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简称PPP,英文全称PurchasingPowerParity,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比较。但是,这种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或许有很大的不同。
购买力平价的理论指出: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通常这个指标要根据相对于经济的重要性考察许多货物才能计算得出。
购买力平价的作用介绍
购买力平价汇率用来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现行的货币汇率在比较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会产生误导。例如,如果加拿大加元相对于美元贬值一半,那么以美元为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将减半。可是,这并不表明加拿大经济衰退了。如果以比加元为单位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而且进口货物在对加拿大人的生活水平并不重要(因为这样进口货物的价格将会翻倍),那么货币贬值并不会带来加拿大人的生活质量的恶化。如果采用购买力平价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
购买力平价理论最早是由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简单点说,购买力平价是国家间综合价格之比,即两种或多种货币在不同国家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时的价格比率,用来衡量对比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
购买力平价实质上是一个特殊的空间价格指数,与比较某一国家两个时期价格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不同,它是比较某一时期内两个国家的综合价格水平。因此,用购买力平价作为货币转换因子,能满足GDP国际比较三个条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