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彙到底能不能做?這家外彙平台怎麽樣?這是關于外彙騙局中問得最多的兩個問題。
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我都挺苦惱的,說實話:我不懂外彙,可我懂騙局呀!
1、外彙到底能不能做?
我不能簡單得出“外彙到底能不能做”的結論,那是對你們的不負責。
我國實行外彙管制,外彙市場是以銀行間爲中心的封閉的市場體系,并沒有對民間開放。
這話是什麽意思呢?
我國是有額度限制的,個人外彙額度爲5萬美元,每人每年的外彙結售彙都不能超過5萬美元,否則銀行不給結售彙。
在我國,外彙市場隻在銀行與銀行之間交易,并沒有對民間開放,意味着民間炒外彙不受法律保護。
外彙也曾兩次短暫開放過,最終兩次都被叫停,原因:巨大的風險造成投資機構和投資者損失慘重。
看似外彙隻有買漲買空兩種形式,但圍繞這買漲買空兩種形式衍生出各種各樣的技術手段和玩法,風險系數就幾何級增長。
既然國家對外彙交易實行一刀切了,爲何還有人問:外彙到底能不能做?
外彙作爲一種投資理财工具,在英國、美國、日本、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是受國家監管和法律保護,頗受歡迎。
我國監管允許國際知名持牌券商在國内設立辦事處,可從事咨詢、聯絡、市場調查等非經營性活動,不得與任何法人或自然人簽訂可能給代表處或所代表的機構帶來收入的協議或契約,也不得從事其他經營性活動。
也就是說隻是“咨詢牌照”而非“經營牌照”。
爲什麽國家允許外彙經紀商在國内從事咨詢服務呢?實則是爲了國際貿易的現實需要,從事國際貿易公司或者個人,不可能不關注外彙風險。
外彙交易在金融衍生品中風險最高,沒有之一,抛開技術手段和知識儲備不說,法律風險都已經相當高了。何況外彙跟擲硬币賭博一樣,雖說硬币隻有正反兩面,可還是莊家穩赢,說的科學一點就是幸存者偏差,說的玄乎一點,不是外彙本身有風險,而是人性決定的風險的高低。
話已至此,至于外彙能不能做,你自行判斷!
2、這家外彙平台怎麽樣?
盡管國家禁止外彙交易,民間炒彙卻一直沒停過,這也是事實。
因此,能提供外彙交易的平台,都是海外的平台,這些外彙平台和外彙經紀商,在國内隻能提供咨詢服務,不得從事經營活動,否則就是屬于違法經營。
海外外彙交易平台是不能在國内開展經營活動的,能在國内提供咨詢服務的都是海外的外彙經紀商,這些外彙經紀商當中,有一些是徹頭徹尾的黑平台,說白了就是資金盤,目的是圈錢,圈到錢就跑路。還有一些國際外彙經紀商,提供正規的外彙交易平台服務,屬于繞過了國内監管,實則是違法經營。
挂羊頭賣狗肉的國際外彙經紀商且不談,既然經常遇到大家問“這家外彙平台怎麽樣?”說明民間炒彙還是比較看重平台的真實靠譜,那就勉爲其難,教教怎麽判斷一家外彙平台是否爲黑平台吧。
由于海外平台才能提供外彙交易,對很多投資者來說,對平台不熟悉,查證起來也非常困難,這類外彙黑平台,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肆意進行虛假包裝宣傳,隻要大家保持質疑一切的态度,順藤摸瓜,總會找到外彙黑平台的破綻。
首先,百度、搜狗、微信、頭條以及一衆門戶網站,搜一搜。
如果發現有很多負面的信息,而且主流媒體報道過的負面平台,那就不要碰這家外彙平台了,是黑平台的概率很高。
如果發現這家平台搜不到任何相關信息,也不要碰,信息量有限的情況下,你無法得出這家外彙平台是否是黑平台的結論。
