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望美聯儲議息之際,加上美股步入業績期,多家美國科技巨企将會出業績,合占納指逾40%比重成分股,每到業績期,不少朋友都會表示擔憂,擔憂所持股票業績不似預期,或會爲美股帶來波動,又或擔心業績「見光死」的情況,那麽我們究竟是否需要先行食糊,待業績公布後再謀定向?
業績前先行離場的做法也是人之常情,沽貨離場便不用承受績後股價下跌的風險,可是凡事都有兩面,清了貨不等于便沒有風險,也要承擔績後股價上升風險。若然績後攀升,那又應該怎麽辦?升至甚麽水平要追貨?若然到時又不敢高追,便會白白錯失了往後的升幅。我們需要明白市場從來不是這麽簡單,業績怎樣才是符合預期?業績符合預期便奉旨會升?這隻是大家一箱情願的想法,市場往往有自己的節奏,事實上股市升跌隻在乎購買和沽售的力量,那一邊比較強?業績本身根本不是重點,市場對業績的反應才是最重要,似乎我們又不需要過分憂慮。
我們也不妨回想一下,過往牛三時,市場要升的話,即使充斥各樣壞消息,市場仍可以「壞消息當好消息炒」,繼續上揚;相反,市場上也常常出現業績勝預期,即使業績亮麗股價卻仍要下跌的情況。事實上,要在投資市場緻勝,從來都不是人雲亦雲,與其憑感覺猜測未來的走勢,不如客觀地觀察市場的走勢,如果市場真的那麽差,股價自然會跌,當跌穿止賺止蝕位,我們謹守策略執行沽貨,那麽其後再大跌也與我們無關;相反,如果股價一直都沒有跌穿位,持倉沒有進一步下跌,限制了向下的風險,那又爲何總是擔憂害怕呢?所以不要讓自己的情緒來影響操作,徒然預測和憂慮業績,倒不如跟從市場真正的方向順勢而行。
至于港股,近日曾單日升逾800點,可是恒指仍隻是處于19400的水平,筆者并不是看淡港股,隻是一向強調汰弱留強,當然選擇更容易獲利的強勢市場,放眼美股市場。筆者向來面對業績期都是以不變應萬變坐定定,既然定好策略,便緊跟自己原本的策略,個股跌穿7月頭低位便減半,若然沒有跌穿位便繼續坐,控制好向下風險,不會因爲擔心業績期便貿然多手減注,隻要平常心按着策略執行便可。
我們無論何時我們都要做好風險管理,準備萬全的策略應對市況,想好升和跌分别要怎樣做,确保搏錯輸少少搏中嬴多多,盡量減低情緒影響而犯下大錯的機會,确保在轉勢時仍能全身而退,自然不會在升市中不斷擔憂害怕,避免稍有風吹草動便會被震走,才能夠安心地真正坐大浪,而不會因爲擔心恐懼情緒便輕易做出沽貨的決定。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