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正式來了。
7月19日,字節跳動發言人證實公司正在自研芯片。對方表示,因無法找到能夠滿足需求的供應商,公司正在探索可供自身在專業領域使用的芯片設計。至此,互聯網大廠集體殺入造芯。
而rrh123從知情人獲得更多細節——字節跳動盯上了華爲海思,基本上“三倍挖人”,已經從高通、ARM等公司挖了一些骨幹。
北京一位資深獵頭透露,今年芯片相關崗位的薪資漲幅特别猛,她所服務的一位候選人跳槽到一家智能駕駛芯片公司,月薪從28K直接漲到65K。當互聯網大廠紛紛舉起裁員大刀,芯片行業卻是另一番景象——薪資翻倍屢見不鮮,甚至應屆生都喊出了50萬年薪,不少互聯網資深員工開始讨論如何跳槽到芯片公司。
但隐憂開始浮現:當芯片人才大戰上演,半導體卻開始進入大過剩時代。
開三倍薪資,從海思、高通挖人
字節跳動密謀造芯
芯片對于字節跳動到底有多重要?
需求直接擺在面前。華南一家AI芯片公司的資深架構工程師李波告訴rrh123,“字節跳動光服務器所需要的芯片就是幾十萬塊,隻要達到自産自銷就能降低成本。何況還有Pico,一旦VR/AR産業爆發,算力就是瓶頸,所以現在自研芯片也算是未雨綢缪。”
而他所在的團隊、以及公司其他部門,在今年幾個月内已經有多人被字節跳動高薪挖角,“待遇誘人。”戰略部署,人才先行,字節跳動在造芯上依然是一慣的高薪挖人策略。
更多細節流傳出來——字節跳動盯上了華爲海思,基本上“三倍挖人”。“我所知道的情況是,海思的15級到字節給3-1,不僅薪資翻倍,職級也是猛增。”李波介紹,在華爲,員工起步是13級,15級能獲得大約35萬年薪,無期權;而字節3-1對應的是高級專家,中層領導。
除了華爲,字節跳動還從高通、ARM等公司挖了一些骨幹,最新流傳的消息是字節跳動服務器芯片團隊的負責人正是高通資深芯片人士盧山。“這樣的大牛都能挖來,薪資應該是一個不敢想象的數字。”這一傳聞在脈脈上引發熱烈讨論。
字節跳動要造芯,獵頭也忙壞了。一位不願具名的半導體行業獵頭介紹,其實早在一年前字節跳動就已經有芯片崗位需求,“當時給他們推了一個P9級别的候選人,不過後來不了了之。”還有一位候選人在今年面試了字節芯片soc系統驗證,該獵頭建議他,薪資一定要多對比,“我服務的候選人薪資上漲幅度都在50%以上,翻倍也比較普遍。”
實際上,早在去年7月,字節跳動就從百度手裏截胡了3個芯片相關人才——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人員的流動無可厚非,但這至少說明,巨頭公司的下場造芯,已經引來了“芯片人才熱”。
重金挖人,都是爲了自研芯片做準備,實際上字節跳動的芯片研發團隊已經組建了一年多時間。去年8月,字節跳動正式啓動2022屆校園招聘,爲大學生開放超過1400多個個就業崗位,其中一半爲研發類;随後的秋招中,應屆生芯片在招職位赫然在列:在北京和上海,字節跳動正式招聘芯片工程師,都是和FPGA/ASIC相關,處于前端設計。
據悉,字節跳動的芯片團隊分爲服務器芯片、AI芯片、視頻雲芯片三大類,相關人才的需求量居高不下。如今,字節芯片新一輪秋招開啓,“看秋招結果就能見分曉了,今年他們(字節)收了好多員工。”
至此,張一鳴的芯片版圖正式拉開大幕。在自研之前,字節跳動還頻頻掃貨芯片公司,接連投資了RISC-V公司睿思芯科、AI芯片公司希姆計算、GPU芯片設計獨角獸摩爾線程、泛半導體行業智能制造商潤石科技、數據中心網絡芯片公司雲脈芯聯、開發衍射光學芯片的公司光舟半導體等等。
如今,屬于字節跳動自己的芯片終于要來了。
互聯網巨頭罕見一幕:集體殺入芯片
字節跳動隻是互聯網大廠造芯大潮的一抹縮影。
