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複制跨境電商獨角獸SHEIN(即希音)的神話。
阿裏手握速賣通、Lazada、Trendyol劍指全球,騰訊控股Shopee在東南亞“大開殺戒”,字節跳動以TikTok強勢攪局……巨頭們紛紛向海外伸出觸角。
中商産業研究院預測,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将達15萬億元。據悉,TikTok電商在2022年上半年的商品交易總額GMV已超10億美元。
水寬魚大,出海俨然成新的風口。拼多多也按捺不住要添上一把戰火。
8月17日,據晚點Late Post消息,拼多多預計9月上線跨境電商平台,首站美國;模式将效仿SHEIN,正在全品類招商。
不過神話之所以是神話,或許正在于其*性。
01
“X項目”揭開面紗
據晚點Late Post報道,對于這個跨境電商平台,拼多多高度重視。
牽頭者是拼多多COO顧娉娉,負責美國市場招商工作的是趙佳臻和葡萄(花名),二人此前爲負責多多買菜多個省區的一級主管;新應用的廣告投放推廣仍由主站增長負責人吳垚帶隊,供應鏈由劉鑫琦負責。
跨境項目正式啓動于今年5月,顧娉娉、多多買菜和主站數位負責招商的一級主管奔赴歐美市場調研,了解當地倉儲物流、本土供應鏈、當地用戶消費習慣等情況。
這與此前志象網的報道不謀而合。一位接近拼多多的人士此前透露,拼多多爲此專門成立出海項目組,“是小範圍的,已經醞釀了3個月,直接是副總級别的在領導”。
得力幹将與公司元老之下,今年5月起,拼多多将近80名供應鏈員工挪去了廣州番禺。
一位跨境電商行業人士也稱這個項目已經在廣州番禺設立了辦公室,地點離SHEIN總部不遠。
“拼多多已經在挖SHEIN的員工了,面試要經過4-5輪不說,還會對SHEIN内部的工作細節問得非常詳細。”據億恩網報道,有獨立站賣家透露不少SHEIN員工已經接到了來自拼多多的挖角邀請。還有獨立站大賣員工表示已經拿到了offer。
“隻要是來自SHEIN的人都要。”在“20社”報道中,一名專注于跨境電商行業的獵頭表示,最近他接觸的候選人很多都收到了來自拼多多HR的電話,被觸達的員工感覺都不算良好。
原因是拼多多的HR不願意多談項目,隻透露了工作地點在廣州,是拼多多的全新跨境電商項目。但他也得知,拼多多在薪資方面給出的條件,确實非常優渥。
随後坊間傳聞,拼多多正在接觸華南地區的跨境電商大賣。一個側面參考是,早前有自稱拼多多新項目“多多跨境”的招商負責人在微信群中尋找客戶。
“主要招:服飾鞋包、箱包配飾、家具家居園藝、美妝、3C數碼等類目的商家或工廠。”上述負責人說道,“模式和多多買菜差不多,直接入我們國内倉,賬期大概15天左右,不需要運營技巧。”
這一點和SHEIN類似,賣家也隻需負責商品上架并将貨品發貨到拼多多指定的國内倉,平台來選品、定價和履約。
至今,這還是個鮮有人說得清楚的神秘項目。
據晚點Late Post,跨境項目在拼多多内部稱作“X 項目”,進展即使在内部仍高度保密,“這符合拼多多一貫的風格,各業務線主管隻需盯着各自手裏負責的業務,基層員工隻需完成分配的工作指标,少有人能拼湊出公司的業務概況,從而使該業務有高度保密性。”
有跨境電商的大賣接到了來自拼多多的聯絡,但他們也說不清這個項目的詳情,因爲對方隻是告訴他們,要開啓一個新的跨境電商項目,并沒有透露會以何種形式開展。深圳一位20億級跨境電商大賣家也有着相似的感受。
02
早有出海打算
拼多多意欲出海,市場并不意外。
數據顯示,我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6.7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2.5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6.9%。
▲跨境電商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圖片來自中商情報網。
其中,海外電商滲透率仍具較大提升空間,2021年東南亞國家零售電商滲透率基本不足5%,低于中國及發達國家水平。
也正因此,目前東南亞爲全球電商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2021年全球電商增長率Top10中,東南亞國家占50%,跨境電商增長空間廣闊。
