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出手,撕開了這一條隐秘賽道。
rrh123獲悉,近日,微源光子(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華爲關聯公司深圳哈勃科技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爲股東。此前,小米關聯公司已入股該公司,持股6.48%。
被華爲看上,這是一家怎樣的公司?成立于2018年,微源光子主要從事高性能光電器件研發,創始人是一位北大博士朱曉琪,核心技術團隊來自北京大學。更爲關注的,公司所處的賽道正隐隐爆發——光芯片。
光芯片背後,承載着中國半導體換道超車的希望。而仔細梳理發現,華爲至今已經投遍了光芯片全産業鏈——從上遊、中遊到下遊都分别投了相應企業。跟着華爲的步伐,VC/PE也集結出現在這裏。
華爲低調出手:
剛投了一位北大博士
我們先從一位北大博士講起。
微源光子創始人朱曉琪,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并獲得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雙學士學位。碩博階段,他選擇繼續在燕園深造,師從北京大學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章淵教授,主攻激光器領域。
早年間,在國内通信尚停留在2G、3G的時代,朱曉琪專攻一項技術——窄線寬激光器。激光器是激光雷達重要的元器件之一,甚至被譽爲“激光雷達的眼睛”,而窄線激光器意味着更優異的性能。
在長期的科研過程中,朱曉琪敏銳感受到一個趨勢:通信世界正從電時代全面邁向光時代,想要突破電極限的瓶頸,必然要借光通信技術來疏導大量算力需求。這讓他萌生創業的念頭,2018年11月,朱曉琪正式創立微源光子(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微源光子團隊身上具有濃厚的北大基因——除了朱曉琪,團隊多名核心成員均來自于北京大學。結合北大電子學院相關産學研成果,微源光子聚焦于微型化窄線寬激光器、低噪聲毫米波源以及配套光電模組的研發、生産,多項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産權。
資料顯示,微源光子的光電解決方案可廣泛應用于激光測量(激光雷達、測距測繪、三維掃描)、高速光通信、芯片級原子鍾、毫米波通信、尖端科研教育等諸多領域。不論是自動駕駛、高精地圖,還是通信通訊都要應用到光電解決方案,相關下遊市場規模可達千億。尤其是随着自動駕駛爆發,微源光子開始進入投資人的視野。
此前,微源光子保持一年一融的融資節奏。2020年8月,公司獲得前海富镕投資的天使輪投資,2021年3月,再獲來自同威資本的A輪融資。通過股權穿透還可以發現,A股上市公司世紀華通、華西股份、浙江東方也對微源光子間接持股。
今年年初,微源光子迎來一位重量級産業資本——小米。天眼查顯示,1月21日,微源光子新增小米關聯公司海南極目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等多名股東,其中極目創投持股比例6.4828%。圈内認爲此次投資是小米布局光電芯片、加快産業鏈争奪的重要舉措。就在上周,微源光子股權鏈中也出現了順爲資本的身影。
同時,華爲旗下哈勃投資也新增一筆對外投資案例,對象正是微源光子。本次注資後,哈勃同樣持有微源光子6.4828%的股份。微源光子在光電傳感器核心器件上擁有“相幹激光雷達使用的窄線寬激光器”等多項專利推斷,該筆投資也被視爲華爲在光電芯片版圖上的又一重要落子。
華爲投了一條産業鏈
這條前沿賽道正隐隐爆發
透過華爲的最新出手,我們看到一個隐秘賽道——光芯片。
何爲光芯片?根據劃分,我們常見的手機、電腦、汽車中使用的CPU、GPU等芯片屬于集成電路芯片,因其利用電子來生成、處理和傳輸信息,所以被稱爲電子芯片。但光芯片不同,它主要利用光子來生成、處理、傳輸并顯示信息,所以在傳輸速度、數據并行性、帶寬及延遲率上更勝一籌。
上世界90年代中期,囿于半導體工藝條件限制和整個産業的需求處于早期,矽光子技術一直沒有發展起來,以電子爲載體的芯片穩居主角。
但如今,光芯片已是全球通信廠商必争之地,在5G、乃至6G通信發展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華爲光産品線首席技術規劃師唐曉軍曾說過,光通信憑借其大帶寬、低時延的優良基因,在未來十年更加凸顯其重要性。
華爲很早便認識到這一技術的前瞻性,悄悄已投出一張光芯片版圖。
2012年,華爲收購英國集成光子研究中心CIP Technologies,開啓了光芯片領域的探索;次年,華爲又出手收購一家比利時矽光技術開發商Caliopa,補充自身在光芯片領域的技術空白。
2019年是一個重要轉折點。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華爲集中投資光電芯片,一度掀起國内光芯片投資熱潮。
源傑半導體就是其中一筆典型案例。2020年9月,華爲哈勃宣布投資源傑半導體,這家誕生于陝西的企業主要從事高速通訊用半導體芯片研發、生産和銷售,成立以來長期處于鮮爲人知的狀态。
北京一位熟悉内情的投資人透露,通常哈勃投資需要三個多月的時間進行調研,但當時投資源傑半導體被壓縮到一個月,原定兩至三周的審批流程也隻用了數天。彼時,各路VC/PE登門拜訪,份額争搶格外激烈。
