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從最低下試18,235點後,報複式從低位彈接近4,000點,執筆之時重逾22,000大關,不少财經平台都聽到報捷消息,有些朋友報喜當日成功抄底,翌日離場立刻獲利數百萬,筆者不得不佩服他們藝高人膽大,唯自問沒有這種抄底的天賦。一時那麽多成功抄底的報導,當然非常吸引眼球,好像告訴大家隻要成功撈底,便能賺取相當可觀的利潤,似是鼓勵大家仿效繼續抄底一般,但其實大家必需要小心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即因爲失敗被忽略,而産生生存偏見導緻過度樂觀的情況。大家隻看到成功抄底,随後遇上急升,然後便迅速獲利甚豐,但要知道能夠在跌市中一直沒有持貨,并且避開跌浪,然後突然能在大跌的低位成功抄底,再反彈獲利,實是很不容易的事。
事實上很多的朋友在跌浪途中,認爲股價便宜吸引不斷抄底,結果持倉不少蟹貨,在不同社交平台亦時常看到有些朋友表示在大跌那天雖然成功撈底,但是所賺的幅度仍然未足以補償返先前撈錯低位而緻坐貨的損失,所以大家不要單憑财經新聞單獨一次成功撈底的報導,便認爲抄底操作才是市場上獲利的王道。一個方法是否真的能夠在市場上增長财富,并不是單憑個别一兩次成功的例子,便能稱爲緻勝之道,而是需要能夠持之以恒地實行,經過一段長時間仍能繼續帶來利潤,才是真正的緻勝之道。抄底不但需要藝高人膽大,更需要提防稍一不慎走勢不似預期,就會招緻很大的損失。
此外,大家總是聚焦過往的股王或熱炒股分,認爲股價跌至低殘,很是吸引,然而大家不妨回顧過去牛市高峰時期熱炒的個股,究竟前次牛市熱炒的,哪一隻能夠延續下一次牛市繼續熱炒的呢?答案好像是沒有。大家回看2000年熱炒的科網股電訊盈科,2007熱炒的中國移動和中國人壽等,當時均在牛市最巅峰時熱炒到極高價格,其後在熊市中下挫回歸平淡,便一大段時間都沒甚表現,所以大家若然隻聚焦從前的股王或熱炒股分,想像能夠再次迎來一個強勁的升浪,根據過往的數據,其實隻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實際上很多之前熱炒的科技股,在過去一年都是非常弱勢、跌得極殘的股票,即使在低位出現大幅度反彈,其實都仍然隻是在跌浪中低位的稍稍反彈而已,若言扭轉弱勢,重拾長線升浪,實在言之尚早。
回看過往大市見底後,在新升浪領先大市的新股王,往往都是早于大市見底,率先展開升勢的。因爲股市永遠是買将來,當資金認爲該些公司未來發展有潛質,能夠成爲将來的領頭羊,自然在跌市中沽壓較少,跌幅也較少,升市時也會受資金追捧,攀升較快。所以大家若然隻留意那些跌至低殘水平的股分,便往往無法買到新一浪的股王。筆者就隻會着力留意一些現在已經處于高位,屬于強勢的股票,一來是希望提早找到一些市場認爲有潛質的股票作準備,二來也可以幫助觀察現時市場究竟是開展新的升浪,或僅是反彈。不過,暫時直到目前爲止,升勢仍是靠價殘的股票反彈而已,還是不要太過掉以輕心。
潘家榮
富昌證券業務部高級副總裁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