巨大的市場份額之下,拼多多想分羹一杯實屬正常。與此同時,其正陷于營收、用戶增長全面放緩之困。
财報顯示,今年一季度,拼多多營收238億元、同比增長7%,但去年同期其營收222億元、同比增長239%;用戶方面,截至一季度,拼多多擁有活躍買家8.82億,與2021年底的8.69億活躍買家數相比僅增長1.5%。
▲拼多多近幾個季度營收增速變化。
國内消費市場大疲軟、拉新遭遇天花闆,拼多多駛進“減速帶”,尋求新增量成爲當務之急。
事實上,早在2016年12月,拼多多創始人黃峥便将海淘業務視作拼多多的重要發展項目,系統對接了主流保稅區的海關、國際海外直郵物流公司。
2018年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拼多多方面表示将啓動“國際直通車”計劃,3年招募50萬家海外中小商家入駐,首批合作商家主要來自東南亞、日本和韓國等地。
截至發稿,拼多多官網首頁仍有“入駐多多國際”的入口,“免保證金”“流量加權”“專屬标志”等标語搶眼。
在拼多多APP上,也有“海淘”的入口,覆蓋箱包配飾、母嬰兒童、數碼電器、彩妝香水等10個品類,标注着“100%*,假一賠十、全球直采、售後無憂”等字樣。
在中東、歐洲等地區異軍突的跨境電商平台“VOVA”,還被外界認爲是存在拼多多背景。
同樣主打低價,VOVA的APP前端界面與拼多多相似,辦公地點還在同一棟樓,均位于上海長甯區的綠地商務大廈,甚至其樣品部地址都與拼多多之前的地址相同。
此外,拼多多董事長陳磊還曾是VOVA運營主體“蘇州樂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方。
巧合太多,以緻盡管VOVA已經落幕,拼多多也早在多年前便撇清了雙方的關系,但依舊有知情人士言之鑿鑿稱“VOVA就是拼多多的跨境電商平台”。
03
跨境電商生意不好做
對于拼多多跨境的*站,除了美國這一說外,還多有猜測其此次遠征之地會選擇東南亞,源于其正與大本營在此的極兔速遞對接中。
但不管如何,這塊電商藍海早已擠滿了野心勃勃的互聯網巨頭。
背靠阿裏巴巴的Lazada、流淌着騰訊血液的Shopee、字節跳動的流量巨頭Tik Tok、年營收百億的獨角獸SHEIN……分食者衆多,拼多多如何紮根海外市場?
“以拼多多在國内的定位,其跨境電商平台大概率還是會主攻低價、覆蓋全品類的。”有業内人士猜測。
由于當地消費水平的制約,東南亞用戶對性價比更爲注重,而這恰是拼多多所專注的長處。
深耕國内下沉市場多年,拼多多不僅深谙低價、算法和社交裂變三大關鍵法則凝聚高粘性用戶,還吸引超過860萬名白牌、品牌商家,累積了在物流、倉儲以及支付等多方面的經驗,電商基因強大。
将國内的打法改良适用于海外?一位出海營銷操盤手表示,“以拼多多在供應鏈方面的管理能力,出海做生意不難,難就難在一個新的平台要怎麽去獲取流量。”
就早前不少大廠的出海數據來看,其最初的流量少得可憐不說,還很燒錢。此外,以美國爲首的國家,對于大平台的認可度并不如國内市場高,他們更喜歡在獨立站上購買、消費。
但就算解決了流量這一關鍵環節,拼多多這一套打法未必能在海外行得通。
2021年12月,字節跳動推出面向歐洲市場的獨立綜合電商平台Fanno,以“高折扣+低價格”的策略吸引用戶,一度被跨境電商圈視爲“海外版拼多多”,卻也逃離不了流量噩夢。
上線不到半年,背靠TikTok巨大流量池的Fanno傳出關停的消息。據藍海億觀網消息,Fanno是被字節内部淘汰的,項目組已于今年4月解散,連負責人也已經離開。
目前Fanno的APP仍能正常打開,但一些迹象透露了Fanno地位的降低,譬如原本高頻率叠代的APP版本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更新。數據平台Silimarweb顯示,Fanno在4月的流量相比3月出現明顯減緩。這也被業内人士解讀爲,官方可能放棄了對它的運營,不再爲其注入流量。
價格低、單量少,Fanno賣家反映幾乎沒有利潤可言,盡管平台買單補貼部分費用也難以爲繼。
也有平台賣家指出,平台關停的原因是字節隻擅長搞流量,對于電商配套的服務體系較爲生疏,尤其是和跨境電商環環相扣的物流、倉儲以及支付等多重層面。
簡單來說,跨境電商的難度被低估了。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