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是人類未來還是一場投資騙局?
關于Metaverse的話題總是争議不斷。AI調試員、捏臉師、VR建模……圍繞元宇宙興起了很多新職業,有公司動辄給元宇宙工程師開出年薪百萬的邀請券。說到底,元宇宙是什麽?你可能會想到與現實世界相映射的虛拟現實、VR設備和動作捕捉技術、沉浸式體驗與交互……
盡管這個概念聽上去還有點虛無缥缈,但已經有很多新潮的年輕人和它初步接軌,通過VR設備摸到了元宇宙的門票,提前體驗到未來科技世界。
「後浪研究所」找到了4位初步體驗過元宇宙雛形的年輕人——
有人在VRChat(一款多人在線虛拟現實遊戲)裏開展了一場大型社交實驗;
有人用VR設備搞三維繪畫,在元宇宙中做*的藝術家;
有人使用動物的虛拟形象做直播,從素人動畫師晉升網紅主播;
也有人找到了一款能模拟五感的元宇宙登入門設備,在VR遊戲世界裏率先感受到頭号玩家式的多人“綠洲”……
一位受訪者告訴我們:“虛拟現實的體驗感很奇妙,是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在此,我們也隻是盡可能還原他們身處虛拟現實中的所思所想,希望能給完全不了解元宇宙的後浪們一些啓發。
多人VR遊戲,
可能是元宇宙的雛形試驗場
奶牛貓 26歲 後浪觀察員:
前幾天,老闆通知我有個機會能上班摸魚玩遊戲,還有這種好事?
這次我們受邀體驗的是由STEPVR制作的【國承1号GATES01】,當天去商場的人還是挺多的,中庭擺放了4台機器,可以多人聯機實時遊戲。玩家腳下是一個360度環繞式的萬向跑步機,能朝着不同方向随意行走,穿戴好VR設備,戴上眼鏡就可以進入遊戲世界了。
作爲賽博朋克和廢土美學的忠實愛好者,我首先要體驗一下VR遊戲界公認的天花闆《半衰期:Alyx》。剛進入VR世界,我先花了點功夫去适應我在虛拟世界中的外觀,有點像把意識投影到另一個世界,這讓我想起《攻殼機動隊》裏素子的意識被植入到義體中,需要花一段時間來訓練自己,用意識操控這個身體行走。
在VR世界裏也是,我的身體想往左走時,好像有一堵無形的牆阻攔,讓我不能很自如地調整自己的虛拟世界中的位置,可能現實世界裏移動兩步,虛拟世界裏隻能移動一步,隻能慢慢訓練着操縱身體向前。
在遊戲裏*的感受是,VR開放世界能帶來非常強烈的“臨場感”。我可以操作手柄來拿起物體,場景中能想到可以交互的東西都能給我驚喜。像是用粉筆在黑闆上亂塗亂畫、喂魚、破壞地上的紙箱子,這些行爲都和主線劇情毫無關系,但我都可以試着去和這個世界産生互動。
盡管主機上的3A大作視覺表現也很震撼,但在平面的載體上,始終有一種在呈現他人故事的感覺,沒有打破那一堵牆。虛拟現實會讓我感覺,這個限制被撤銷了,我仿佛就置身于另一個空間。
據說Alyx這個遊戲是沉浸式單機,不眠不休也得玩上半個月,我在裏面待了1個小時,人已經累麻了,真的像在廢墟裏爬上爬下了半天,很懷疑這是個運動遊戲。
随即我火速放棄單機,聯機才是VR遊戲的精髓!多人遊戲裏有一項《鱿魚遊戲》可以體驗。“1、2、3木頭人”,在音樂響起的時候可以往前走,歌聲一停必須保證原地不動,誰動了就會被擊殺出局。
這個場景做的非常陰間,前方一個巨大的小女孩,我的巨物恐懼症和玩偶恐懼症都被喚醒了,站在起跑線上完全不敢動。過了一會歌一響,旁邊就有人開始跑了,我也拼了命往前跑。在這個遊戲裏我是沖的最快的一個,跑一會就要回頭看看我後面的人是不是已經趕不上我了,結果一激動歪了頭,直接被系統判定爲死亡。
上個遊戲都是單打獨鬥,之後我又試了試有隊友的CS GO 2v2對戰模式。和平時聯機玩吃雞、打*不太一樣,在一般的多人遊戲裏,和隊友的溝通僅限于聲音,并且你能看到對方的行爲動作也是受限的,隔着屏幕,他隻能做出系統設定好的行爲。而在多人VR遊戲中,隻要動作捕捉技術足夠成熟,對方的行爲可以一比一地投射到虛拟空間中來,我能及時得到他人的反饋和回應,這種即時反饋會讓我覺得更有“團隊”的感覺。
