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
更嚴峻的是,睡眠障礙疾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态勢。導緻焦慮、抑郁和其他軀體疾病的睡眠障礙發病率已接近20%。
擁有好睡眠成爲了包括罹患睡眠障礙患者在内的普羅大衆的訴求。這一訴求也催生了一個龐大的市場。根據銀河證券研究報告,2020 年我國睡眠産業的市場規模達到4000多億元,2030年有望突破萬億元。
事實上,造成個體無法獲得優質睡眠的原因往往是多因性的。可能涉及到工作壓力、飲食環境等諸多因素。睡眠問題本身的多學科、交叉性和系統性特點,使得單點作用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在睡眠障礙患者背後,體現的更是數以億計的慢病患者疾病管理訴求。近年來,伴随醫藥政策改革以及數字化新基建的浪潮,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慢慢滲透并開始重塑醫療大健康場景,引領着整個醫療大健康領域的行業變革。在這一背景下,背靠優勢技術的互聯網大廠、軟硬件智能廠商以及以醫學理念爲基礎的生活方式醫學廠商紛紛展開了自身的探索。在睡眠障礙患者的治療管理背後,涉及到三條相對較大的賽道,對應上述行業參與者,即爲數字醫療、睡眠管理、生活方式醫學等。當然,數字醫療、生活方式醫學本身并非局限于睡眠障礙這一慢病,也可針對其他慢病患者或健康用戶提供醫療診治-健康管理服務。在文中,我們試圖針對以睡眠障礙這一代表性的慢病的管理,梳理三條賽道之間的區别,并探索未來可能的發展邏輯。
從數字化連接,
到基于醫學的患者預療
針對睡眠障礙慢病人群的管理,行業内部正在産生差異。我們從不同行業參與者來分析賽道區别,大緻可以分出數字醫療、睡眠管理、生活方式醫學等賽道。從某個角度來說,三條賽道可能會有交叉,比如數字醫療領域内企業采用生活方式醫學廠商提供的解決方案爲患者進行管理。它并非我們談論的焦點。
▶ 數字醫療
數字醫療賽道,多爲在互聯網醫療領域進行了諸多探索的互聯網廠商爲代表。這類企業本身具備優勢資源,主要通過對線上線下、院内院外醫療資源整合,進而實現對醫療服務流程的重塑包括規範線上醫療服務流程等,幫助患者更爲便捷地獲取醫療服務。比如阿裏健康通過完善醫藥電商,進一步豐富包括治療睡眠障礙的藥品、保健品等,完善其醫療保健服務;丁香醫生通過專業醫生構建一站式診療服務,爲睡眠障礙患者答疑解惑;百度健康通過健康知識搜索入口在用戶健康管理初期建立用戶對睡眠障礙的認知并在後續爲患者提供服務等等。布局數字醫療領域的企業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醫患鏈接。在專科化趨勢影響下,更多互聯網醫療企業也在通過與第三方攜手打造專科中心爲患者提供更爲便捷的醫療服務。比如京東健康便選擇了與中國睡眠研究會、速眠共同打造了京東健康優眠中心,爲睡眠障礙患者提供慢病管理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數字療法大潮下,部分創新企業開始轉向數字療法的研究。例如,望裏科技,其睡眠數字療法入選了“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專項。這或許可視爲數字醫療企業開始意識到單單依靠數字化技術實現鏈接是不夠的,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并遵循醫學邏輯,打造解決方案。但是另一個擺在它們面前的問題是,睡眠障礙的多因性因素,使得它尋求系統性的醫學解決方案。
▶ 睡眠管理
患睡眠障礙尤其是情況較嚴重的患者,在醫院往往需要使用專業醫療器械設備記錄相關睡眠數據。數據的連續性、精準性是患者進行下一步診治的基礎。而智能硬件設備廠商,基于本身的優勢,紛紛布局睡眠監測領域。目前,智能硬件設備廠商主要通過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等設備對用戶包括運動健康、睡眠等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并通過數字化、直觀地呈現患者睡眠狀況,爲用戶(或者部分醫生群體)提供部分參考。最大的問題可能來源于數據。醫療設備認證往往需要十分漫長的臨床實驗,并接受嚴格的監管。例如,早在第一代Apple Watch上就已内置了具有監測脈沖血氧功能的光學傳感器,技術上已可實現血氧監測。但是直到Apple Watch 6才開啓了相應功能。如何讓智能設備監測數據的精準度一如醫療級設備,這仍舊是大多數智能硬件廠商需要面臨的問題。另一方面,即便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等監測設備能夠針對睡眠障礙人群精準監測睡眠狀況,但這往往隻是邁出了第一步。數據的監測僅僅是基礎,如何爲患者提供連續性的醫療服務,如何解決患者真正的訴求——幫助患者擁有好的睡眠質量仍舊是問題核心所在。當前部分睡眠管理軟件廠商也在進行類似的探索,但這類産品往往采用白噪音等環境設置、或者類似于心理暗示的方式幫助患者實現助眠,可能僅對部分人有效。而如何提供其他醫療服務也是他們面臨的共性問題。
▶ 生活方式醫學
