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前夕,華爲又迎來了兩位天才少年。
西安交通大學官方透露,西安交大電信學部2022屆博士畢業生賈鵬和孫飛揚剛剛入選今年華爲“天才少年”。更早之前,來自複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林田已經入選,是華爲今年公開的首位天才少年。
華爲“天才少年”每年都會引發轟動,堪稱集齊了科技圈年度最強畢業生。梳理這幾年華爲“天才少年”名單,我們看到了一衆中國知名高校的身影——曾連續3年走出6位天才少年的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複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四川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等。
少年強則國強。2019年是華爲曆史上不可磨滅的轉折點,爲了殺出重圍,任正非在華爲内部發起“天才少年”計劃——以高薪網羅有志成爲技術領軍人物的畢業生,提供最優渥的環境讓他們能夠埋頭專研世界級難題。截至2021年,華爲已集結了300多位天才少年,他們是一支充滿潛力的人才軍團。
華爲,今年選了三位天才少年:
來自西安交大和複旦
這一次是西安交大。
據西安交大官網透露,此次入選的賈鵬和孫飛揚,均爲西安交大電信學部2022屆博士畢業生。在校期間,孫飛揚發表的2篇論文曾獲西安交大最具影響力期刊論文,賈鵬也曾發表CCF(中國計算機學會)A類論文10篇,兩人還均爲國家獎學金獲得者。
1994年6月出生于河南鄭州的孫飛揚,在15歲那年便來到西安交大少年班學習。這段經曆十分寶貴,他曾回憶,“少年班是我受教育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少年班同學都很聰明、努力,相互之間讨論問題、互相學習,對我個人幫助很大。”
2011年,孫飛揚進入西安交大電氣信息類專業,進行本碩連讀階段學習;六年之後,他又在西安交大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開始了博士階段學習,并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管曉宏教授。
在華爲天才少年簽約儀式上,孫飛揚對母校的悉心培養、導師的指導以及華爲的賞識表達了感謝,表示自己将踏實工作,真正能做到“向上捅破天、向下紮到根”。
事實上,西安交大與華爲的淵源頗深。華爲西安研究所所長龍季平曾透露,華爲在職員工中有3600多位西安交大校友,2022年至今已經有450餘名西安交大應屆畢業生簽約華爲。
早在2020年6月,來自西安交大的丁聰、張子傑脫穎而出,入選了華爲天才少年,分别成爲華爲鴻蒙操作系統和高斯數據庫團隊的一員,年薪高達100萬元。據了解,二人均畢業于西安交大“最牛班級”——錢學森計算機實驗班,都是西安交大ACM隊的骨幹成員。
其中,丁聰前後兩次挺進ACM-ICPC,并在第43屆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中與早稻田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并列全球41名,刷新西安交大在該大賽中的曆史最好成績。出身少年班的張子傑,同樣也在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中,分别奪得金獎、銀獎。
不止西安交大,複旦大學在2022年伊始就已公布,本碩博均就讀于複旦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林田,已完成與華爲的簽約,畢業後他将加入華爲無線産品部門,繼續在5G通信領域深耕。至此,林田正式成爲2022年首位公開亮相的華爲“天才少年”。
林田的故事,堪稱一段逆襲佳話。他初入複旦時的成績并不理想,大一第一學期的績點隻有1.8,而複旦的績點滿分爲4.0,相差甚遠。此後,父母的失望之情觸動了林田,他從大二開始決心改變自己。憑借不懈努力,林田在大三時拿下了接近滿分4.0的優秀績點,令人刮目相看。
學習成績愈發優秀的林田,後經輔導員推薦,來到通信科學與工程系朱宇教授的實驗室,開啓了自己的科研生涯,并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了論文,也因此進入到華爲的視野中。去年暑假,林田得到了去華爲實習的機會,進入了華爲無線産品部門。後來,他出色的實習彙報得到了部門領導的認可,并被推薦去參加華爲天才少年的面試。
最終,林田闖過了多重關卡,成功入選華爲“天才少年”計劃。暢想未來,林田則希望自己初心如磐,繼續在通信領域深耕,爲科技創新注入自己的力量,爲國家作出貢獻。
每年最強畢業生:
他們都來自哪個學校?
華爲天才少年哪家強?