如果發現這家平台是最近一兩個月才出現爆炸性的信息量,全是正面信息,也不要偏信,這些黑平台比正規平台都懂得造勢。
當然,這是反欺詐的經驗之談,隻作參考。
其次,正規外彙平台在海外都會受到國家監管和法律保護。
正規外彙平台也好,外彙黑平台也罷,都會宣稱自己受國家監管和法律保護。投資者可以順藤摸瓜的進行查證,如果自己實在沒有能力查證,也可以委托有能力的人或者機構查證。
投資虧損可以接受,被騙很難接受,所以,查證這方面的功夫可不能省。
建議大家盡量找國際上公認的監管機構監管的外彙平台。目前國際上公認的監管比較好的監管機構有:
1.FCA,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inancialConductAuthority),外彙行業監管機構中監管最嚴格的機構;
2.NFA,美國全國期貨協會,美國期貨及外彙交易非商業獨立監管機構;
3.HKSFC,香港證監會,獨立的法定機構,負責監管香港的證券及期貨市場的運作;
4.ASIC,澳大利亞證券與投資委員會,世界上最嚴格、最健全、最能保護投資者權益的金融監管體系之一;
5.CySEC,塞浦路斯證券交易委員會,寬松的金融監管,世界各地經紀商在尋求監管時的首選之一。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家,有些外彙交易平台也會接受所在國的監管機構監管。
炒彙,可不能不關注監管,判斷一家黑平台,當然也可以在這些監管機構中找到蛛絲馬迹,因爲這些監管機構也會如期公布一些黑平台名單,如果上了這些監管機構的黑名單,那就不要碰了,碰了也要盡快撤離。
第三,查證一下外彙平台是否有碰瓷的情況。
外彙黑平台當中,碰瓷的黑平台最多,這類型黑平台也可以稱作資金盤,圈到錢就跑的那種。
這些黑平台沒有外彙交易牌照,隻能盜用正規外彙平台的牌照,買個國外域名,注冊一個差不多的經紀商名字,克隆所有與正規平台的信息,做到真假難辨。
還有一種就是純屬于碰瓷的情況,就是注冊一個名字差不多的殼公司,号稱背後是國外的央行出資,或者正規平台出資,套上一衆國際上知名的券商、投行投資,受國家監管,實際上這些信息都是假的。
目前國際上大部分主流的正規的大型外彙平台都被碰瓷過,這些平台自身會去打假,查證一下,正規平台是否有發過相關預警和公告。你們也可以到監管機構上查證,監管機構也會不定期公布一些黑平台。
比較難的是,他們不碰瓷主流的大型平台,而是碰瓷小型平台,這些平台知名度低,打假能力沒那麽強,信息少,查證難,最容易成爲被碰瓷的對象。
所以,建議投資者盡量挑市場上知名度高、口碑好的國際外彙經紀商,此外,投資者多加甄别,查證不了的别碰。
第四,鼓吹高收益、穩賺不賠、隻字不提風險的外彙經紀商,都值得警惕。
如果一家外彙經紀商鼓吹外彙智能托管交易,高收益、穩賺不賠,吹噓過去的成就,大談風險體系建設,隻字不提交易風險,成立所謂的商學院,名義上進行外彙專業培訓,實在拉人投資,那麽值得大家警惕。
以外彙投資學習和培訓爲名義的微信群和QQ群也一樣,10個有9個是托,遇到僞黑外彙平台的概率超高,目前超多被黑平台圈錢跑路的案件。
外彙在金融衍生品中風險系數最高,沒有之一。
風險和收益挂鈎的,收益越高,風險越大,沒有穩賺不賠的情況。
總而言之,錢是給專業的人賺的,看不懂不投,盲目投資,與送錢無異。
外彙的水很深,如果你們連一家平台合法合規與否都辨識度不高,勸你們還是别碰外彙,幾萬、幾十萬砸進去,後繼财力不足,就隻能看一下曲線圖,圖一下刺激而已,一旦瞬間爆倉淹沒,連一朵小浪花都掀不起來!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