生活方式醫學是通過幹預生活方式進行治療和管理疾病的新興醫學模式,是指通過飲食、運動、壓力管理、戒煙以及其他各種非藥物治療方式控制疾病。相對于傳統的以疾病爲中心,生活方式醫學更爲強調以人的生活方式和緻病原因爲中心,通過改變患者生活習慣等最終改變患者疾病狀況。目前,在該領域布局的企業包括半官方性質的“健康生活方式醫學中心”以及“鲨魚健康生活方式醫學研究院”等。前者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在2020年9月成立。後者由中南大學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學科主任陳志恒教授與頤和雲健康科技發起成立,試圖依托臨床康複工作、建立生活方式幹預技術體系、借助互聯網+可穿戴技術、探索遠程居家生活方式幹預和健康管理模式。而其他生活方式醫學賽道的參與者還包括領創、OPPO以及目前已經在睡眠障礙慢病患者管理取得一定成效的速眠等等。不同于數字醫療、睡眠管理賽道等數字化技術實現的連接、數據監測等,生活方式醫學賽道更爲強調醫學的底層邏輯。生活方式醫學并非助長患者對藥物的依賴,而是試圖通過提高患者依從性,通過改變患者行爲習慣實現對疾病的管理,進而改善患者生活面貌,使患者獲得康複的可能。而當前,該賽道目前業内布局者寥寥。不同的底層發展邏輯,以及相對藍海的市場,也使得其擁有了更爲廣闊的發展空間。
生活方式醫學植根于醫學、
也植根于生活
針對睡眠障礙患者,生活方式醫學的非藥物治療方案,主要通過幹預睡眠障礙患者的飲食、運動量和睡眠節律,通過對患者長期的情緒和睡眠管理培訓,改變患者生活方式最終實現患者睡眠質量的改善。具體又是如何做的?我們不妨以紮根生活方式醫學賽道并針對睡眠障礙爲代表的慢病人群管理已積聚了一定發展經驗的速眠爲例。
針對睡眠障礙患者的治療往往十分複雜,這是由睡眠障礙疾病成因複雜所決定的。速眠自創建以來一直在尋求從源頭幫助睡眠障礙患者實現康複的解決方案。最終,他們選擇了有着醫學根基并植根于生活的生活方式醫學,以患者真正的需求爲中心,爲患者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通過深度整合睡眠行業資源,速眠爲患者提供了一套覆蓋線上線下、院内院外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優眠中心”。在線上,速眠攜手京東健康打造了京東健康優眠中心。依托獨家合作,優眠中心可以爲京東健康億級用戶群體提供線上睡眠障礙疾病管理服務,用戶居家便可獲得便捷的醫療服務實現自身睡眠障礙疾病的管理。
在線下,速眠打造了優眠門診醫學中心。線下的優眠門診醫學中心,彙聚了國内百位頂級專家以及全國上千名醫學專家,通過跨學科診療模式、多學科聯合會診等方式,幫助患者解決睡眠障礙困擾。作爲在全國布局臨床心理與睡眠醫學垂類的綜合專科門診,優眠門診醫學中心與線下三甲醫院睡眠中心一道,進一步推動着睡眠的分級診療。依托優質的醫生資源,以及覆蓋線上、線下的“優眠中心”,速眠可以爲患者提供基于生活方式醫學邏輯的包含諸多産品在内的睡眠障礙慢病解決方案。
例如,爲醫生提供的全新居家物理治療方式脈沖磁治療系統(已通過32項權威專利認證,是行業内領先的實時監測與治療一體并通過NMPA認證的助眠“黑科技”),能夠幫助患者擺脫單一藥物治療的弊端;再比如,幫助醫生實現數字化管理的CBT-I軟件,爲睡眠障礙患者提供線上認知行爲治療方案,目前已在多達200+醫院使用,可結合音樂療法、正念冥想、放松訓練等,爲患者提供精準的解決方案;對伴随焦慮、抑郁的睡眠障礙患者提供的DTx數字療法方案也可以在患者疾病管理中爲之服務。生活方式醫學本身植根于醫學,也植根于生活。通過生活方式醫學,速眠進一步實現了對睡眠障礙患者的幹預。一方面,實現醫療服務的提質增效,實現了管理人群的擴大;另一方面,患者獲得睡眠障礙管理的同時,可以真正實現不幹擾正常生活的居家睡眠障礙管理。據悉,通過非藥物治療手段幹預睡眠障礙的創新,從2014年以來,速眠累計幫助患者減少藥物服用300萬粒。
預防醫學、嚴肅醫療并重,
生活方式醫學蓄勢待發
在今年二月對外公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2926号建議的答複》(“關于加快睡眠醫學發展的建議”)中,國家衛生健康委提到,“睡眠醫學作爲一門新興學科,近年來已得到快速發展。各醫療機構也逐步重視睡眠障礙的診療,目前國内多家三甲醫院已開設睡眠障礙診治中心或睡眠障礙診治門診。”爲了更好地推進睡眠醫學的發展,國家也在做出各種嘗試。在加強睡眠醫學人才的培養、積極推動創新診療模式如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遠程醫療服務的同時,進一步完善睡眠醫學研究并鼓勵加強轉化醫學研究,推進睡眠醫學領域臨床診療方面關鍵問題的定位、研究和突破,促進和發展睡眠相關研究成果的轉化。對睡眠健康的重視,也呈現在了政策中。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将失眠現患率和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小時)納入健康中國行動指标,推行睡眠健康成爲健康中國行動的重要内容。在治未病、防治結合理念傳播、打造健康中國的背景下,以及随着醫療企業對“嚴肅醫療”的認知進一步加深,未來以醫學爲底層邏輯注重防治結合、通過生活方式幹預患者的生活方式醫學的發展無疑将受到推崇。此外,數字醫療新基建在醫療場景總進一步深入拓展,專科化趨勢日益明顯的當下,不再局限于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醫患連接,而是真正地實現産業互聯,在醫學底層邏輯基礎上實現對病患的管理,将是一大趨勢。在這樣的情形下,紮根于生活方式醫學賽道的企業無疑将會迎來巨大發展前景和空間。而以睡眠障礙爲代表的慢病人群也将因此而獲益。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