從已公布的名單來看,出自華中科技大學的學子最多。2021年,華爲“天才少年”計劃最新入選者曝光,華中科技大學電信學院2017級博士生廖明輝,拿下天才少年最高檔年薪201萬元;計算機學院本科畢業生武敏顔年薪同樣超百萬元。至此,從華科已連續3年走出共6位天才少年,其餘4人分别爲張霁、姚婷、左鵬飛和鍾钊。
爲什麽總是華科?外界有一則流傳頗廣的說法:“華科是華爲的娘家,華爲是華科的東家。”數據顯示,近五年,進入華爲的華中科技大學本科畢業生人數超過320人,累計入職人數已超過10000名。目前在職的華科畢業生數量則在5700人左右,輸送大量人才的同時,也推動了華爲武研院落戶武漢。而像鄭寶用、郭平、胡厚崑、孟晚舟以及李一男等華爲發展中的重要人物,也紛紛是從華科走出。
與華科同在一城的武漢大學,也誕生了兩位90後天才少年。2021年,來自該校計算機學院的2019級博士生江奎,與國家網絡安全學院2018級博士生周滿,雙雙入選華爲“天才少年”計劃。
周滿是在2012年被武漢大學信息安全專業錄取,從此與網安結下不解之緣。早在大二時,周滿就進入王骞教授團隊開展學術研究。本科階段,他首次在國際無線網絡頂級會議ACM MobiCom 2016發表論文,刷新了武漢大學在該頂級會議零的記錄。博士畢業,他就獲邀參加華爲天才少年計劃的面試,最終成功入選。
來自福州大學計科學院的2019屆畢業生鄭浩晖,同樣是華爲天才少年的一員。2015年畢業于泉州七中的鄭浩晖,曾拿過“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二等獎”,随後考入福州大學,并進入了被稱爲“金牌戰隊”的福大ACM集訓隊。在校期間,鄭浩晖拿下第42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第14名,在大陸高校晉級隊伍中排名第四。2020年4月,鄭浩晖成功入選了華爲天才少年,成爲了一名華爲雲算法架構師。
而最爲知名的華爲天才少年,莫過于B站知名UP主稚晖君。稚晖君原名彭志輝,是電子科技大學一名2018屆碩士生。碩士畢業後,華爲天才少年計劃項目組向他抛來橄榄枝,但由于他當時手上還有其他項目正在做,不想半途而廢,所以一直沒有答應面試,HR前後跟他溝通了将近一年時間。
2020年年底,彭志輝正式與華爲接洽,開始了前後七輪的面試,一路過關斬将成功入選。之所以最終選擇華爲,彭志輝曾坦言:“年薪是一個吸引人的因素,但更多是因爲華爲是一個強大的企業,這裏有很多牛人。”如今的彭志輝,擔任華爲AI架構師一職,而他發明的能給葡萄縫針的機械臂、自動駕駛自行車等等,也都成爲了刷屏之作。
還有畢業于北京大學的李屹、王承珂,畢業于清華大學的賈許亞,畢業于浙江大學的管高揚,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的林晗,畢業于四川大學的劉大一恒,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學的何睿,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的秦通……越來越多的天才少年正在湧出。他們,用無數個平凡的日子造就了今日的不平凡,在華爲搭建的舞台上發光發熱。
少年強則國強
華爲打造一支世界級軍團
毫無疑問,“天才少年”計劃是華爲長期對人才尤其是年輕人敞開大門的最佳寫照。
這一計劃由來已久。2019年,那時任正非在華爲内部講話中明确表示,“今年(2019年)我們将從全世界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2020年)我們還想從世界範圍招進200-300名。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
時至今日,華爲的天才少年已集結成了一支龐大的隊伍。根據華爲官方公告,截至2021年,華爲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超10萬名,約占公司總人數的一半以上。而過去兩年,華爲共招聘應屆畢業生約2.6萬人,有300多名是華爲定義的“天才少年”。從95後博士到00後,華爲均将他們納入了麾下。
經過筆試、面試等層層選拔的天才少年,外界常常驚歎于他們的薪資。根據劃分,他們的薪酬主要爲分爲182萬-201萬元,140.5萬-156.5萬元,89.6萬-100.8萬元三檔,鑽研的課題圍繞“聯接”、“人工智能”、“智能終端”、“雲與計算”、“智能汽車”、“智能制造”等等前沿技術領域。
2021年,任正非提及“天才少年”時曾說道,華爲正在一個一個地解決難題,一批一批的有紮實理論基礎的人“投筆從戎”,拿着“手術刀”,加入“殺豬”的戰鬥。比如,有幾個天才少年加入了華爲煤礦軍團,反向使用5G,使井下信息更高清、更全面。
換言之,雖然他們是學院派出身,但是拿出了實幹派的結果。
目前,華爲研發投入在全球企業中位居第二,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450億元人民币。2021年,華爲甚至加大了研發投入,研發費用人民币1427億元,相比2020年的1418.29億元增加7.38億元,占銷售收入的22.4%,研發費用額和費用率均處于近十年的最高位。
但眼下華爲仍然對人才求賢若渴。今年,華爲計劃招聘1萬多名應屆畢業生,而“天才少年”召集令又來了。
今年4月26日,華爲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華爲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表示,“不分國籍、不分專業、不限院校,五倍薪酬。華爲提供的是世界性的課題、強大的平台以及足夠的資源,支持天才們去探索。”
這背後的動機也不難想象。正如胡厚崑所言:“在華爲,談到創新,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頂尖人才。我們希望用世界性的難題,吸引世界級的人才,來共同迎接挑戰,推動科學和技術上的進步。”
回望一百多年前,梁啓超目睹着積貧積弱的國土發出了振聾發聩的呐喊:“少年強則國強。”放眼當下,我們看到大國的競争終歸是人才的競争,科技博弈更是人才之争,中國年輕一代登上了曆史舞台。他們是熱血的一代,是青春的一代,更是勢不可擋的一代。
本文來源rrh123,作者:劉博 紀桂子,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5/491397.shtml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