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1x
香港:获取中
  • 紐約:2025-04-02 00:10:34
  • 倫敦:2025-04-02 05:10:34
  • 東京:2025-04-02 14:10:34
  • 悉尼:2025-04-02 15:10:34
  • 香港:2025-04-02 13:10:34
  • 新加坡:2025-04-02 13:10:34
首頁> 資訊> 最新 >正文

快速增長的運動康複領域,60萬年薪招不到人

随着民衆康複需求的增加,公立醫院的康複科已經很難滿足需求。民營機構瞄準了這個空白,試圖把有運動康複需求的患者搶過來。然而,他們卻面臨着60萬高薪也招不到康複治療師的窘境。

“雪道盡頭是骨科”這是北京冬奧會期間,網上流行的一個“段子”。其實不僅是冬奧,随着各種體育運動在民間的開展,運動損傷層出不窮。而負責診治這些損傷的,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骨科創傷醫生,而是體育與醫學相結合的一門學科——運動醫學。

與其他學科不同,運動醫學的診療中,手術成功隻能算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康複工作需要專業的康複治療師來完成。“康複訓練,患者自身很難獨立完成,不标準的練習動作起不到效果。”就職于某機構的康複治療師劉新宇對動脈網說。

随着民衆康複需求的增加,公立醫院的康複科已經很難滿足需求。民營機構瞄準了這個空白,試圖把有運動康複需求的患者搶過來。然而,他們卻面臨着60萬高薪也招不到康複治療師的窘境。

人才是行業發展的基礎,高薪招不到人,問題出在哪裏?

60萬年薪争搶康複治療師

自2014年國家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開始,運動康複門店的數量開始逐年上升,據億歐網的數據,到2020年已達370家。伴随着機構數量的上升,人才的需求也開始升溫。

從業務層面來說,民營機構并不是要和公立醫院直接競争,而是想和公立醫院分擔不同階段的康複服務。因此,民營機構一邊與運動醫學科醫生聯手,通過他們轉推薦有康複需求的病患;一邊招攬康複治療師服務患者。

從需求端來說,民營康複機構并不需要頂尖康複醫院的大專家,反而需要的是大量有臨床經驗的康複治療師。

有經驗的康複治療師需要同時兼有醫學和運動兩大學科背景,開設此類專業的院校并不多。據學信網的數據,開設運動康複專業的院校全國僅79所。開設康複治療專業的醫學院雖然多,但培養模式相對傳統,更貼近公立醫院康複科的需求,并且醫學院學生去公立醫院就職意願更高。

雖然國内暫時沒有康複治療師相關數據的标準統計口徑,但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全國康複醫生1.64萬名的數據,按康複科1:3的人員配置比例推算,康複治療師全國也不超過5萬人。

他們中願意放棄公立醫院工作的比例并不高,能滿足民營機構要求的則更少。

由于民營康複機構多采用多點執業醫生+康複治療師的人員配置,醫生隻負責開具康複處方,具體康複流程都落在康複治療師身上,從方案制定到具體執行。因此,對于康複治療師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

正因如此,才有了本文開頭所說,有民營康複機構開出60萬年薪尋找能帶團隊的康複治療師。可即便如此,市場上符合要求的人員并不多。

人很多,人才很少

國内目前的康複治療師主要有三條培養路徑:醫學院、體育學院和海外留學。當然,也有少量師範院校和綜合大學開設類似專科,但占比很小。

醫學院的康複治療專業,培養方式較爲傳統,更偏重公立醫院康複科需求,以神經康複、老年康複、心肺、骨科以及兒童爲主。畢業生也以進公立醫院爲首選。

體育學院的運動康複專業,是一個新興的專業,開設時間不過十幾年,人才培養以體醫結合爲目标,但培養模式還在優化探索中,早期畢業生受限于就業環境并未在專業上有所突破。

海外留學以美國爲例,相關專業是物理治療,這是一個從培養開始就偏向臨床的專業,對從業人員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由于就業環境良好,因此,畢業後都能進入對口領域繼續深造。