比如我找了一個掩體蹲下,隊友也在一牆之隔的地方和我比了個手勢,示意可以沖一波了。如果是普通聯機打遊戲,我們隻能通過語音來傳遞信息。但在現實世界裏,人與人的交往和情感聯結更多是通過非語言動作來建立的,比如肢體動作、微表情、無意識的行爲構築的*印象,在VR遊戲裏,這些語言之外的信息就能進入你的腦海,更好地構成人和人的連結。
遊戲是第九藝術,它融合了文字、圖像、聲音等不同載體,再加上交互的要素,能夠*化玩家的參與感,VR遊戲則是在這基礎上更進一步,給現實一種别樣的展現方式,讓玩家有機會在虛拟世界裏體驗“*人生”。雖然元宇宙的概念講的都很龐大,但作爲一個遊戲愛好者,我覺得元宇宙就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參與的大型在線實時VR遊戲,多人VR遊戲就是元宇宙的一個雛形試驗場。
就像2D電影慢慢進化成3D,再變成會動的4D影院、甚至是加入真人互動表演的5D影院,未來的元宇宙在視覺體驗之外,或許也會逐漸叠代升級,慢慢把嗅覺、味覺、觸覺等五感豐富進來。
虛拟現實模拟的不止是場景,還有無限變量的AI與人,這背後的模型是相當複雜的。畢竟,想要實現《頭号玩家》裏的綠洲世界,一定不能讓人出戲,要攻克的技術難關還有很多很多。
在VRChat裏體驗元宇宙社交,
隻有夠搞怪的人才能獲得關注
Jason 21歲 西交利物浦大學 :
藝術與科技專業在讀生
我接觸VR有兩年時間,因爲我的大學專業就是做和VR相關的開發研究,平時在VRChat上挂的時間比較長。
我們學校有一門課叫互聯網藝術,要做一項課題研究。我很好奇——爲什麽虛拟偶像在現實世界中會受到歡迎?可能是因爲,他的行爲不受現實身份約束,能做出很多現實人類無法實現的事。那如果反過來思考,一個正常人進入虛拟世界,虛拟人會怎麽看待我們現實中習以爲常的事呢?
于是我就做了這個項目:挑戰在VRChat裏面像現實中的人一樣生活24個小時。我需要一直戴着VR眼鏡,正常地睡覺、看書、吃飯、健身,看看虛拟世界的人對于這些現實行爲會有怎樣的反應。
在構建外觀時,我盡可能還原了真實的我,然後拜托同學做小助手,協助我從起床開始錄制我在現實的這一天,再通過遊戲内相機記錄我在虛拟世界的行動。
一天下來,長時間佩戴VR眼鏡引起了很嚴重的眩暈,并且因爲視線被遮擋了,嗅覺、觸覺等其他感官被增強了。雖然我調整到了AR模式(指空間和現實一比一還原),但在做鍛煉、吃飯時,還是會被各種現實條件妨礙到,這讓我覺得虛拟空間不是那麽令人舒服。
結束實驗以後,我感覺META提出的概念“讓人們習慣于在元宇宙裏度過時間”,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還是很難達成的。這個VR世界不适合長時間呆在裏面。
再來說說我在虛拟空間裏的社交觀察吧。我發現——在虛拟社區裏,正常的行爲反而是無法引起注意的。劉畊宏的健身操《本草綱目》前段時間還蠻火的,我感覺跳這個舞應該會比較顯眼。但其實,我在虛拟世界裏跳舞,對于路過的人來說沒有任何吸引力,全程無人關注。
可能在虛拟世界裏,我們要做出一些更出格的舉動才能博得他人關注。有的人會切換角色建模,把自己變得奇形怪狀的,或者有人帶一個非常大的音響,放一些搞怪整蠱的音樂——越有梗的東西才越受歡迎。
如果不是爲了課程作業,我平時自己玩也會用一些奇怪的模型,比如孫紅雷買瓜騎摩托車那個造型,越搞怪我用的越多。虛拟外觀有一個符号性,能展現對方是一個什麽屬性的人,在互聯網語境下,看到你的外觀,可能對方就懂了,哦,這是同類。
