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峰會10月底落幕,各國歐盟領導人同意應對能源危機問題,亦将實現降低價格、保障供應安全及減少需求的3大目标。
備受能源價格飚升困擾的歐元區經濟能走出陰霾嗎?
能源價格自俄烏戰事後上升,尤其是天然氣價格,使高度依賴進口天然氣的歐元區通脹攀升。歐洲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份能源價格按年升幅達40.8%,是連續18個月錄得雙位數升幅。整體消費者物價調和指數(HICP)再創曆史新高,按年升10.1%。雖然今次各國願意共同解決能源價格上升問題,但能源供應及通脹高企料踏入冬季後将會具更多不确定性,加上控制能源價格隻是解決歐元區經濟困境的開端,因能源價格上升而帶來的後遺症預期未能一時三刻解決,短期歐洲經濟未能現曙光。
截至10月25日,彭博預測歐元區今年國内生産總值(GDP)中位數爲3%,明年GDP爲-0.1%。能源成本持續上升影響歐元區制造業生産和需求下降。9月份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48.4,主要經濟體德國的PMI亦僅得47.8,創2020年6月以來新低。
雖然歐洲經濟活動已逐步重啓,但在地緣政治緊張和供應鏈受阻的背景下,料将拖累歐元區經濟前景,尤其制造及建築業的生産成本将大幅增加,損害企業盈利,甚至令當地面臨「去工業化」挑戰,将使經濟衰退風險升溫,但歐央行堅持緊縮貨币政策以壓抑高通脹,可惜央行加息步伐仍落後于美聯儲,使歐元持續承壓,預期第4季歐元兌美元于0.94至0.99區間上落。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