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1x
香港:获取中
  • 紐約:2025-04-23 14:04:10
  • 倫敦:2025-04-23 19:04:10
  • 東京:2025-04-24 04:04:10
  • 悉尼:2025-04-24 05:04:10
  • 香港:2025-04-24 03:04:10
  • 新加坡:2025-04-24 03:04:10
首頁> 資訊> 最新 >正文

VC刹車:4個月,沒投一個項目

我們可以勾勒一個畫面:其實絕大多數VC/PE仍有餘糧,但現在更珍惜子彈,捂緊口袋默默等着項目估值來到一個合理的位置。

2022至今4個月,江易辰所在的VC還沒一個項目過會,“從業以來,前所未見”。

他原本任職于深圳一家知名人民币基金,去年跳槽來到北京一家頭部雙币VC,當時雙方聊得不錯,“薪資給的很高”,他自己也躊躇滿志準備大幹一場,畢竟在前東家時,他曾交出“一年開出20個TS”的成績。

但自2022年以來,他再沒出手過一個項目,“這段時間一直都在做研究,新項目根本沒有上投委會的機會”。不止他,公司整體沒一個項目過會,“你能想象超過一個季度沒開張嗎?”

但這樣的一幕真真切切發生了。

珍惜手上的子彈——這已經是VC/PE默然間達成的一種共識。當一級市場來到冰冷的周期低谷,募資與退出的困境迅速傳導到了投資端,大家不約而同放慢了腳步:“再等等,起碼讓高估值降下來。”甚至有人調侃,現在最好的投資,就是不投資。

美元基金出手跌7成,辦公室空蕩蕩

「去投後100天」上線

“我好像突然就有周末了。”說起現在的狀态,林迪有些哭笑不得。他是北京一家頭部美元基金的投資經理,以前工作總是安排的滿滿當當,經常出差連軸轉,周末加班也是家常便飯。

明顯的轉折點是在春節假期後。在他模糊的印象中,從深圳疫情刷屏,到中概股跌跌不休,再到上海疫情,過去近三個月幾乎都被各種消極消息淹沒,他漸漸發現自家機構出手速度放慢了,突然間就“閑了下來”。

林迪所在機構20多個人,以往大家一周來辦公室四五天,放眼望去都是同事,“以前開會讨論項目,會議室都是用搶的”。現在他差不多一周來一次辦公室開例會,項目少了,會議室裏刷短視頻的人卻多起來了,“要麽就在悄悄刷簡曆,找機會”。

這點在一位獵頭朋友那裏得到驗證,“現在不管是買方還是賣方,都說市場不好幹。前幾天,一位從名氣挺大的VC基金出來的候選人,跟我說他在看機會,不挑,有坑就去聊。怕待在機構裏隻看不投,時間長了人就廢了。”

似乎一夕之間,昔日忙碌的投資人被集體按下了暫停鍵清科研究中心公布了一組看着揪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市場明顯放緩節奏,投資案例數和金額分别同比下降27.5%和47.1%,換言之,今年投出的錢比去年同期少了近一半,堪稱腰斬。

一位投資人把這張圖表轉到朋友圈,配以簡單的幾個字:年度震撼圖片。

而美元基金的投資情況,幾乎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一季度外币投資和案例數分别爲458.77億和232起,同比分别下降72.7%和55.1%——相當刺眼。

節奏慢下來,讓人隐隐發慌。林迪接到合夥人一個特殊任務,讓她去打聽打聽别家一季度的投資情況。甚至合夥人親自上場,4月份讓HR上線了招聘需求——通過面試候選人了解其他機構同行的情況,“反正閑着也是閑着”。

出手放緩,機構内部的人感知最爲迅速。

吳方任職于國内一家知名創投機構,去年剛剛完成一筆數十億人民币募資。上周,她接到了通知:VP(投資副總裁)以下全部同事,每人選擇一家被投企業入駐學習。這是内部的一個新鮮項目,還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去投後100天」,期間工資照常發,員工私下裏戲稱爲“上山下鄉”。

“老闆已經算是很有良心,賬上有錢養着大批團隊,并沒有二話不說就裁人。”吳方說,這兩個月内部形成一個共識——周期終會過去,大家與其閑着不如去産業裏體驗感受。相比其他同行,要麽隻能埋頭做研究,要麽開掉,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大家爲何不出手?

“都虧到B輪了”,地主家也沒餘糧

VC/PE刹車背後,是一級市場正面臨嚴峻的募資與退出之困。

募資前景未明,地主家也快沒有餘糧了。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新募集基金數量共1374支,同比下降0.6%;披露募集金額爲4092.7億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如果把統計口徑縮小到創投類基金,情況可想而知。

美元基金更爲慘淡。外資LP的态度異常謹慎,“美歐澳現在對于出資國内GP的積極程度比以前下降了很多,甚至一些美元LP現在完全回避。”上海一位美元PE合夥人無奈地表示。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外币基金方面,2022年第一季度共20支外币基金發生新一輪募集,同比下降57.4%;披露募集金額約315.10億元人民币,同比下降幅度達62.6%。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美元募資減少約6成,史無前例。

