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任正非在内蒙看了一次歌舞表演。
過去的幾年裏,他經常半夜吓醒,華爲每個月都要發幾億的薪水,萬一有一天發不出來怎麽辦?
同行在搶食市場,對危機的擔憂,把任正非壓到抑郁。直到他在内蒙,看見唱歌跳舞的蒙古族姑娘。那天他流了很多淚,滿腦子隻有一個想法:
“她們那麽貧困,卻那麽熱愛生活,爲什麽我還活不下去?”
後來他常常告訴别人,華爲的成功沒有戰略,就是想要活下去。活着,就是成功。
01 現金流就是棉襖
8月22日,華爲在内部論壇發布了一篇文章:《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
文章很長,但最醒目的一條是:未來三年,活下來是華爲最主要的綱領,要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
任正非的話,敲痛了每一個人:如果華爲這樣的企業都隻求活着,我們應該怎麽辦?
由于衆所周知的原因,近幾年的華爲确實活得有點艱難。
今年3月28日,華爲公司副董事長孟晚舟直言:2021年是華爲“承重”第3年。
根據華爲公布的數據顯示,華爲營收已經連續兩年下降。2021年全年營收爲6368億元人民币,比2020年下降28.6%,相當于2017年的水平。2022年上半年營收3016億元人民币,同比2021年下降5.9%,淨利潤率由9.8%下滑到5.0%。
在三大核心業務上,華爲2021年的企業業務營收1024億元,同比增長2.1%;運營商業務營收2815億元,同比下降了7%;真正讓華爲營收劇降的是包含手機、電腦等在内的終端業務,它的營收2434億元,幾近腰斬。
自從遭遇制裁後,華爲終端業務的營收就一直下滑,手機業務的下滑最明顯。
根據Omdia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華爲手機出貨量爲1200萬部,在全球市場占有率爲3%,市場排名已跌出前五。而在未被制裁前,華爲手機全球出貨量一度登頂*。
但與劇降的營收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華爲的研發支出不降反增。2021年,它的研發投入達1427億元,再次創造新高,位列全球研發*榜*名,僅次于谷歌。
營收降低,研發支出反而增加,華爲的财務壓力顯而易見。這也是任正非特别強調現金流的原因。
爲了主動應對壓力,從2020年起,華爲就開始了瘦身。
2020年11月17日,華爲正式宣布出售榮耀,在深圳國資委與30多家渠道商合作夥伴的幫助下,榮耀在次年1月1日完全獨立,并順暢正式運轉。
通過這場忍痛割愛的交易,華爲一方面幫助榮耀擺脫了被制裁的影響,得以涅槃重生;另一方面華爲一次性收到100億元人民币的定金,而這100億元,還僅僅是個開始。
根據華爲2021年的年報顯示,除榮耀外,超聚變數字技術有限公司也被華爲出售,最終共獲得574億元的營收。
這不是華爲曆史上的*個冬天,也不是華爲曆史上*次瘦身。
2002年,任正非就曾在《華爲的棉襖就是現金流》中提到:我們現在賬上還有幾十億現金存着,人家給我們送來的棉襖,夠我們穿兩年。
02 華爲的寒冬歲月
任正非提到的棉襖,來自一樁“瘦身”交易。
2001年5月,華爲以7.5億美元,将承載通信電源業務的安聖電氣賣給了美國艾默生,成爲當時國内*的一筆交易。
這個幫助華爲度過難關的重要舉措,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幾乎無法理解。
1999年底,華爲赢得了3億多元的GSM合同,在移動通信領域一戰成名。2000年,華爲年銷售額達220億元,淨利潤29億元,成爲全國電子産業的新晉龍頭。
就在華爲員工沉浸于勝利與喜悅中時,任正非發表了《華爲的冬天》,他在其中直言: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麽榮譽感、自豪感、隻有危機感!