以數量來說,國内大學培養的人是夠的,但人才是缺的。

不管是醫學院還是體育學院的培養體系,出來的應屆生的能力并不能滿足康複機構的要求。

因此,康複機構開出的高薪現階段更多瞄向了臨床能力更強的海外人才。

“機構們開出高額年薪甚至不惜以技術合夥人的方式招攬,并非着眼在治療層面,而是希望有經驗的康複治療師能夠将團隊帶出來,更注重他們的培養能力。”複動肌骨CEO趙卿怡對動脈網說到。“對民營機構來說,企業服務和發展的基礎是标準化,既然行業還沒有标準,那就從企業自身做起。”

高薪康複治療師工作職責 動脈網制圖

複動肌骨目前有兩位這樣的專家級康複治療師。“有了這樣的技術合夥人,可以讓我們能夠放心招很多應屆生,由他們進行培訓,統一整個機構的技術體系,使得患者的體驗一緻化。并且爲機構今後的擴張打下了基礎。”趙卿怡對動脈網介紹到。“即便是應屆生,在培養課程中表現突出,能快速融入機構體系的,同樣也能拿到比公立醫院高許多的薪資。”

除了留學生,還有機構将目光瞄向了國外的康複專家,像優複門診就引入了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多名資深康複醫學專家。并設立了優複研究院,一是通過這些專家來培養招收的應屆畢業生,讓他們适應機構的技術體系;二是定期開展培訓,提高整個機構的技術水平。

由于反饋效果極好,優複門診的培訓不僅限于業務部門,還推行到了職能部門,包括運營和管理等崗位。此外,從獲客結果來說,資深外籍專家的到來不僅提高了優複門診的技術水準,還吸引了許多在滬的外籍客戶。

另外,像冉冉運動康複和專業體育院校的合作,成立“北體大冉冉運動康複研究中心”,拓展人才渠道。也利用高校教學資源,向社會展開專業康複培訓。

既然國内有培養渠道,那爲何還逼得民營機構開出高額年薪去招攬人才進行二次培養呢?這些年相關專業的畢業生發展狀況究竟如何?動脈網采訪了數位從業人員,或許我們可以從他們的經曆,發現一些問題。

隐藏在體育院校的運動康複專業

2005年,懷着對運動的喜愛和對大學生活的向往,劉新宇走進北京體育大學的校門。劉新宇并不知道自己在大學會學到什麽,專業發展前景怎麽樣,她隻是樸素地選擇了一所自己喜歡的學校。

一年前,教育部在2004年審批同意運動康複專業成爲在少數高校試點的目錄外專業;2005年教育部正式批準高校開設運動康複與健康專業;到了2012年,更名爲運動康複專業。

劉新宇在無意之中成了中國運動康複專業的第一批學生。

十多年後的今天,說起當時的選擇,劉新宇很是感概:“其實根本沒有認真考慮過,當時哪懂這些。這個專業還是被學校調劑過去的,當時隻是因爲喜歡北體大,能讀就行了。”

之後北體大的學習生活,既在劉新宇意料之中,又處處透露着意外。

運動康複專業培養路徑,數據源自學信網 動脈網制圖

意料之中的是學校的氛圍跟想象中的一樣,愛好運動的人湊在一起,整個校園充滿了青春的活力,那種陽光向上的氛圍正是劉新宇所追求的。意料之外的是,除了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這些和運動相關的科目,還有許多醫療相關的科目,比如免疫學、藥理學、病理學。

雖然學的過程中很有興趣,但有時也會感到迷茫。

“北體大這種體育院校是偏實踐類型的,其他專業的師兄師姐當時都是去專業運動隊進行實踐。而我們運動康複是第一屆,學校當時對口的資源也不多,我們的實踐課程還是去的醫院,主要是醫院的康複科,和想象中的落差太大了。”劉新宇對動脈網說到。

到了康複科劉新宇才發現迎接她的是偏癱、中風、截癱這類患者,康複科的醫生也是以神經康複爲主的方向,而體育院校的運動康複更偏肌肉骨骼的方向。專業上完全不對口,劉新宇的迷茫也由此而生。

不過這樣的情況并沒有持續多久,之後北體大調整了教學策略,利用在體育資源方面的優勢,積極引入各種專業運動隊合作,後來還有康複專科診所的合作,讓學生的實踐更有針對性。

畢業難就業,就業難對口

經曆7年的學習,2012年,劉新宇順利完成了北體大運動康複碩士的學業。隻是想從事專業工作,劉新宇還需要邁過一道坎——衛生部(現爲衛健委)康複治療師資格證。對于體育院校畢業的劉新宇,她需要挂靠在醫療單位一定時間才有資格考試,而醫學院的學生可以直接考。