北京一位早期基金的創始合夥人,早年憑借着科技大佬的形象破圈。LP間流傳,過去一年他都奔走在歐洲和美國見LP,忙募資,但至今新基金關賬依然遙遙無期,原本談好的出資也岌岌可危,現在國内的團隊急忙開始将重心轉向募集人民币基金。

相比募資,退出慘況更令VC/PE刻骨銘心。

春節以來,中企赴美上市進程依然緩慢;而SEC對《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開始執行落實,使得在美已上市的中概股退市風險加劇,股價也集體受挫,美元基金退出渠道嚴重受阻。

糟糕的情況不止于此。眼下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破發現象層出不窮,讓背後一衆VC/PE難掩失落。一個醫療創始公司好不容易走上了科創闆IPO敲鍾舞台,結果首日破發,連當初B輪進去的投資人都虧錢了,誰還敢投?

這樣的案例已經數不勝數。正是這種退出端信心的喪失,讓LP到GP都開始勒緊了褲腰帶。“按照現在二級市場的市值,一級市場的估值還得再降一降,否則現在投得有多大方,後面算賬就有多難看。”

珍惜手上的子彈

創業者先妥協:有的估值降了90%

等估值降下來。”這是rrh123在訪談期間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我們可以勾勒一個畫面:其實絕大多數VC/PE仍有餘糧,但現在更珍惜子彈,捂緊口袋默默等着項目估值來到一個合理的位置。

這是一場投資人與創業者的心理博弈。近年來,一級市場估值虛高有目共睹,事實證明,火熱賽道的非理性估值完全經不起二級市場的考驗。

就拿那場曆曆在目的消費盛宴來說,一級市場醞釀出的巨大估值泡沫讓投資人看不清來路,但潮水很快退去,不少公司現出了原形——一家曾被頭部機構争搶的消費品牌,曾在2021年謀求上市,但到了項目路演階段接連失利無人買賬,導緻估值直接砍半,甚至被投資人集體聲讨;今年2月向港股遞交招股書的楊國福麻辣燙,曾在2021年底罕見開放了20年來首輪融資,但期望估值一度喊到了200億,一度吓跑了VC/PE。

新消費獨角獸的估值正在集體回落,去年投不進的項目,開始紛紛松口了。正如上海一位投資人提醒,“創始人要能屈能伸,該下調估值就果斷出手,先拿錢再說。

可以預見,發生在新消費高估值的一幕也大概率會在半導體行業上演。

“幹了這麽多年,突然發現估值的賬不會算了。現在大家都在搶風口的項目,竟然出現了很多天使階段就敢估值幾個億、十個億的‘明星企業’。”一家本土創投機構合夥人感歎,在這樣浮躁的氛圍下,創業者容易心态失衡,本來可以正常發展的企業,結果拔苗助長,提前透支了生命。

國中資本首席合夥人、董事長施安平曾向rrh123表示,“一個明明A輪的企業,卻要了B輪甚至C輪的錢,提前把生命透支,後邊沒人敢接了。這對于一個爬坡階段的創業公司來說,無疑是緻命的打擊,沒有持續的融資,企業就沒有現金流,就意味着死亡。”

下調估值,已經成爲企業最迫在眉睫的事情,否則可能彈盡糧絕。“四個月沒投資一個項目不算什麽,我們老闆現在是直接喊停,讓大家把之前半年已經過會的、但還沒打款的項目通通拿出來,重新讨論上會。”一位base上海的VC投資人透露。

這意味着,勢必會有一部分項目最終無法順利獲得融資,“之前估值虛高的,或者爲了能拿到份額咬牙認了高估值的,這次肯定要被Pass掉了。”

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李宏玮最新分享,“整個市場已經進行了一次估值重置。你能想到的許多擁有最佳商業模式的大型企業技術公司,不管是做SaaS的還是做API的,都經曆了“重新估值”。這些行業中一些龍頭公司的估值下降了50-90%。”

深圳一位投資人聊起了最近的一個遭遇——不久前,他們去參加了一家被投企業的股東大會,主要議題就是希望老股東能再投一輪,否則他們很難熬過這個春天。原本按預期,新估值應該至少有一倍的上漲,但現在,創始人卻說願意平輪,希望股東能同意。話音落下,現場一片靜默。

眼下這個故事還未有結果。

*文中江易辰、吳方、林迪爲化名

本文來源rrh123,作者:楊繼雲,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4/491177.shtml

【免責聲明】123财經導航所發布的信息内容僅供交易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網站上部分信息内容及圖片來自于網絡/注冊作者/投稿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您與我們聯系關閉,郵箱:938123@qq.com。
hhhhhhh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第三方賬号登錄
第三方賬号登錄
第三方賬号登錄
  • *站點:
  • *網址:
  • 類型:
  • 聯系方式:
  • 簡介:

  • RRH123歡迎您的加入!如有問題請添加咨詢管理員【微信号:938123】
  • *類型:
  • *問題:
  • 圖片說明:
  • 聯系方式:

  • RRH123感謝您的反饋!如有問題請添加咨詢管理員【微信号:93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