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1x
香港:2025-04-05 14:26:01
  • 紐約:2025-04-05 01:26:01
  • 倫敦:2025-04-05 06:26:01
  • 東京:2025-04-05 15:26:01
  • 悉尼:2025-04-05 16:26:01
  • 香港:2025-04-05 14:26:01
  • 新加坡:2025-04-05 14:26:01
首頁> 資訊> 最新 >正文

華爲殺入,投了一位華科教授

曾幾何時,幾乎所有VC都在看半導體;如今這一幕似乎又在工業軟件上演。一個粗略的共識是:這是一條跟芯片同樣着急的卡脖子賽道。

華爲又悄悄出手了。

rrh123獲悉,武漢天喻軟件有限公司近日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是華爲系VC——深圳哈勃科技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約25.5%,爲第一大股東。

這家不起眼的公司背後,站着一位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立平。2002年,陳立平組織天喻軟件從母公司武漢天喻信息産業股份有限公司軟件剝離、改制,并出任公司董事長。此後20年,他和一衆華科教授熬過了國産工業軟件落寞年代,締造了今天的天喻軟件。

透過華爲的出手,我們看到一條熱得發燙的賽道——工業軟件。從2021年起,工業軟件項目開始密集出現在各大VC/PE的投委會上。十沣科技、中望龍騰、芯華章、華天軟件、黑湖科技、雲道智造、摩爾元數.....一衆黑馬融資火爆,好不熱鬧。

曾幾何時,幾乎所有VC都在看半導體;如今這一幕似乎又在工業軟件上演。一個粗略的共識是:這是一條跟芯片同樣着急的卡脖子賽道。

華科教授,一連創立兩家公司

華爲、深創投分别入股

我們先從一位華科教授說起。

天喻軟件誕生于上世紀末的“甩掉繪圖闆”浪潮。彼時,國内大部分制造企業尚未采用計算機繪圖系統,市場上更沒有國産CAD軟件。爲了響應國家号召,國内各大高校開始高度重視CAD技術的應⽤推⼴,華中科技大學也是其中之一。期間,華科的CAD中心承擔了相關科研攻關工作,并鼓勵一衆華科教授走出象牙塔,推動國産工業軟件走向市場,陸續成立了深圳優勝機電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高華計算機公司等公司,剛被聘任爲華科副教授的陳立平也參與其中。

1997年,上述幾家公司發展不盡人意,一衆教授回到華中科技大學,開始獨立運作武漢華中軟件公司。兩年後,華中軟件公司被劃入武漢天喻信息産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爲其下屬的CAD分公司。随後,陳立平教授帶着天喻軟件獨立出來,成爲一家專業從事CAD系統研發的公司。

彼時,天喻軟件所處的市場競争十分激烈,海外巨頭早已收割了一大批國内大型制造企業龍頭。“在那個自主創新的年代,這是每一個真正有理想的中國企業面臨的問題。人家都用槍用炮了,你不能還是大刀長矛。”陳立平教授曾袒露心聲。

此後,陳立平帶着團隊研發技術,深入研究客戶需求。2006年,天喻軟件攜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建模仿真平台InteMworks,亮相Modelica 2006大會。在一個以歐美專家爲主要成員的學術俱樂部看來,中國人能推出這樣一款産品,實屬難得。

此後,天喻軟件團隊逐步擴張到150人。如今,這家脫胎于華中科技大學CAD中心的創業公司,成爲了業内自主産品線較全、用戶數較多的知名軟件企業,産品包括PLM、CAD、數據安全等工具軟件,服務中國電子高科、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國中車、江淮汽車集團、東方電氣集團等上萬家企業。不久前,天喻軟件成功入選2022年度湖北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榜單。

一直以來,天喻軟件極爲低調,華爲是如何發現這家潛在水下的公司?

這可能要從華爲與華科的淵源講起。數據顯示,近五年,進入華爲的華中科技大學本科畢業生人數超過320人,累計入職人數已超過10000名,其中鄭寶用、郭平、胡厚崑、孟晚舟等華爲高管皆出身華科。因而,坊間戲稱華科是“華爲的娘家”。

另外,華爲對工業軟件的重視程度不亞于芯片産業鏈。比如在EDA領域,華爲曾一年内投了4家公司,分别是九同方微電子、立芯軟件、飛譜電子以及阿卡思微電子;華爲還投了兩家CAE軟件(即仿真軟件)公司——勵頤拓雲道智造、MES(制造企業生産過程執行管理軟件)系統公司上揚軟件