當時國内康複行業發展得不好,并沒有太多的康複專科或是康複診所可供應屆生選擇。

運動康複這個專業需要大量的臨床實踐來積累經驗,是一門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科。而醫院康複科更趨向于招收醫學院那條線出來的學生,基本會忽略體育院校的學生。

劉新宇的同學中有的因爲沒有合适的就業環境而繼續讀書,有的選擇留校任教,有的開始做器械銷售。總之是就業方向五花八門,但專業對口的沒有幾個。

幸運的是,劉新宇憑借自身的專業功底進入了體育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體研所),體研所是國家體育總局的下屬單位,主要業務是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爲群衆體育、競技體育和體育産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

到了體研所,劉新宇算是如鲸向海,似鳥投林。在這裏,她負責遊泳隊和羽毛球運動員的康複工作,以及對每個運動員的身體評估,看他們有沒有受傷的風險,如果有就會提醒教練組提前進行幹預。

“工作雖然對口了,但過程并不順利。”劉新宇說道,“大家的想法不太一樣,教練組根據賽事日程來設計訓練方案,并不會因爲我們的建議而進行太多的調整。我們作爲服務角色,在運動隊中的話語權肯定沒有教練組高,導緻工作開展很是困難。”

另外,服務運動隊隻是劉新宇工作中的一部分,還有另外一部分是研究。劉新宇所在的體研所要從體育總局那裏拿科研課題,然後進行實驗設計、數據采集,報告寫作等,每個課題周期差不多2、3年的樣子。

“對于醫學院出來的人這或許沒什麽,但從體育院校畢業的我,真的很不适應這些研究工作。”劉新宇說起當時的研究工作依然面有懼色。

體育院校這條路線培育的康複治療師,他們更喜歡直接和患者打交道,對患者狀況進行評估,制定康複方案,陪伴患者進行康複訓練,從患者功能的複原中獲得職業成就感。案頭作業的科研工作在他們的學習生涯中,從來不是重點。

2017年,劉新宇從體研所辭職,回家結婚帶孩子,做起了全職太太,結束了5年康複治療師的職業生涯。

小結

劉新宇的經曆,折射出了國内運動康複行業前些年的發展現狀——承認有用,但得不到認可。

一個新興專業想得到認可需要時間沉澱。即便現在,在非一、二線城市,很多醫生對康複治療依然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醫生尚且如此,普通老百姓就更不用說了。

出國闖蕩,陌生領域成爲未來寶藏

現爲一家民營康複機構的技術合夥人、同時還在大學任教的張鑫怎麽也沒想到,今時今日熱愛的工作源于當初一個不經意的選擇。

張鑫在本科完成臨床醫學的學習後,順理成章地進入碩士階段。此時,學校有一個國外的合作項目,可以去美國内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攻讀物理治療臨床博士項目。雖然項目本身在國内并不熱門,但張鑫在思考之後,還是決定出去。

美國的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以下簡稱PT)和國内的運動康複有很大的區别。PT是康複治療的一個分支,康複治療下面分PT,OT和ST(也叫SLP),分别代表物理治療(也翻譯爲運動療法)、作業治療和語言治療。從患者數量來看,PT所占比例最高。

PT、OT和ST在課程設置上的主要差異 動脈網制圖

在美國,康複治療是一個開展了很多年的學科,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有大學設立了。那時,PT,OT和ST的培養是混在一起的,後來開始分離,形成專科化培養。之前對于PT,還有本科和碩士項目。從2015年後,美國的物理治療教育以物理治療臨床博士(Doctor of Physical Therapy,DPT)的學位課程爲主。

對于已經執業的本科或碩士學位PT,也可以通過t-DPT項目進行爲期一年多的學習,達成博士學位。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美國對PT的重視。

讓張鑫意外的是,她在DPT的同學,本科專業不僅有學醫的,還有金融、IT和法律等專業的。在美國,DPT的申請隻要有獲得認可的大學學士學位就行,并不對專業有什麽要求。當然,如果要讀DPT,隻需完成先修課程,如生物學、化學、入門心理學、解剖學和運動生理學等科目就行。

張鑫對動脈網表示:“對于國内學生來說,先修課程中的某些科目很少能在其他專業中學到,大多數還是醫學生或是康複治療專業才行。”

