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期新能源車企們遭遇的芯片、電池供應危機,到過去華爲由于關鍵軟硬件受限而不得不放棄的智能手機市場,曆史的教訓告訴了國内企業僅僅是自身做大還不夠,如果産業上下遊沒有一批完善、強大的供應鏈企業作爲支撐,停工停産的鏈危機會一直都在。
因此,培育一批國内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構築強鏈補鏈重要力量,穩定經濟健康發展,已成爲舉國之力要辦好的大事。
如何辦好這件大事?産業鏈中的龍頭企業扮演了關鍵角色。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稱:龍頭企業在行業裏代表了專業方向和發展潮流,起到了領軍和主導作用,憑借其實力對産業鏈進行整合成爲現在所說的“鏈主”。培育“專精特新”,要優化融通發展環境,發揮龍頭企業“鏈主”的領軍和生态整合作用。龍頭企業本身具有深厚産業背景,且傾向于在自身所涉産業鏈進行布局,更有能力識别出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且能夠爲中小企業帶來從資金到技術、訂單等多維度的要素支持,利用産業協同優勢幫助中小企業快速成長,融入産業鏈、供應鏈和市場循環。
事實上,龍頭企業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已經得到驗證。李毅中文章數據顯示,近年來在産業投資領域最活躍的25家龍頭企業,共計投出了近400家“專精特新”。許多被投資的初創企業正是由于得到龍頭企業在資金、訂單、技術等方面的大力扶持,才快速成長爲“專精特新”。在上榜的25家機構中,聯想、華爲、小米、上汽,4家龍頭旗下的産業投資機構居“專精特新”投 中率前4名,投 中率均超過了20%。也就是說,它們每入股5家企業,就誕生了至少1家“專精特新”。
圖源:人民政協報
01、四大産業龍頭收獲“專精特新”
龍頭企業通過産業投資孵化方式入股中小企業并扶持其發展的現象非常普遍。從上圖數據來看,聯想創投多年來投資入股了135家企業,其中誕生了39家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占比達29%,投 中率居于榜首。華爲哈勃位列第二,投 中率爲27%。緊随其後,小米長江、上汽集團旗下的尚颀資本投 中率分别爲24%和22%。除這4家機構之外,其它機構的投 中率均未超過20%。
從這四家機構的定位來看,均側重産業投資而非單純财務投資,且都聚焦于硬科技投資,關注半導體、人工智能、雲計算、智能制造、新能源等硬科技關鍵領域,投資方向基本都落在制造業十大重點産業領域及工業“四基”範疇内。
制圖:品玩
從四家機構投資企業的具體名單來看,聯想創投投 中的39家“專精特新”,分布于芯片半導體、人工智能、智慧工業、企業雲服務等多個領域。從投資輪次來看,有15%在天使輪介入,36%在A輪介入,兩者合計51%,反映出該機構偏向早期投資的特點。
制圖:品玩
華爲哈勃投 中17家“專精特新”,集中分布在半導體産業鏈。
制圖:品玩
小米長江投資的22家“專精特新”,行業分布也高度集中在半導體産業鏈,此外還有少量企業分布在智能硬件、新能源領域。
制圖:品玩
尚颀資本投 中的17家“專精特新”,絕大部分集中于汽車産業鏈,尤其是智能汽車、車聯網領域。
制圖:品玩
上述4家産業投資機構共投資了95家“專精特新”。如果再算上在榜的聯想控股、小米集團,聯想、華爲、小米、上汽4家龍頭企業及旗下投資機構,一共投資入股了155家“專精特新”。
制圖:品玩
相比于上述4家龍頭企業,騰訊憑借投資企業總數多,投出“專精特新”的絕對數量最高,但占比不高——1033家被投資機構中産生了51家“專精特新”,占比僅5%。此外,百度、阿裏、京東、美團等龍頭的押中率也不高。
制圖:品玩
那麽,爲何不是“BATJM”這類互聯網科技巨頭,而是“聯華小上”這4家産業龍頭,成爲挖掘和扶植“專精特新”千裏馬的伯樂?