憑借着敏銳的産業觸角,華爲發掘到天喻軟件并非難事。

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不同于天喻軟件,陳立平教授的名氣在創投圈更響亮。2008年,陳立平教授帶着華科學生在蘇州成立了同元軟控,這是專業從事新一代系統級設計與仿真工業軟件産品研發的高科技企業,屬于仿真軟件(CAE軟件)範疇。天眼查顯示,同元軟控曾在今年3月完成了一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網投、鍾鼎資本、元禾控股、深創投等。

國産工業軟件的春天,終于來了。

最火爆的賽道之一

LP開始問:你們投工業軟件嗎

CAD、CAE、CAM等傳統專業化軟件、PLM、EDA、BIM等新型系統級軟件……這些晦澀的名詞都有一個共同名字——工業軟件。

工業軟件,被公認爲“工業制造的大腦和神經”,是數字經濟時代工業領域的“皇冠”。我國作爲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擁有世界上最齊全的産業門類,卻在核心工業軟件上有着難以言表的心痛,這個軟肋長期并不受到重視。

直到2021年,工業軟件首次入選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重點專項。于是,這個鮮少被問津的賽道才開始火起來。

VC/PE對工業軟件的熱情有多高?北京一位FA向rrh123講述了他的親身體會:“這個月,我們服務了一家國産替代的基礎軟件公,融資信号剛放出不到一周,便有數十家VC前來溝通。”

連LP也來了。不久前,華南某VC機構在募資過程,LP直接問:新一期基金會投工業軟件嗎?“那次見面,這次LP用了快一半時間跟我聊國産工業軟件的情況。”該VC機構合夥人印象深刻。

毫不誇張,工業軟件已經成爲創投圈最吸金的賽道之一。十沣科技、中望龍騰、芯華章、華天軟件、黑湖科技、雲道智造、摩爾元數等公司紛紛獲得多輪融資,背後投資人隊伍更是浩浩蕩蕩——紅杉中國、深創投、高瓴創投、達晨财智、藍馳創投、金沙江創投、北極光創投、中科創星、啓明創投、險峰長青、千乘資本、豐年資本等VC/PE機構。

其中,十沣科技無疑是典型案例之一。2020年底,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知名計算流體力學家陳十一在深圳南山區創立十沣科技,緻力于打造國内高端工業仿真軟件。公司剛剛成立,投資人便主動登門拜訪,火速完成天使輪融資。

今年3月,十沣科技完成A輪、A+輪數億元融資。其中,A輪由高瓴創投獨家領投;A+輪由國家級科創投資平台國開科創和高瓴創投共同領投,參投機構包括廣州知識城集團、深圳天使母基金、南山領航人才基金、南山金融科技基金、基石資本、松禾資本、線性資本、境成資本、浩瀚投資、海松資本和仁智資本等十餘家投資機構。

而在CAD賽道,國内老牌工業軟件企業——華天軟件同樣備受矚目。1993年,楊超英等4名時任山東大學老師帶領學生創建浪潮CAD工程有限公司(華天軟件前身),填補了國内空白。一路走來,楊超英經曆了國産工業軟件最落寞的時代。

自2016年開始,華天軟件開啓融資計劃,但一度進展緩慢。直到2020年左右,主動上門拜訪的VC/PE明顯多了起來。2021年1月,華天軟件完成A輪近億元人民币融資,由矽港資本領投,方廣資本、千合資本、海創彙、興銳資本等投資機構跟投;同年7月,完成B輪1.8億元人民币融資,投資方包括矽港資本、國泰君安創投、方廣資本、海爾海創彙等股東。知情人透露,一家投資機構趕在董事會蓋章前,硬生生擠了進來。

今年2月,華天軟件公布完成C輪近4億元人民币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豐年資本、華控基金、臨港科創投、合添基金、華義創投、青松資本、電科資本等機構跟投。據悉,該公司考慮再進行一次融資,引入大型國有基金投資方後,啓動A股上市計劃。

有趣的是,除了财務性VC/PE機構,産業資本也擠上了工業軟件賽道。

譬如,雲道智造身後除了紅杉中國,還有華爲和騰訊;而工業智能CAD廠商設序科技,不僅吸引了聯想創投、險峰長青、高榕資本、海納亞洲創投基金等,還出現了字節跳動的身影;而比亞迪已經連續兩輪投資了CAD公司——新迪數字。

在這條賽道上,産業資本的優勢再次凸顯。一位創業老兵分享自己的感受:“工業軟件想要用得好,需要到真實場景測試。如今,很多産業投資人主動找上門來,不僅給錢還幫忙測試産品,有助于産品改進。”