早在2018年7月,百度就正式發布了雲端全功能AI芯片“昆侖”,開啓了互聯網大廠造芯的先河。三年之後,百度宣布昆侖芯片業務成立獨立新公司,百度芯片首席架構師歐陽劍出任昆侖芯片公司CEO。同時,該公司也在去年3月完成獨立融資,領投方爲CPE源峰,其他投資方包括IDG資本、君聯資本、元禾璞華等,估值約130億元人民币。
緊随而來的是阿裏。在昆侖芯片發布的同一年,阿裏全資收購了中天微公司,并成立了平頭哥半導體,旨在實現芯片端到端設計鏈路全覆蓋。此後,平頭哥用三年時間發布了四款芯片:2019 年7月推出芯片玄鐵910;同年9月發布含光800芯片,号稱全球最高性能AI推理芯片;2021年10月發布自研CPU芯片倚天710,以及RFID電子标簽芯片羽陣600。今年5月,一度傳出平頭哥将在今年9月獨立的消息。一旦成真,意味着中國又一隻芯片獨角獸即将誕生。
此外,騰訊也沒有缺席。2016年11月,騰訊參與了可編程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的2300萬美元C輪融資。随後在2018年,騰訊又領投了AI芯片公司燧原科技的3.4億元Pre-A輪融資,并在2019年和去年持續加注。
馬化騰曾在2018年5月就透露了一些關于芯片的想法。他當時在一次演講中表示,騰訊做了很多數據中心,包括雲,對很多服務器端,甚至包括芯片的需求是有一定影響力的,應用服務是海量的,用戶規模特别大,可以倒逼芯片設計行業做出針對性設計。“如果我們還能介入支持一些芯片的研發,可能更好。”
随後在去年7月,騰訊在官網上發布了大量的招聘信息,主要招收芯片方面的專業人才,例如芯片設計工程師、芯片架構工程師等等。對此,騰訊也曾回應稱,其基于某些業務的需要,将在特定領域嘗試芯片研發,例如AI加速和視頻編解碼等,并非通用芯片。同年11月,在騰訊數字生态大會上,騰訊官宣了自研人工智能芯片紫霄、視頻轉碼芯片滄海、DPU芯片玄靈,其中紫霄已經流片并成功點亮,DPU芯片則計劃在2022年底推出。
但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巨頭下場自研芯片,優勢是這些大廠自身存在的AI處理需求以及雄厚的資金實力,因此決定自研是很自然的選擇。但劣勢同樣明顯——一方面他們沒有足夠的經驗,芯片産品的性價比可能會比較低;另一方面主要的客戶可能還是其自身,能否發展成規模經濟需要時間來判斷。
“這些互聯網公司加入進來,确實能夠帶來一些創新性的想法,但并不代表互聯網公司能夠在芯片領域獲得普遍性的成功,最後留下的隻能是極個别具備頂尖技術的巨頭。” 元禾璞華管理合夥人陳大同曾提醒道。無論如何,一場聲勢浩蕩的造芯運動已然拉開了帷幕。
有的應屆生年薪50萬
互聯網員工開始跳槽芯片公司
造芯門檻可想而知,一場搶人大戰正在掀起。
僅在BAT三家大廠的官網上,芯片相關的招聘職位少則幾十個,多達上百個。面對誘惑力十足的待遇,有求職者曾在社交平台上提問,“字節和阿裏怎麽選?字節是2-1芯片研發崗位,阿裏是P7芯片技術支持崗位。兩個公司給的總包差不多,但是第一年阿裏多些,因爲額外給10萬塊入職獎金。”
有芯片員工直接吐槽,今年芯片行業倒挂有點離譜,公司裏好多3-4年IC經驗的薪資才五六十萬,結果刷了下網上發現今年好多應屆生就有50w+,弄的大家都開始浮躁了,總想跳槽。
于是,頗有意思的一幕上演了——互聯網人才開始一窩蜂地湧向芯片公司。
于鵬曾任職于字節跳動、騰訊,有着3年後端開發經驗。他向rrh123坦言,目前在考慮跳槽到Arm China、Intel等芯片公司做軟件開發。“芯片公司給錢确實多,社招基本按照學曆、經驗給薪資,平均都在40%以上漲幅,甚至達到50%。反觀現在互聯網公司,面試基本都要四五輪,過了面試還會卡薪資漲幅,至少是30%,最近很多被卡20%。”