02、“專精特新”投資成制造業龍頭主場
從大背景上來看,國家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爲強化科技創新和産業鏈供應鏈韌性,補鏈強鏈、解決“卡脖子”難題,因而,我國“專精特新”發展方向重點圍繞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并着力突破工業“四基”發展瓶頸。由此,能夠獲得“專精特新”認證的中小企業大多分布于制造業。根據工信部2021年公布的數據,近5千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當中,74%集中于制造業,20%分布于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6%分布于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制圖:品玩
也正因如此,深耕制造業的“聯華小上”,相比于從互聯網新經濟領域起家的“BATJM”,在發掘“專精特新”方面天然更有優勢。因爲前者更了解制造業真實的情況和産業痛點、堵點、斷點,也就更有能力識别出有潛力成長爲“單打冠軍”和“配套專家”的制造企業,或者能夠将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實踐緊密結合的技術服務型企業。
以聯想創投投資工業外觀精密檢測高新技術企業中科慧遠爲例。早在2017年聯想創投就投資了中科慧遠,當時後者剛成立一年,還處于實驗室階段,尚未進入産品化階段。但據聯想創投判斷,中科慧遠将科技與産業緊密結合,有望打破國外設備對電子設備蓋闆外觀檢測的技術壟斷,解決産業上下遊企業多年來檢測環節人工成本過高、檢測難度大、良品率不穩定等問題,帶來行業效益的大幅提升。
果不其然,2019年中科慧遠發展爲行業内唯一公認可批量出貨的AOI智能檢測設備供應商,估值翻了超10倍。2021年其檢測設備在效率和性能上實現大幅提升,業務迎來爆發,并被認定爲河南省“專精特新”企業。如果不是聯想自身在電腦、手機等智能硬件設備生産制造和供應鏈協同方面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很難在該企業發展早期階段識别出其“千裏馬”的質地與潛力。
除了更具“慧眼”之外,從大型企業自身發展訴求和對外投資邏輯來看,“聯華小上”這類制造業龍頭,也比“BATJM”有更強的動力去發掘和投資制造業優質企業。
與VC、PE等一般風險投資機構不同,龍頭企業通過戰略投資部直接對外投資,或者通過設立産業投資公司和産業基金等方式進行對外投資時,通常并不着眼于短期财務回報,而更看重長期收益和協同效應,整體而言更側重于滿足集團戰略和業務發展的訴求,往往會重點考慮投資标的與集團戰略及業務的匹配度。有時它們也會單純爲了獲取财務回報而進行投資,但也會傾向于在自身熟悉且擅長的領域下手。一言以蔽之,龍頭企業更傾向于投資與集團戰略和主營業務關聯度較高的企業。
再者,當前“專精特新”領域的投資與十年前的互聯網投資邏輯有很大不同。過去,不管是“BATJM”還是VC、PE等風險投資機構,它們在消費互聯網上的投資對象通常是一家做大、赢者通吃,市場隻有第一名、第二名,後面的企業連喝湯的機會也沒有。而在“專精特新”領域行業劃分得更細,也更加強調鏈上企業間的合作、技術共享,因此龍頭企業也無懼競争,可以在産業鏈中的每個關鍵節點都打造出一批具有核心技術門檻的“小巨人”企業。
上述結論,在多家龍頭企業投資布局版圖中能夠得到印證:
制圖:品玩
總體而言,“聯華小上”由于集團戰略和業務原因,更傾向于投資制造業,均把先進制造業作爲主要投資方向。而“BATJM”5家企業當中除了百度,其餘都沒有把先進制造業作爲主要投資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聯想、華爲兩家企業身爲橫跨制造業和ICT服務業的龍頭,投資方向非常近似,均以先進制造、企業服務、智能硬件作爲主要方向,孵化出的“專精特新”也集中于這三大領域。
03、實體産業“鏈主”帶飛“專精特新”
初創期的中小企業想要盡快在産業中站穩腳跟、成長爲“專精特新”,除了要有充足的資金和過硬的技術研發能力,還需要盡快将研發成果商業化市場化,真正将自身嵌入産業協同生态,融入供應鏈和市場循環。
在這一方面,聯想、華爲、小米、上汽這類實體産業“鏈主”型企業,依托産業資源禀賦、供應鏈優勢和全球市場影響力,能夠從資金、技術、訂單、人才等多個維度賦能被投資企業,通過發揮協同效應、共享要素資源,促進被投資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加速“卡位入鏈”的進程并拓寬發展空間。因此,實體産業“鏈主”孵化出“專精特新”的概率更大。
以聯想爲例,其硬件設備業務鏈接了全球2000餘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280萬家分銷商和渠道商,服務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多次被Gatner評爲亞洲最佳供應鏈企業。2021年,聯想集團營業額近4600億人民币,PC出貨量8214萬,占到全球24%的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一。任何一家PC産業上下遊企業如能加入聯想供應鏈,不僅意味着獲得海量的訂單,還能借助聯想全球一流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提升自身生産能力、質量标準,加速智能、綠色轉型等。
