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纽约:
  • 伦敦:
  • 东京:
  • 悉尼:
  • 香港:
  • 新加坡:
首页> 资讯> 最新 >正文

高瓴,40亿碳中和新基金落地南京

这是一条攸关人类命运的超级赛道,VC/PE显然没有理由缺席。

今日(6月16日),高瓴首支人民币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宣布已于近期完成首次关账,预计总规模逾40亿元人民币,并将落地于南京建邺区。

LP阵容曝光——一方面,新基金得到众多高瓴现有LP的支持,其中诸多LP已投资高瓴旗下多只基金、现在选择持续加大在高瓴的资产配置比例。另一方面,还引入了包括地方引导基金、大型产业背景国有企业、专项母基金和多家金融机构。

谈及此次碳中和基金的募集,高瓴创始人张磊表示:“绿色转型已成为未来最大的确定性,专注新技术投资的VC/PE机构大有可为。我们希望通过长期资金的支持,推动更多企业和人才加入到低碳转型大背景下的科技创新和绿色技术相关产业中来,加速推进产业升级。”

悄然间,碳中和已经成为今年最火爆的募资方向。

又一只QFLP基金落地,为何是南京?

值得一提的是,高瓴此次新基金募集尝试了引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

所谓QFLP(Qualified Foreign Limited Partners),即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系指境外投资者通过资格审批和外汇资金的监管,将境外资本兑换为人民币资金,投资于境内股权投资基金。

rrh123获悉,去年7月南京市出台了《南京自贸区QFLP暂行办法》。具体来看,落地南京的QFLP基金既可以通过外商独资或非独资形式发起设立,也可以采用公司制、合伙制等组织形式。

投资方向则包括了四类:可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可投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和交易的普通股,包括定向发行新股、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可投资境内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可从事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业务。

同时,试点基金可以按照基金合同、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公司的约定进行利润分配或清算,投资收益汇出境外须符合国家外汇管理的相关规定。

今年1月30日,南京市建邺区首支QFLP基金——南京建邺交银恒暄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顺利通过会商审议,正式成立。这既是交银集团在南京设立的首支QFLP科创股权投资基金,也是建邺区首支QFLP外商股权投资试点基金。

其实,高瓴新基金落地南京市建邺区并非偶然。这几年,南京市建邺区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头部机构落户,打造了一片创投热土。

资料显示,南京市建邺区致力于打造国家东部地区的金融服务中心,2021年金融业增加值首居全市第一,已累计集聚金融类机构超1000家、股权投资机构近1000家,备案基金管理机构数量和管理基金规模稳居南京市第一。

早在2019年7月,南京市建邺区政府就与东南集团合作设立了南京市建邺区东南高新产业发展基金企业(有限合伙)。这是该区第一支规模20亿的母基金,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而在今年3月,南京建邺建信立邺产业投资基金也官宣设立,总规模20亿元。该母基金同样重点支持金融科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大健康、智能制造、碳中和等领域的优质子基金和项目。

创投效应正在显现出来。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南京2021年投资金额同比增长高达253.5%,根据投资案例数进入了2021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活跃度TOP10,紧随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之后。

作为曾经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曾经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的中心城市,并一度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这里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VC/PE组团前来。

这一年,高瓴碳中和怎么投?

过去一年,创投圈无人不投碳中和。

2021年初,高瓴向被投企业伙伴发出了业内首份“碳中和倡议书”,邀请被投企业们共同拥抱变化,打破发展惯性、加速低碳转型;随后,高瓴发出了行业第一份碳中和报告《迈向2060碳中和——聚焦脱碳之路上的机遇与挑战》,梳理了实现“碳中和”八大重点领域以及相关投资机会。

高瓴也早早看到了其中所孕育的重要投资机遇——电力、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农业、负碳排放以及信息通信与数字化等领域,正在不断涌现一些新的绿色技术和模式。

高瓴创始人张磊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绿色转型正在成为最大的确定性,而这一确定性正在有力地引导大量社会资本转向碳中和相关产业。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道路上,VC/PE能够通过不断探索最优的资源配置,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赢。从成立伊始,高瓴就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投资的重要标准,在整个碳中和领域已完成500亿规模的投资。

那么,碳中和应该怎么投?今年初,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分享了在碳中和这一大命题下,高瓴的探索与心得。在此前给高瓴近60家先进制造被投企业创始人的一封信中,李良表示,碳中和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中国要实现碳中和,就必须推动整个制造业向先进制造全面升级——先进制造可以不断精益求精地优化,是可持续的发展;而自然资源则是稀缺和不持续的。

