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币升值之後經濟環境也會相應發生改變,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于貨币升值的原因,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貨币升值。
盡管美元依然強大并主導目前的世界金融經濟秩序,但是,人們已經不斷地把本國貨币與美元的兌換進行實質性的比較。此間,一種聲音總是高叫着,人民币升值将遭遇金融經濟風險,甚至是經濟基礎的滅頂之災,90年代的日本就是最好的案例。
當然,貨币兌換需要最簡單的勞動價值比較,或者是商品價值的簡單比較。當一國貨币總是在實質性的價位上比他國貨币相差懸殊,那麽,長此以往,其經濟損失是昂貴的,其産業基礎和環境代價是慘痛的。尤其在以美元爲基礎貨币的國際交易中,其他所有貨币都是陪襯。目前最典型的事實是,遭遇金融風暴的美國,實體經濟已經初步危機,制造業連續三個月收縮,定單減少、産量下降、價格指數下滑,失業率不斷上升,購買力顯着衰落。可是,美元卻依然堅挺,這是極其不正常的,顯然是其金融寡頭們密謀操作的結果。他們一旦認爲時機成熟,美元或許将一瀉千裏,進而讓更大批的企業倒閉,金融和經濟主權從新被那些少數的金融和經濟寡頭徹底把控。
面對人民币對美元的對換,一方面,美方似乎總是以壓制性的口氣促使中國提高兌換率。另一方面,一些熱心的金融或經濟學家勢不兩立地一個勁地高喊,不能升值,否則對中國不利。冷靜分析,這或許是一唱一合,讓人民币低價兌換美元,進而讓中國商品長期優質低價供應美國,才是他們真實的目的。
可是,面對美元的國際強勢流通,中國的輕工業産品出口最多的是美國,我們進口花費最多美元的商品是石油能源。而石油輸出國獲得的美元,恰好又送往美國去購買設備或軍火等。假如我們以高比價的人民币直接進行出口結算,并同樣如此地進行石油能源的進口結算,尤其最終當人民币與美元的兌換實現一比一之際,顯然,人民币的升值道路是值得的,是符合商品交易獲利原則的。
當然,在人民币升值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外彙儲備總額的兌換損失。特别對這一損失與将來貨币升值後其兌換赢利的發展趨勢,要進行定性甚至是初步的宏觀與微觀的定量比較與分析。要始終以掌握貨币定價及其商品定價的主動權和決策權爲指導思想,絕不要被他人的所謂金融學說和金融工具迷惑,更不要被擁有外部儲蓄利益的關鍵性内部智囊人員的觀念或理論所誤導。江山社稷,國家的将來利益始終是最根本原則,這是必須堅守的紅線。
貨币升值主要原因
貨币能夠增值,首要的原因在于它是資本的一種形式,可以作爲資本投放到企業的生産經營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本循環後,會産生利潤。這種利潤就是貨币的增值。因此,如果貨币不參與生産經營而是像海盜的寶藏一樣被藏匿于某個孤島上,顯然不會發生增值。
某國的貨币升值同時就意味着其他國家的貨币發生了貶值,這樣一來升值國家的外彙就會被迫打折,出口的東西即使是同樣的價格但對外國人來說卻還是更貴啦所以商品出口會變得更困難,出口企業容易陷入經營困難的境地。當然也有好處就是進口商品與服務價格相應降低,國民更熱衷于購買國外的商品或者是出國消費同時有利于進口企業的發展,國家外債的壓力也會相應減輕。如果是貨币貶值會有相反的表現。
貨币升值或貶值對國家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但就個人投資而言在本國貨币貶值的時候,不妨擇取貨币價值相對穩定的國家,換彙保值,而在本國貨币升值的時候,則是出國投資或消費的好時機。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