數據顯示,聯想創投投資的30多家企業已進入聯想供應鏈體系。即便不是PC産業相關企業,被引入聯想供應鏈也能獲得超出預期的賦能。以AR/VR技術公司耐德佳爲例。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聯想創投于2017年在其Pre-A輪融資階段介入,随後又在A輪、B輪追加投資。入股後,聯想集團将耐德佳導入聯想供應鏈并作爲重要技術合作夥伴,雙方協同研發了AR、VR産品,包括聯想晨星系列和ThinkReality産品,未來耐德佳還将承接聯想光機産品1.5億人民币的訂單。近年來,耐德佳核心技術能力不斷提升,産品性能指标已達到或超過美國、日本等高科技公司相關産品,除聯想之外獲得了多家世界知名企業的訂單,并于2020年獲得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證,今年有望登頂全球AR光學模組出貨量榜首。
再以小米爲例。2021年小米集團營收3283億元,來自海外市場的收入達1636億元。在全球智能手機産品市場上,小米排名第三,2021年出貨量1.91億,占到全球14%的市場份額。此外,小米手環、智能家居等終端産品均有不錯的銷量。爲了實現産業鏈供應鏈的自控。小米供應鏈會優先選擇國内廠商,以小米12系列手機爲例,其國産供應鏈合作夥伴數量近60家,核心器件國産化水平超越以往。小米長江投資一批半導體産業鏈企業,如短距離無線通訊芯片設計廠商易兆微、電源管理芯片廠商必易微等,核心也是爲了掌握供應鏈自主權。這些企業不僅得到資金支持,還有望在小米支持下加速研發進程,獲得來自小米和小米生态鏈企業的大量訂單。
華爲在遭到打壓之前,2019年5G手機出貨量爲1.2億,一部手機需要一顆芯片,大概需要1.2億。同一年,華爲交付5G基站大約爲100萬,每個基站需要一顆芯片,則需要100萬。據統計華爲累計擁有超過2000家供應商,其中生産手機、電腦等産品的有28家,超過30%是芯片供應商。華爲哈勃投資芯片半導體企業,本身就是爲了破解供應鏈“缺芯”的問題,這些被投資的芯片企業大多能夠成爲華爲重要的供應鏈夥伴。例如,2019年,華爲哈勃投資了模拟芯片企業思瑞浦,投後第一年就給後者帶來了1.7億元的訂單,讓其營收同比暴增167%,在通訊領域快速放量實現業績扭虧。
總而言之,聯想、華爲、小米等實體産業“鏈主”企業,能夠從衆多龍頭企業中脫穎而出,“未蔔先知”地投出最高比例的“專精特新”,這并非偶然現象,而是由企業自身的戰略部署、資源禀賦、産業投資理念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就的結果。而他們正在實踐的這一套“産業投資+産業協同”的模式,也成爲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絕佳示範。
當然,産業龍頭牽引帶動中小企業發展,也未必要以投資入股爲前提,通過其它形式的融通,也能實現雙赢局面。在工信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征集大企業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接需求及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典型模式的通知》中,指明了大企業與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多種路徑和方式,包括:技術研發、創新資源共享、科研成果轉化、綠色低碳發展、産品配套、質量标準提升、采購訂單、數字化賦能、供應鏈金融、空間載體服務、跨境經貿合作、人才共享共用等。
發揮大型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中小企業的基礎和支撐作用,促進産業鏈上中下遊、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構建“以大帶小、以小托大”的生态模式,已成爲政府和産業界的共識。
制圖:品玩
長久以來,作爲“世界工廠”的中國有着制造業大而不強、産業鏈附加值低的問題,如今,随着國際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再次流動,向以越南爲代表的東南亞地區轉移,中國既面臨着中低端制造業外遷、工廠用工荒的問題,也有着産業鏈升級、轉型的機遇。在國家政策支持和龍頭企業助力下,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開始向各産業鏈的核心環節發展,補鏈補強、壯大内循環正成爲中國産業鏈升級的重要抓手。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