“因此,仅仅通过控制碳排交易、资源调配是不够的,唯有大规模的升级技术、以新的绿色技术驱动、为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制定新标准,才能在零碳时代获得竞争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瓴认为,碳中和既是外部约束条件,也是“中国制造”最好的发展机遇;要实现碳中和,就必须推动整个制造业向先进制造全面升级。

李良也给出了高瓴判断先进制造的4个维度。其一,先进制造和传统制造相比,关键是“品质”;第二,先进制造是传统制造向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升级;其三,要实现先进制造,本质靠人才;第四,实现先进制造的目标,是向全球价值链的更高端进军,从追赶型模式发展到齐头并进,最终成为世界领先的“中国制造”。

沿着这一思路,高瓴对先进制造主题下的智能制造、智能出行、新能源及储能、以及低碳前沿技术等方向,都做了重点布局,投资了包括星星充电、毫末智行、沃太新能源、EcoFlow正浩科技、曜能科技、唐锋能源等一批技术领先的高成长新企业。

与此同时,高瓴也对农业科技、生物科技、企业服务、低碳生活等领域积极关注,通过深度研究驱动,识别不同行业发展中的瓶颈和痛点,发现最有可能取得创新型突破的企业和团队,布局了蓝晶微生物、摩珈生物、爱科农等优秀的早期创新公司。

今年最火募资方向

如我们所见,碳中和正席卷VC/PE圈。

早在2020年7月,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设立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正式成立,注册资本885亿元。该基金已于2021年10月完成首支基金产品备案,正式投资运作。

这是迄今最大绿色母基金。今年以来,不少VC/PE机构募资团队都在打听和接触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投资进展。从4月开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对数只候选子基金进行了线上路演与比选,子基金投资方向包括节能环保、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相关行业领域。

截至目前,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至今已分别出资1.8亿元参投云南绿色基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9.99亿元参投宝武绿碳私募投资基金,并出资150亿元参与清洁能源上市公司华电福新的战略融资,可见未来出资空间巨大。

最新的案例是6月14日,安徽省碳中和基金宣布落地合肥市肥西县,由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牵头设立,注册资本50亿元。该基金下一步计划对接国家大基金、央企、市县国有资本和各类社会资本,主导或参与发起设立子基金,积极打造碳中和主题基金群,争取用三年的时间,实现母子基金总规模突破150亿元

还有较为轰动的是,去年3月,第一支碳中和产业基金——中金协鑫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官宣成立,由上市公司协鑫能科与中金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基金总规模不超过100亿元,首期规模约40亿元。

随后,远景科技集团与红杉中国宣布,将共同成立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碳中和技术基金,首期募集50亿元,并于去年9月正式落户无锡高新区。

还有更多百亿碳中和基金赶来——2021年6月,嘉泽新能、中车风能与鸡西市人民政府签订《新能源产业合作框架协议书》,将在鸡西注册成立100亿元规模的碳中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用以投资建设智能微电网项目。

时隔一个月,由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宝武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签约设立。这是目前国内市场上规模最大的碳中和主题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首期规模100亿元。

进入2022年,IDG资本联合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国内首只零碳科技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募资规模为50亿。同一月,中电投融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九智资本发起的“融和九智碳中和科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上海临港自贸区正式成立,总规模10亿元.....不胜枚举。

为何VC/PE纷纷投身于碳中和?

数据显示,2021-2060年,我国绿色投资年均缺口约3.84万亿元,其中,2021-2030年平均缺口约2.7万亿元,2031-2060年平均缺口约4.1万亿元,碳达峰以后资金缺口呈现明显扩大趋势。国内创投圈流行一个观点:下一个世界首富大概率诞生于新能源

与此同时,国家一系列政策加速出炉,令人鼓舞。此前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

众所周知,金融作为服务业,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血液的产业之一,在双碳提出之前就已经在促进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以双碳和ESG理念为导向的投资理念,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会具有抗周期波动、抗系统性风险的功能。

正如张磊所言,“我们一直坚信,对低碳转型来说,其终极解决方案必然来自持续的科技创新。高瓴正是希望,通过我们长期资金对科技创新和绿色技术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创新投资机构参与和支持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形成创新聚合效应。”

这是一条攸关人类命运的超级赛道,VC/PE没有理由缺席。

本文来源rrh123,作者:刘博,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6/494178.shtml

【免责声明】123财经导航所发布的信息内容仅供交易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网站上部分信息内容及图片来自于网络/注册作者/投稿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与我们联系关闭,邮箱:938123@qq.com。
第三方账号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
  • *站点:
  • *网址:
  • 类型:
  • 联系方式:
  • 简介:

  • RRH123欢迎您的加入!如有问题请添加咨询管理员【微信号:938123】
  • *类型:
  • *问题:
  • 图片说明:
  • 联系方式:

  • RRH123感谢您的反馈!如有问题请添加咨询管理员【微信号:93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