美國DPT的課程更重視全面性的專業提升,包括物理治療教育、臨床治療和與科學研究在内,學生需要完成包括實證物理治療、細胞及人體系統生理學、肌肉骨骼解剖學、病人管理導論、動作控制理論等數十門課程。

PT的培養模式

DPT課程完成之後需要考取相應執照才能執業,這點和中國是一樣的。雖然PT并非醫生,更偏向技術工種,并且沒有處方權,但美國規定PT每兩年還需要修夠一定的繼續教育課程,這個執照才會繼續有效。

也就是說,PT在美國盡管不是醫生,但對他們的要求一點也不低。運動康複這個行業的知識是在不斷更新的,新的研究、新的療法都需要PT不斷地去更新叠代自己的知識庫。

DPT項目的時間一般在3年,這3年間除了正常的上課之外,還會有實習期,加起來大約9個多月的時間,并且場景非常多樣化,如住院部、養老院、骨科診所以及神經類專科診所等。完成學業後,還有一個爲期兩年的,類似國内的規培期,之後PT才能獨立執業。

國内讀博一般會把實習期安排在最後一年或是兩年的時間裏。而DPT會将實習期分成5個小階段穿插在3年中,通常分爲1周、6周、6周、12周、12周。

在完成第一年的DPT課程後,會有一個爲期一周的短期實習機會,主要是觀察導師的工作流程。之後再隔半年,會有一個6周的實習期,需要達到導師50%的工作量以及對簡單案例進行獨立操作。最具挑戰的當屬12周的實習期,這階段要求獨立完成患者的評估治療。

DPT的整個培養過程講究循序漸進,不是讓人讀兩年死書,再扔去醫院。而是讀一點,見識一點;讀一點,見識一點,再參與一點。最後把所學的東西放在12周裏,獨立操作實踐。

“DPT給我最大的感觸是将知識和實踐結合得很好,美國對PT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甚至PT對社交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對PT來說,如何激勵你的患者,讓他打開心扉,心理層面的洞察也是非常重要的。”張鑫在談到DPT學習的感悟時說到。

PT在美國屬于一個技能型的專業,因此就業并不難。無論是大型醫院、康複醫院、康複診所以及Nursing Home都需要PT。康複診所幾乎覆蓋了大多數社區,而且,多數民衆對于物理治療的接受度很高,就業對于PT來說,并無難度。

隻是,張鑫還是選擇了回國。“我有一種迫不及待将自己所學帶回國内的沖動!”

在美國學習DPT項目期間,張鑫不僅看到了這個細分領域的蓬勃生命力,更意識到國内康複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而國内相關專業對此準備尚且不足。

回國後的張鑫在同濟大學康複治療專業任教,一邊在附屬康複醫院将自己所學應用在臨床,一邊将世界物理治療聯盟制定的物理治療教育指南引入康複治療系,力求将理論教學和實訓操作緊密結合。

小結

可以看到美國DPT項目的培養非常注重理論和實操的結合,雖然同爲技術工種,但和護士相比,PT還承擔了部分醫生的角色。因此對于綜合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也正是這樣的工作要求鍛煉了PT的能力,使得他們成爲民營康複機構眼中的香饽饽。

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PT收入的中位數在89440美元,按現在的彙率換算大約就是60萬人民币左右。可以說民營機構開出的60萬這個年薪就是爲了争奪優秀DPT資源。

醫學院的康複治療專業

在同事們不解的目光下,吳育知離開了公立醫院康複科,加入了一家民營康複機構。就和當初自己明明考上醫學院,卻選擇了一個不是醫學學士的專業,不被家裏人理解一樣。

當時,吳育知隻是單純不想當醫生,可家裏要求讀醫學院,就随便報了個醫學院裏的康複治療專業。

“老實說,前兩年都迷迷糊糊的,并不知道自己這個專業未來要做什麽。”吳育知回想起那時的自己,對動脈網說。“直到大三,接觸到了專業課,才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因爲背靠醫院資源,康複治療專業會側重醫院的需求。例如在神經康複、老年康複方面着力更多。而在臨床實習期,也會在各個醫院、科室之間輪轉。從大三開始,吳育知一邊上課一邊實習,經常接觸到患者,吳育知逐漸明白了自己未來要做什麽,意義在哪裏。