我把這段體驗視頻傳到B站上,最出圈的是我在VRChat裏睡着的鏡頭。當時我在現實中睡着了,在虛拟世界裏就是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旁觀的人就會湊過來看看,覺得我“死了”或者是在“擺pose”。這段時間湊過來觀察我的人是最多的。
雖然在國内VR還沒這麽火,但在國外,VRChat已經成爲一種生活方式,談不上人手一台,但基本每2-3戶人家就會有一台VR設備。有個海外的紀錄片導演就在VRChat裏做人類社交觀察。他提到,有人進入虛拟空間是爲了找尋社交,有的人進去是爲了逃避社交,還有就是希望能跨越時間和空間,與親密的人在一起。
大家都通過一個虛拟化身交流,隻有聲音和動作的溝通,不會有其他現實條件的影響。假如在現實生活裏,一個流浪漢和一個富二代能有什麽交流嗎?應該連機會都沒有。但是在虛拟世界,你就可以通過改變虛拟外觀來建立自信。根據我的觀察,虛拟世界的用戶确實都更開放一些。
我之前進過一個坐标英國的房間,本來是想進去練口語的,那裏有個人在現實中是舞蹈老師,他在虛拟現實裏就建了一個專屬教室,很多人聚在一起找他學跳舞。我也進去學了一下,他真的會像現實中的舞蹈老師一樣走到我身邊,親切地指導我動作,其實,他可能在幾萬裏外和我隔着一片大洋,這個感覺還挺暖心的。
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元宇宙社交,擺脫時空限制,讓那麽多人能在一起做同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這種時候,我能更強烈地感受到人與人的連接。
虛拟主播的世界裏不看臉,
比的是有趣的靈魂
平頭哥 29歲 虛拟主播 :
我是個做動畫的,直播經驗爲0。因爲我們做的是原創動畫IP,有很多動物形象,所以2020年初,我們就開始嘗試用動物形象做虛拟主播。
原本,這些角色隻能在大熒幕上跟大家相見,和觀衆之間沒有互動,隻是單向輸出。但我們做成虛拟偶像,就可以把它們拉到現實世界,和大家近距離接觸,虛拟主播吸引粉絲的速度比我們原先做視頻要快很多。
我們用的是邁塔星(iMetaStar)提供的虛拟人動捕設備,能及時捕捉到中之人的面部表情和微動作。直播時,這些動物形象基本都是由團隊員工來演繹的,還有一些是配音演員來做。
中之人的個性,和虛拟動畫形象之間都會有一些貼合的部分。拿我自己來說,平頭哥擔任了一個吐槽角色,我本人也比較情緒化,這可能是相似的地方。我們還有一個老虎的形象,它體格很大,特别會川劇變臉,團隊裏恰好也有個員工,說話很慢、有點胖,很愛吃,很貼合這個形象,于是老虎這個角色就交給他來演繹了。設置這期直播時,我們也會圍繞美食和減肥的話題。
我沒想到,老虎哥平時挺内向的一個人,後來直播效果能那麽好,隔着屏幕他就會很自然地和大家侃,說直播前剛吃了二斤肘子,怎麽還餓呢。觀衆們看這個憨态可掬的老虎,覺得他本人的個性也很親切,喜歡看他聊天。
這時我就發現,做虛拟主播,更容易把内心的感受明顯地表現出來。我本人生活裏也是個社恐,但在直播的時候,我會變得更大膽,很多情緒我都敢釋放出來。
要是在現實裏,大家都很拘束,我會擔心我的面部表情誇張一點,反應過度了,觀衆不會覺得我是個精神病吧?但你套一個動物的皮,這一切好像又合理了。我就很習慣連麥的時候瞪大眼睛,哈喇子流一身,表達我激動的心情,這些誇大是可以被接受的。
而真人出鏡直播,要考慮的就太多了,你随便說點什麽,被人扒了個料,塌房了,從業生涯就毀了。虛拟直播裏,我表達一些真想法、假想法都沒有束縛。有的時候我會在直播pk裏罵人家,可能我心裏并不是想貶低他,但出于我的人設要求,我得表現成一個伶牙俐齒說話帶刺的人,這些“假想法”我就會更自然地脫口而出,搞一些節目效果。
你就想,你要是個虛拟人,你在說話時就沒那麽多包袱,它跟現實隔着一道線呢,就算是被扒了皮,大不了我再換一個形象不就完了?