這個發言,被當時的人們解讀爲一種過度謙虛。然而後面發生的事實,很快就證明了任正非的焦慮并非毫無根據。
2001年,被譽爲“任正非接班人”的李一男創立港灣網絡,在拿到美國華平、淡馬錫等機構近億美元的風投後,開始要和老東家同場競技。
由于李一男對華爲的産品和優劣勢十分清楚,港灣網絡在市場上迅速攻城略地,屢屢奪标,銷售額很快破億。
随後,李一男還利用高薪、期權各種誘惑,挖走華爲上百号核心研發人員。
随着2002年互聯網泡沫的破滅,華爲業務本就遭受影響,再加上李一男的“帶頭”效應,那段時間,很多曾經的華爲員工喊着“資本早期是肮髒的”的口号,逃離華爲創業,再運用華爲的技術、華爲的運作方式,來蠶食華爲的市場。
2002年,華爲曆史上出現了*次負增長。這正是任正非常常吓醒的那段歲月。
苦難接踵而至,2002年12月,通訊巨頭思科提出華爲侵犯了其産品知識産權,要求華爲承認侵權、賠償,并停止銷售産品。
随之而來的是美國媒體輿論的打壓,“侵權幾乎是中國企業的标配”,美國業内一緻認爲華爲偷了思科的技術。甚至在國内,不少知名媒體也都傾向相信了思科的論調。
2003年,衆多歐美市場客戶都暫停了與華爲的合作,再加上李一男的蠶食,華爲被推到了危機邊緣。
正是出售安聖電氣這個讓人無法理解的操作,讓華爲有了足夠的現金流,從而在互聯網泡沫和危機中熬了下來。在《華爲的棉襖就是現金流》中,任正非對這筆7.5億美元的現金流大爲稱贊。
2003年10月,思科對華爲的指控終得“平反”,思科與華爲達成和解。2006年,李一男重新回到華爲擔任副總裁。
曾經有評論稱任正非是*性格沖突的人,“順風順水時充滿危機意識,身陷絕境之後,又表現出無可救藥的樂觀。”
這讓任正非顯得很不同,甚至可以說跟大多數中國企業家的模式都是反着的。大多數人低谷時垂頭喪氣,但他卻越是低谷越是鬥志昂揚;大多數人高峰時鬥志昂揚,甚至耀武揚威,但他高峰時卻總如履薄冰,寒氣傳遞。
上世紀九十年代,華爲曾因一次豪賭,付出慘重代價。以至于朱镕基總理托人帶話給任正非:“在技術上要創新,在經營上要穩健”。
至此之後,華爲再也沒有冒過類似的風險,憂患意識也深入任正非與華爲骨髓。
03 活下來就是成功
2004年的華爲,已經成功清理了内憂外患。然而當年第三季度,任正非卻又一次表示,“華爲要注意冬天”。
這一次,沒有人再認爲,華爲是在“過度謙虛”。
由于過去幾年行業價格戰的影響,信息産業已經轉變成低毛利率、規模化的傳統産業。
兩年後,華爲再次主動聚焦瘦身,将華三H3C公司2%的股份轉讓給3Com公司。2007年3月,華爲又将其所持有的華三49%的股權也賣給了3Com公司,轉讓價爲8.82億美元(約55億元人民币)。
這一次資産出售,再次讓人難以理解,畢竟在2007年,華爲已經以125.6億美元的實際銷售額,成功跻身全球電信設備商前五。
現實再次證明了任正非的正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到來。年底,任正非第三次提及“冬天”,并提醒員工“經濟形勢可能出現下滑,希望*幹部要有充分心理準備。也許2009年、2010年還會更加困難”。
不過,因爲華爲的主動瘦身與經營調整,即便在全球經濟疲軟的環境下,華爲仍在全球市場上實現了穩健增長。
2008年,華爲全年的合同銷售額達到233億美元,較之2007年同期增長了46%,其中來自海外市場的貢獻占到75%。
任正非第四次提及“寒冬”,已經是2016年了。那一次,在回顧了過去幾年的成績後,任正非話鋒一轉,直指華爲面臨的危機,并強調“金融危機可能即将到來,一定要降低超長期庫存和超長期欠款。”
一句話,還是加大對現金流的重視程度。
此時的華爲,其實正處于高速成長的時候。2016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顯示:1到6月實現銷售收入2455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40%;營業利潤率12%。
這一次,不但沒有人再提“過度的謙虛”,反而有很多媒體提出“更深層次的警示和感悟”。
那一年,也是特朗普上任的*年。當任正非提出“寒冬”前夕,美國開始高呼“制造業回歸”、“貿易保護”等口号。
後面的事情,所有人都很清楚。
2018年,孟晚舟被加拿大扣押。2019年,華爲被美國以各種理由列入出口管制名單。2020年,華爲被禁止使用美國的芯片設計軟件,禁止台積電等芯片加工企業爲華爲生産芯片。
任正非開始在各種場合反複強調:“我現在想的,不是企業如何去實現利潤*化的事,而是考慮企業怎麽活下去,如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争力的問題。”
在經曆數次寒冬後,華爲始終在頑強地活着,并且越活越強大。
根據Dell'Oro集團的數據,按銷售額計算,華爲2021年占全球通信設備市場28.7%的份額,同比增長7%,位居*,比*名的愛立信高出近一倍。
在核心競争力上,華爲于今年5月公開了芯片堆疊封裝技術的相關專利,華爲已經在逐步突破美國的圍堵。
在華爲成立的35年間,寒冬被反複提了幾次,危機也始終在變。但在華爲,卻有三樣一直不變的東西:
一是任正非的憂患意識,二是對現金流生命線的重視,三是活下去,活得更好的信念。
踩着悲觀主義的地,去捅樂觀主義的天。先活下來,再去成功。這就是華爲身披寒氣,穿越每個冬天的秘密。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