無獨有偶,在北京某互聯網大廠工作的唐德,也向rrh123感歎,“今年芯片行業太火了,社招跳槽動不動就薪資double,真的比互聯網強太多。很後悔畢業時沒有選擇芯片公司而去了互聯網,現在各種裁員、996。”
薪資數字背後是人才的流向,更深層次則是中國産業的變遷。昔日被捧上神壇的互聯網漸漸落幕,取而代之的是以半導體爲代表的硬科技,還有今年同樣火爆的新能源。
不久前,一位某互聯網大廠程序員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職業困惑:他2008年湖北高考300多分,自稱妥妥的學渣,後來去了上IT培訓班學習java開發,恰巧趕上了互聯網飛速發展時期,憑借着一紙高中學曆在行業摸爬滾打混到如今,34歲在深圳能拿到60萬年薪的總包。期間跳槽過很多公司,也被訓練成熟悉幾十種語言,跨客戶端,大數據,前後端的全棧,如今感覺自己到了職業盡頭,高中學曆和年齡兩大門檻過不去。
最近,他聽身邊朋友說芯片行業很火,也沒有年齡焦慮,于是自己便入手了模電、數電、FPGA等資料,想從零學起,轉向硬件方向。“大家覺得我這樣的情況轉硬件有公司會要嗎?”
顯然,芯片已經成了現在最火的求職去向。但實際上,繁榮之下必有泡沫,并非所有的芯片公司日子都過得一帆風順,隐憂正在漸漸浮現。
今年4月底,一位基帶芯片公司的創始人曾向rrh123透露最近的遭遇。過去三年,他帶領的團隊備受VC/PE機構青睐,幾乎保持一年完成一輪融資的節奏,投後估值更是每輪翻番。成立至今,公司身後集結了多家知名VC。
今年春節後,他像過往一樣開始籌備新一輪融資,但市場情況出乎意料。“帶着40億的估值拜訪了一圈投資人,卻都反饋要再等等。再加上疫情影響出差,難以拜訪更多新的投資機構。”這次他找過來,想打聽國内一家頭部VC的近況。研發投入極度燒錢,融資進度不能再拖下去。這位創始人已經在考慮,新一輪願意接受平輪,不漲估值。
這并非偶然。北京某知名硬科技VC合夥人王平也透露,最近接觸幾個半導體項目或多或少開始降了估值,創始人的态度也發生了顯著變化,沒有以往的高傲态度。“去年大家不托關系都投不進去,結果現在好幾位創始人主動找上門,說估值好商量。”
更令人擔憂的是,芯片砍單潮也正在襲來。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5月,國内手機市場出貨量2080.5萬部,同比下降9.4%。1-5月,國内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1.08億部,同比下降27.1%。知名分析師郭明錤也表示,中國主要安卓手機品牌今年已削減約1.7億部訂單,占原2022年出貨計劃的20%。
在消費市場需求低迷不振的情況下,對于芯片端而言,壓力非常之大。有業界人士表示:“之前由于芯片缺産能,制造端要求大的芯片廠承包産能,從而将産能風險直接轉移到後者。現在芯片廠商的客戶需求又不強勁,與去年同期相比還嚴重下滑,疊加之前的庫存,簡直是雪上加霜。”正如投資人所擔心的,半導體正在進入過剩時代。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面是浩浩蕩蕩的搶人大戰,一面是漸漸浮現的下調估值、産能過剩現實困境,芯片圈堪稱冰與火之歌。“就像我前同事,去年跳槽到華南一家知名芯片獨角獸,公司之前融資每年幾輪,今年卻開始傳出裁員消息了。”
魔幻的一幕正在上演。
*文中出現的李波、于鵬、唐德、王平皆爲化名。
本文來源rrh123,作者:劉博 楊繼雲,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7/496409.shtml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