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拆借利率是外汇投资中的一个概念,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一下关于同业拆借利率的形成原因,以及它与汇率之间的关系,比便于我们能够对同业拆借利率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同业拆借市场最早出现于美国,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定存数难备金制度的实施。按照美国1913年通过的“联邦储备法”的规定,加入联邦储备银行的会员银行,必须按存款数额的一定比本向联邦储备银行傲纳法定存款准备金。而由于清算业务活动和日常收付数额的变化,总会出现有的银行存款准备金多余,有的银行存款准备金不足的情况。存款准备金多余的银行需要把多余部分运用,以获得利息收入,而存款准备金不足的银行又必须设法借入资金以弥补准备金缺口,否则就会因延缴或少缴准备金而受到央行的经济处罚。在这种情况下,存款准备金多余和不足的银行,在客观上需要互相调剂。于是,1921年在美国纽约形成了以调剂联邦储备银行会员银行的准备金头寸为内容的联邦基金市场。在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各国普遍强化了中来银行的作用,相继引入法定存数准备金制度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用规模的手段,与此相适应,同业拆借市场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运行与发展过程之后,当今西方国家的同业拆借市场,较之形成之时,无论在交易内容开放程度方面,还是在融资规模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拆借交易不仅仅发生在银行之间,还扩展到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从拆借目的看,已不仅仅限于补足存款准备金和轧平票据交换头寸,金融机构如在经营过程中出现暂时的、临时性的资金短缺,也可进行拆借。更重要的是同业拆借已成为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效工具。由于同业拆借的期限较短,风险较小,许多银行都把短期闲置资金投放于该市场,以利于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保持资产的流动性。特别是那些市场份额有限,承受经营风险能力脆弱的中小银行,更是把同业拆借市场作为短期资金经常性运用的场所,力图通过这种做法提高资产质量,降低经营风险,增加利息收入。
同业拆借利率与汇率变化同业拆借利率是一家金融机构将资金借给另一家机构时的价格,也就是银行间市场当中资金的使用价格,代表着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能够准确地反映出货币市场上短期的供求关系。同时同业拆借利率的升降,也会引导和牵动其他金融工具利率的同步升降。因此,它被视为观察市场利率趋势变化的风向标。而当同业拆借利率或者说市场利率产生变化的时候,会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吸引国际间的套息交易。当一国的利率降低的时候,可能会导致该国的资本流出,流向高利率国家。因而该国的外汇需求就会增加,同时国际资本项目收支顺差将会减少,进而本币会产生贬值预期,而这种预期变化在两国之间汇率有直接关系的时候就更加明显(例如香港和美国,港币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说到底,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还是两国间的利差变化,当同业拆借利率发生变化的时候,往往代表着资金供需的变化,同业拆借利率上升,利差减少,货币会产生升值预期;反之,则会产生贬值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