很多素人都有想把自己展示給更多人的訴求,但是囿于容貌焦慮、或者各種現實因素,大家不敢出鏡。套一個虛拟的外皮,這些包袱就都沒有了。
其實大部分人臉長得都是很一般的,世界上沒有機會給這些臉長得一般的人,因爲*印象永遠是從視覺上産生的。在過去直播間裏刷到,*眼沒吸引到你,你可能連一秒鍾都不想聽就直接過去了對吧?但現在我們可以在虛拟形象上給他們提供幫助,彌補這個*印象。我本人長得不好看,用平頭哥的形象,我就直接放飛自我,可以自由地做很多事情。
我們團隊也會承接一些給素人設計虛拟形象的工作,會先了解你這個人,再反向去給你設計一個加分形象。這個想象空間是很大的——過去直播裏,你隻能看到男人、女人和人妖,但隻要你的CG技術過關,你想演一個毛茸茸的小貓、演個香蕉,演個機器人,這都完全沒問題。
未來元宇宙,*眼看上去大家都是很可愛的虛拟形象,那你就必須在有趣的靈魂上更有競争力才行了。反而是那些純純靠臉吃飯的主播,在未來可能會受到沖擊。而有才華的人,一旦克服了*印象這一關,那前途不可估量。
在三維空間裏玩2D繪畫,
做*的藝術家
阿林 31歲 7年老VR玩家:
我是一名7年的VR老玩家,業餘時間也喜歡繪畫,最近兩年,我想嘗試一下在虛拟現實空間裏做繪畫。
VR繪畫的感受真的很難拿語言描述,還是推薦有條件的朋友親自體驗一下。首先,有一台VR設備,戴上眼鏡、拿好手柄,加載畫闆後,歡迎你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在VR空間裏,就像被投擲在了一個球體的正中央,周圍都是漆黑的黑幕,然後,你可以自由地在這個“球體”裏創造。因爲場地有限,我基本是站在原地或坐在椅子上,通過兩個手柄來控制自己移動,但如果現實中的場地無限大,你也可以不需要手柄控制,隻要自己在現實世界裏随便走就好了。
新手*次進虛拟空間裏作畫,真的像《2001太空漫遊》一樣體驗到了“升維”的感覺,從二維理解三維。
這麽說可能有點抽象,舉個例子吧。假如你想在紙上寫一個“好”字,在虛拟空間中寫一個平整的字是很難的——你是在3D世界裏寫,能從各個平面看到這個“好”字。就像是一張剪紙,你剪了一個“好”字,徒手拿在空中,從各個角度看,這個字都不是在二維空間裏的。
聽上去有點像3D建模,但其實也不一樣。建模本身是立體的,但VR繪畫是在3D的空間裏做2D的畫。你可以想成你撕了很多小紙片,把這些紙片粘成一個立體的東西,這些紙片的大小、形狀、顔色、空間排布都由你來定奪。
我能用手柄在空氣中作畫,畫闆配置了不同的筆刷效果,扁平的、立體的、心形的、波紋的、潑墨的什麽都有,還可以選不同的顔色,那些會閃閃發光的熒光色、立體*,都能自由使用。
而且,我還可以控制自己在這個虛拟空間裏的大小。我可以把自己放大成一個巨人,把一座大樓放在我的視角下方,用一個俯瞰視角去畫一整排高樓,也可以把自己縮小成一個芝麻,站在荷葉上去畫一個露水。你當恐龍的時候,可能留下了一個腳印,等你縮小成螞蟻,那看起來就是一片海洋。
VR繪畫作品完成後,想要原汁原味地感受這幅畫,就必須進入VR空間觀看,否則旁人隻能通過MR視頻去體驗(指把作畫者本人投影到虛拟環境裏,讓沒有VR眼鏡的人看别人表演,也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我的上一幅VR畫作小黑曆險記大概花了10多個小時,錄視頻還要額外花點功夫運鏡、整理,就像在虛拟空間裏拍一個藝術紀錄片,整個工期下來也有14、15個小時了,一整周斷斷續續都投入在這一幅畫上。
VR繪畫給了我們這些原本0繪畫功底的人一個創造的機會,讓你體驗一下當造物主的樂趣。而且,它未來的發展是很有前景的。現在的平面繪畫已經能逐漸被AI替代,AI也能模仿人的畫風,人工都審核不出來。
我想做一點有創造性的、不可替代的藝術,VR繪畫就是這樣的,它不止是一個作品,還具有商業表演性。展示一副VR繪畫時,就需要把畫家本人和這個場景融合在一起,觀衆能實時看到我的創作過程,那種表演性是AI不能做到的。
現階段,它還是少部分人在玩的一個東西,國内的VR藝術家*,它還會有很龐大的商業需求,将來也許能變成我的一個小衆副業。
在未來,元宇宙裏“搞事情”也将不止是頭部玩家的快樂,它也能逐步從商用進入家庭,讓普通用戶也能通過最小的消耗成本進入虛拟現實的世界,體驗多人同時在線的實時社交場合。
作爲國内VR領域的早期探索者,STEPVR在北京推出了全球*元宇宙等入門産品——國承1号(GATES01),在約3平米的小空間内,即可登錄虛拟現實世界,體驗肆意馳騁的快樂。
最近,在北京西單大悅城B1層中庭,STEPVR快閃店上線,8月18日-8月23日,任何人都可以免費體驗,随時登入“元宇宙”。
在這裏,你可以社交、玩耍、上天入地,和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建立聯系。頭号玩家這個願景,或許沒有那麽遙遠。
不過,當虛拟外觀可以自定義、無限複制,虛拟場景無限趨近于真實後,我們還能做出哪些改進,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呢?元宇宙發展到最後,可能還是一個樸素的哲學問題吧。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