存在坑你的理由,假如你是空頭,你賣給平台,平台就算再賣給更大的市場進行對沖,他也是從你手裏拿過來的價格越低越好,這個就要看監管的嚴格度和平台最終的選擇了。
代表平台:嘉盛:DONGMT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唯一一家外彙平台,安全性不用考慮了,上市公司,大資金選他沒有顧慮,有美國NFA和英國FCA、澳大利亞ASIC、香港證監會、新加坡、日本、加拿大、開曼群島的監管,中國區客戶是開在開曼群島,杠杆400倍,成本以前算是中等,現在降低了很多算是有優勢,出入金可以銀聯也可以電彙,而且他家用境内卡也可以電彙出入金,因爲收款賬戶是用交易者的本人信息做了一個境外收款賬戶,相當于交易者從境内卡電彙給自己的境外卡。
安達:有美國NFA、英國FCA、日本、ASIC、加拿大的監管,杠杆最高50倍,成本跟嘉盛差不多,有一點問題就是出入金隻能用電彙,大家要辦理一張境外銀行卡才行。
Exness:他有FCA和塞浦路斯以及聖文森特的監管,高杠杆客戶都是在聖文森特下,因爲前兩個是歐盟的限制杠杆了,他其實不是一個純粹的做市商平台,他也有ecn賬戶可選,但是他出名是出在高杠杆:國際上首個可以無限倍杠杆的平台,當然有資金限制,資金高了隻能一千倍兩千倍,而他的ECN賬戶隻有200倍杠杆。他做出名主要是因爲高杠杆還有一點是他的标準賬戶的成本超低,目前來說業内成本算是最低的一個,被稱爲刷單王,占領了很大市場,不過他的标準賬戶最低入金2000美元,美分賬戶和迷你賬戶成本沒有标準賬戶那麽低,入金沒有要求,最低一美元即可,能用銀聯國内卡出入金以及境外卡電彙出入金,新人進入這個市場可以用他的美分賬戶入金一美元去按美分爲單位做單(不是美元)當練手,資金高了還有刷單的直接去開标準賬戶即可。
STP模式,STP模式是平台将客戶的單子傳遞到外彙流動性提供商去,平台作爲中間結構,不參與對賭,但是平台還是有機會對賭,2017年福彙的例子就是,他雖然不是你得成交對手,但是他可以決定你的對手是誰(他可以決定傳遞到哪家提供商),所以平台可以和你的對手流動性提供商合作,平台負責坑你,多坑出來的錢虧給了提供商,提供商再返還給平台,福彙由于這件事被查出來被趕出了美國市場,同時注銷了美國監管,目前福彙模式改爲了做市商。
ECN模式,ECN模式是将客戶的單子傳遞到ECN撮合系統去,該系統中有很多機構和流動性提供商進行報價,系統會撮合交易者的的單子和最有利于交易者的報價方進行成交,所以你的成交對手不是平台決定的,不是任何人爲決定的,而是這個撮合系統自動撮合的,顯得公平一些,平台無法參與對賭。但是ECN模式大家還會發現在速動行情中有大滑點,這個是因爲該撮合系統中的報價不是确定性報價,而是詢價模式,比如你此時下單買入,系統匹配到了一個最有利于你的報價方,此時不是立刻成交,而是系統要去跟報價方确認一下之前報出的價格是否還願意成交,如果此時行情在快速上漲,之前的價格已經對報價方不利,他肯定會拒絕成交,然後報出新價格,新價格就不是最有利于你的了,然後系統又去匹配别的,又是一個這樣的過程,如此循環,最終有報價機構願意跟你成交了,但是跟你之前報出的價位可能已經相差很多了。
代表平台:ICmarkets:該平台有澳大利亞ASIC和塞浦路斯以及塞舌爾的監管,以前就一個監管ASIC,去年開了一個塞浦路斯的監管來做歐盟的市場,塞浦路斯是歐盟的,歐盟有個規定,一家企業有歐盟任何一個成員國的許可,其他成員國都要承認,所以有了塞浦路斯的監管許可,可以在歐盟所有國家開展業務,然後這個塞浦路斯監管不對我們開放,因爲杠杆隻有50倍。而塞舌爾監管是最近剛辦的是爲了以後ASIC如果實際執行不允許做中國區業務的話來轉移中國客戶的。目前中國客戶在ASIC監管下,如果以後asci不讓做了,就要轉到塞舌爾了。可以銀聯内地卡出入金也可以境外卡電彙出入金,杠杆有500倍,模式隻有ECN模式,另外一個亮點是超低成本,在業内基本和ex的标準賬戶一樣處在行業的成本最低層了。主要問題就是ECN模式在數據行情時帶來的滑點,不過這個無可避免了。
MTF模式,我們也可以把他叫做交易所模式,因爲該模式也是用來設計交易所使用的,該模式其實和ECN模式類似,也是撮合成交,交易者單子進來之後,系統會匹配目前報價中最有利于交易者的單子進行撮合成交,但是不像ECN模式那樣是詢價模式還要跟報價方進行确認一下,MTF模式中所有的報價必須履行成交,不需要再次确認,所以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滑點問題。不過目前業内使用該模式的就一家:
LMAX交易所:賬戶注冊register.london-professional.lmax.comLMAX交易所是FCA監管的,旗下經紀商以前也隻有fca監管的,杠杆100倍,但是去年fca降低杠杆了,目前隻有30倍,所以LMAX有開設了新西蘭賬戶,貴金屬和貨币是200倍,能源和股指是100倍。平台官網開戶要求最低入金是1萬美元,代理商的客戶可以最低1000美元入金,平台的最低手續費的話成本算是很低的,但是手續費不是每一個客戶都固定的,如果手續費給的高的話成本也算高的了。可以電彙入金和人民币境外商城購買購物卡充值券激活的形式入金。
第三:出入金方式出入金方式正常就是電彙,就是平台的境外企業銀行賬戶,我們直接國際彙款過去,每一家正規平台必然可以電彙。但是我們國内有外彙管制,銀行是不給我們彙款到境外的地産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外彙平台的賬戶的,所以我們需要辦理一張境外卡,一般都是辦理香港卡才能周轉一下入金的,先從境内卡彙款到香港卡,再從香港卡出入金。有境外卡的客戶可以選擇隻有電彙通道沒有銀聯通道的平台,而很多人并沒有境外卡,所以就需要人民币入金通道了,人民币入金通道其實就是平台合作了支付商,客戶入金是把錢給了支付上,支付商給平台,客戶出金是平台把錢給支付商,支付商給客戶。以前國内的銀聯出入金形式都是通過第三方在線付款(相當于網購付款的形式)把錢付給支付商,去年開始第三方支付行業被整頓了,所以現在付款給支付商的形式基本都改爲了對私轉賬,入金就是出現一個私人賬戶和備注碼,轉賬填上備注碼用來識别,現在用第三方在線支付收款的支付商越來越少了,但是本質并沒有變,還是大家把錢給了支付商,支付商給平台。關于支付商會不會跑路這個問題,其實不是我們考慮的話題,因爲是平台讓付的,就算支付商環節出了問題,也是平台負責的,所以這是平台考慮的問題了,一般敢合作也肯定有把握的。業内人民币入金不是第三方在線付款或者對私轉賬的隻有一家就是lmax,他用的是境外商城的形式,客戶到指定的商城購買充值券然後到平台激活。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