緊迫性不亞于芯片

國産工業軟件的崛起時機到了

毋庸置疑,國産工業軟件的前途是光明的。

我們先從政策來看——國務院2021年12月發布的《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到,到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上海一位市場化母基金負責人表示,國家對工業軟件、基礎軟件的重視力度在不斷加大,利好政策顯而易見。

工業軟件的戰略地位已經成爲圈内共識。大到飛機、導彈、火箭,小到房子、家電、手機,沒有一件工業産品能夠離開工業軟件。“離開了工業軟件,我們連設計、生産一個螺絲釘都會遇到麻煩。”華南一位硬科技投資人坦言,如果沒有工業軟件支撐,整個制造業就成了一個沙塑宮殿。

更重要的是,國産工業軟件崛起時機到了。衆所周知,工業軟件本身複雜度極高,發展依賴于下遊客戶的配合。回顧海外軟件巨頭的崛起之路,都離不開當時半導體、飛機、汽車等産業的發展,如達索系統有達索航空的支持,德國西門子依賴于汽車、通用機械領域的大客戶發展。如今,國内光伏産業、新能源汽車等産業已達到全球水平,這爲國産工業軟件企業提供了大量的訂單機會。

再加上國内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的長期積累,工業軟件迎來了提速發展的機遇。藍馳創投投資合夥人石建平認爲:“下一代靠數據和AI驅動的工業軟件可能在應用場景起到更大的作用。僅僅憑借經驗積累的工具軟件,已經跟不上數字化轉型的發展速度了。

坐了十多年冷闆凳的國産工業軟件火起來了,但一個殘酷的問題擺在所有人面前:歐美巨頭正在牢牢掌握這個行業

正如投資人感歎,就是這樣一個與芯片同樣重要的市場,卻長期被歐美軟件巨頭壟斷,我們甚至落後了數十年。

這意味着,國内工業軟件在短時間内要實現超越,非常難。無論是EDA三巨頭,還是全球工業軟件龍頭企業西門子和達索,他們在相關領域的沉澱不是兩年三年,而是二三十年。因此,國産工業軟件賽道至少需要20年,才可能具有扳手腕的實力。

“國内工業軟件基礎薄弱,而且已經錯過了早期伴随行業慢慢成長的階段,現在想要和其它軟件巨頭競争,壓力就很大。”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磊直言,工業軟件就是典型的制造業,是屬于前慢後快,指數增長的硬科技行業。

爲此,工信部發布關于印發《“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充分發揮創業投資支持創新創業作用,鼓勵社會資本設立軟件産業投資基金,爲軟件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加快發展知識産權質押融資等金融産品服務,支持企業積極申請科創闆、創業闆上市。

如果要讓VC/PE大舉将資金投向工業軟件,那先要給大家畫出清晰的退出路徑。

深圳一位本土創投大佬曾說過:“工業軟件周期雖長,但二級市場給它的估值高、成長性大。中國工業場景這麽多,隻要你積極介入,時間花長一點,最後的平均回報也是非常高的。”2021年3月,被譽爲“國産CAD第一股”的中望軟件成功登陸科創闆,上市以來股價持續上漲,市盈率超100倍,如今市值超140億元;

此外,并購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根據曆史經驗,海外工業軟件巨頭都是在不斷并購的過程中一路壯大。北京一家早期機構合夥人堅信:“隻要你投了一個還不錯的團隊,即便最後把它賣了,大概率也能獲得不錯的回報。”

眼下,國産工業軟件站上了曆史舞台中央。回顧創投圈,過去幾年大家親曆了不少昙花一現的賽道,也見過不少最後一地雞毛的風口。“理性和長線的投資邏輯,需要一直貫穿工業軟件投資的始終。”耐得住寂寞,方能見繁華。

本文來源rrh123,作者:張繼文,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5/493101.shtml

【免責聲明】123财經導航所發布的信息内容僅供交易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網站上部分信息内容及圖片來自于網絡/注冊作者/投稿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您與我們聯系關閉,郵箱:938123@qq.com。
hhhhhhh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第三方賬号登錄
第三方賬号登錄
第三方賬号登錄
  • *站點:
  • *網址:
  • 類型:
  • 聯系方式:
  • 簡介:

  • RRH123歡迎您的加入!如有問題請添加咨詢管理員【微信号:938123】
  • *類型:
  • *問題:
  • 圖片說明:
  • 聯系方式:

  • RRH123感謝您的反饋!如有問題請添加咨詢管理員【微信号:93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