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彙開放幾十年來,出現了大批的交易投資者,有在裏面賺得金銀缽滿的,也有虧得一塌糊塗的。在這一路的跌跌撞撞中,我們的外彙交易者總結了不少的外彙投資經驗。這些經驗林林種種,到底哪些才是最實用的呢?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許多人經常把最近的盈虧作爲判斷技術好壞的唯一标準。然而,這樣做是不合理的。如果我們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外彙市場的一兩次損益是毫無意義的!讓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指數的成功率高達70。交易時,碰巧達到30,最終結果自然是虧損。你能說這是一個糟糕的指數嗎?
如何判斷一個指數的質量呢?最簡單的方法是花很長時間觀察信号。爲了解釋技術的準确信息,有必要在保持一定命中率的同時有足夠的交易時間。低于100倍的交易命中率統計沒有參考價值,因爲這樣的樣本數量太少,經不起市場的考驗。爲了确定一個信号是否能通過時間測試,有必要數千到數千次重傳。我們重傳的次數越多,我們就越準确,我們就越接近指數的真實命中率。
除了中央銀行,外彙市場所有參與者的唯一目的是獲利。對于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個體交易者來說,很容易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短期損益上。他們的交易決策不是基于他們自己的再交易統計經驗(即使他們這樣做了,他們也隻是随機的再交易),而是由别人告訴他們的。看似準确的信号。因此,他們一直在交易。當他們獲得利潤時,他們覺得這個信号是準确的。當他們賠錢時,他們覺得另一個信号不準确。盈虧是判斷信号好壞的絕對标準。然而,這種交易毫無意義。
所以,我們要明白近期獲利虧損不重要,統計概率才是關鍵,同時不要做沒有意義的交易。任何人都有可能成功或失敗。這兩個結果都有可能出現在每個交易者身上。任何時候,一個人都必須有自己的判斷,不要輕易被拖走。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