最終,哈勃投資與國開科創、國開金融、立功管理、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共同完成對源傑半導體的D輪投資。最新消息顯示,源傑半導體現已啓動上市流程,沖擊科創闆IPO。
今年3月,華爲還投了另一家光電芯片企業——縱慧芯光,參與這一輪融資的還有大疆創新、凱旭源資本、前海中慧基金、一村資本、小米長江産業基金、武嶽峰資本、比亞迪、高榕資本、耀途資本等衆多VC/PE和産業資本。
資料顯示,縱慧芯光主要研發和生産VCSEL芯片、器件及模組等産品,公司創始團隊主要來自于斯坦福大學,聯合創始人陳曉遲師從美國工程院院士James Harris,長期深耕光電芯片研發和制造。而早在2020年6月,哈勃投資曾獨家投資了縱慧芯光C輪融資。
據rrh123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華爲哈勃已将十餘家光芯片相關企業收入囊中——包括晶圓級光芯片生産商「鲲遊光電」、矽光集成電路研發企業「芯視界」、EDA工具開發商「立芯軟件」、模拟與混合信号芯片設計企業「聚芯微電子」、碳化矽材料制造商「天嶽先進」、封裝檢測設備提供商「中科飛測」等在内。
更進一步來看,這些企業覆蓋産業鏈上、中、下遊多個環節。可以說,華爲投了整整一個産業鏈。
跟着華爲投,VC/PE都來了
中國半導體趕超的機會
曾幾何時,光芯片是一條十分冷清的賽道。
原因不難理解。一直以來,光芯片存在着研發周期較長、技術難以轉化爲生産力等難題,因次勸退了不少投資人,隻有少數本土人民币基金在關注。成立時間較早的光芯片公司處境艱難,常常遇到融資受阻的境況。
直至華爲大舉殺入,這些曾遭遇冷落的光芯片公司,迅速火爆起來。
比如鲲遊光電。公司掌舵者林濤,畢業于浙江大學光電系竺可桢學院工高班,以英特爾學者取得全額資助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深造,師從光電子領域權威人物伊恩•懷特院士,并獲得光電子博士學位。2016年,林濤回國創辦了鲲遊光電,紮進這個半導體“無人區”,專注于晶圓級光芯片的研發與應用。
初期階段,鲲遊光電先後完成了幾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舜宇光學、晨晖創投、中恒星光、昆仲資本、元璟資本、華登國際、中科創星、華芯創業等。2019年,剛剛成立的華爲哈勃入股了鲲遊光電,給後者帶來無數關注。
此後,鲲遊光電的融資金額直接翻倍——2020年,鲲遊光電宣布新一輪2億元B輪融資,愉悅資本、招銀國際資本、元禾辰坤參與,昆仲資本、臨港智兆、華登國際、中科創星、元璟資本、晨晖創投等悉數跟投;2021年,鲲遊光電完成近4億B+輪融資,中信正業信業産業基金、雲鋒基金、浦東科創集團海望資本、建信投資、明勢資本、源碼資本、碧桂園核心聯盟企業盈睿資本等十多家投資機構緊緊跟随。
“華爲已經在半導體供應鏈方面形成了獨特優勢,品牌影響力無話可說。很多後續追進去的機構,都相信華爲的戰略眼光。”上海一位專注硬科技的VC合夥人表示。在他看來,華爲投資布局穩準狠,懂技術,更清楚市場在哪裏,在半導體領域的出手已經成爲風向标。
不久前,光芯片又誕生一筆較爲引目的融資。今年4月,靈明光子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領投方爲美團龍珠,老股東昆仲資本和高榕資本繼續加注。2018年,四位名校海歸博士共同創立了靈明光子,緻力于研究單光子探測器(SPAD)技術。
此外,還有曦智科技、長光華芯、芯耘光電密集官宣過億融資,IDG資本、高榕資本、普華資本、光速中國、昆仲資本、聯想之星、CPE源峰、真格基金等一衆知名投資機構蜂擁而至,小米長江産業基金、OPPO、美團龍珠等産業資本也集結于此。
光芯片,已經成爲創投圈最吸金的賽道之一。“市場上主流投半導體的機構,都會拿出20%左右的資金來布局光電芯片。”北京一位長期關注半導體賽道的投資人直言。
這是一個幾乎沒人能拒絕的市場。華爲戰略研究院認爲,光子産業發展前景巨大,光子核心組件市場價值不低于3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币超2萬億元),未來還将撬動産業創造2.6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币超16萬億元)産值。
還有一個投資圈共識:相比之下,中國最容易在光芯片領域實現換道超車。用中科創星米磊的話來說:“在光子芯片領域,我們和國外的差距是最小的,競争壓力也是最小的。未來,無論是互聯網、物聯網還是5G、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的基礎設施,都離不開光子技術,光子芯片将成爲智能時代的關鍵基石。”
更爲關鍵的是,一旦光芯片量産并投入使用,光刻機或許都成爲過去時。現如今,光刻機依舊是國産芯片最爲卡脖子的技術。甚至說沒有高端光刻機,國産芯片可能很難走向高端化。而光芯片可以部分替代高端算力芯片,進而減少對尖端光刻機的依賴,加速芯片國産化進程。
總而言之,國産光芯片的強勢崛起,正是我們實現趕超的一個戰略機遇。現如今,美國芯片制造商占據了全球半壁江山,坐擁了英特爾、高通、英偉達等超級巨無霸。但光芯片的出現,有望終止上一個時代,開啓下一個時代。
正如投資人感慨,如果我們抓住了光芯片機遇,那中國也有望誕生屬于自己的芯片巨無霸。
本文來源rrh123,作者:牛妤坤 張繼文,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4/490971.shtml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