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外彙交易市場是外彙交易進行的場所,不同國家有不同的交易市場,這也是外彙交易資金往來的地方,那麽外彙交易市場的結構是怎樣的呢?了解這個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外彙市場運作的規律。在這篇文章中,和小編一起學習一下吧。
外彙市場是由外彙需求者、外彙供給者以及外彙交易中介機構所構成的買賣外彙的場所或交易網絡。
外彙交易市場西方國家的外彙市場主要有兩種結構:一種是以銀行爲主體的通過電話、電傳等電訊網絡組成的無形外彙市場;另一種是有固定交易場所的外彙市場。
在外彙市場的頂層,是由那些統稱爲跨國銀行的巨頭占據的。與我們通常認爲,這些跨國銀行并不承擔交易所功能這一概念相反;在這些世界上最大的銀行之間,存在了一系列交易協定。
構成外彙市場的第二層,存在于各大銀行内部。你可以通過撥打你當地美國銀行分行的服務電話,來兌換任意數量的外币。在這種情況下,它們極有可能僅僅是将富餘的貨币從一個支行挪到另一個支行,來滿足交易。由于這種小規模的貨币交易,僅僅存在一個交易對應方,因此你通常隻能接受它們報給你的彙率價格。你唯一能做的選擇就是接受交易,或者換另一家銀行。每個外彙交易者都應該至少去銀行幾次,看看銀行方面外彙的報價。你會非常驚奇的發現,在銀行兌換外币是多麽的昂貴。
在第二層的下面,就是外彙市場中的第三層——外彙零售市場。當像Oanda、Forex.com、FXCM、ADS等交易中間商,需要建立它們的零售業務時,它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尋找貨币流動性的提供者。十分之九這樣的中間商,都會與一家銀行簽署協議。這家銀行同意,當它可以在EBS網絡上以希望的價格對沖掉交易貨币時,它可以爲這些中間商提供流動性。由于外彙中間商與銀行之間交易的流量,比起一般的銀行客戶來說要高得多,因此它們獲得的點差也就更加具有競争力。但是不要認爲這些中間商獲得的點差就是銀行間交易的點差。記住,銀行參與這項業務的目的,就是獲取點差所帶來的利潤,沒有任何協定可以阻礙這個目的的實現。
外彙市場的三層結構體現了外彙交易市場的特點,環環相扣卻也彼此獨立,而第三層的外彙零售業務,雖然看起來并不好,但是給部分外彙交易的投機者也提供了交易機會,從這個程度上看,它也對外彙交易的進行起到了幫助作用。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