和體育院校喜歡将見習場所擺在運動隊不同,醫學院康複專業的見習幾乎是在醫院康複科或是各個專科下屬的康複部門。由于康複專業是理學學位,并不像醫生一樣擁有處方權。所以在康複科内,是以團隊方式協同操作。

醫生與治療師的區别 動脈網制圖

一個治療團隊由醫生、康複治療師、護士和護工等角色組成。由醫生診斷,康複治療師出具康複方案,團隊協同完成。在習慣這樣的工作模式後,吳育知畢業後順理成章地進入了公立醫院康複科。

“其實到最後,我還是沒有習慣公立醫院的工作方式。”吳育知對動脈網說到:“公立醫院并不愁病人的來源,特别是地區大型三甲醫院。因此,很多環節就做得很粗。打個比方,康複治療其實由細分領域如神經、骨頭及心肺等。在公立醫院,就要求什麽都得會做。并且完全不要求你把某一方面做得特别精,反而隻要求你完成工作量。此外,公立醫院會有科研的要求,會要求你做很多的研究寫文章之類的工作。”

一個康複治療師的職業倦怠

真正讓吳育知厭倦的,是公立醫院康複治療的工作流程,和自己所受教育相去甚遠。

在公立醫院,康複治療師隻需在治療室等着病人來,根據情況做半小時左右的康複訓練。之後病人就走了,康複治療師也不用管後續工作,病人之後是什麽狀況,康複師完全不知情。

吳育知雖然是在國内讀的康複專業,但大學的教育體系是基于PT模式培訓的。

PT的培訓模式是以病人爲中心,首先得了解病史,根據預約時的信息大緻判斷病人的問題以及準備相應治療計劃的大框架。病人來之後,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的細節。完成治療後,還需要布置家庭作業,并且要定期回訪。根據回訪情況,做階段總結,以及再做下一個階段的治療計劃。每一步都環環相扣,細節摳得很細。

同樣是一節康複訓練,對康複治療師來說,所付出的精力完全不同。

另外,針對患者不同的需求,制定的方案差異化也極大。像一個運動員要重返賽場的需求,和一位阿姨隻想出門買菜順便遛個狗,即便是他們的初始病症非常接近,他們之間的康複方案肯定會有很大的差異。

這些個性化需求,在公立醫院是無非滿足的。不是康複治療師做不了,而是他們沒有做的環境和條件。

或許是身爲一個理想主義者最後的倔強,吳育知從公立醫院離職了。這讓他的同學們很是詫異,畢竟在他們看來,當初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才進入公立醫院這個工作環境,一些工作方式的妥協是能接受的。

寫在最後

無論是體育院校還是醫學院的畢業生,現在的就業環境隻能讓他們完成工作,對于更高層面的民營機構的需求,他們的能力還無法應付。如何持續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以迎合市場需求是每個學子都要思考的問題。

比起開設運動康複專業的體育院校,開設康複治療專業的醫學院數量更多,照理說應該有更多的人才湧現出來才對。可現實是很多人在進入公立醫院之後,覺得自己并非醫生,康複治療師又沒有醫生那樣的明确的晉升路徑,導緻很多從業人員在專業層面的懈怠。這種懈怠使得很多人安于現狀,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現在從業人員的稀缺。

對民營康複機構來說,他們要的不是一個單純的技師,而是能獨當一面、解決問題的人才。

對有追求,勇于迎接挑戰的康複治療師來說,現在就是最好的時代。對專業在讀的學生,關鍵是要抓住任何契機提升自身的技能,個人的能力和行業需求相匹配才能站上發展的風口。

在當了幾年全職太太後,劉新宇加入了一家民營康複機構。談起重新執業的原因,她用了“熱愛”兩個字作答。是的,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唯有堅持,才能不負熱愛。

【免責聲明】123财經導航所發布的信息内容僅供交易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網站上部分信息内容及圖片來自于網絡/注冊作者/投稿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您與我們聯系關閉,郵箱:938123@qq.com。
hhhhhhh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第三方賬号登錄
第三方賬号登錄
第三方賬号登錄
  • *站點:
  • *網址:
  • 類型:
  • 聯系方式:
  • 簡介:

  • RRH123歡迎您的加入!如有問題請添加咨詢管理員【微信号:938123】
  • *類型:
  • *問題:
  • 圖片說明:
  • 聯系方式:

  • RRH123感謝您的反饋!如有問題請添加咨詢管理員【微信号:93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