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擴大國内需求,提振汽車、電子産品、家居等大宗消費;适時調整優化房地産政策等。港股走勢轉強,原本市況疲弱徘徊于19000點,突然數天抽升至20000點之上。有些朋友看見港股重拾動力,而美股又在高位,擔心迎來跌勢,加上被稱爲「女股神」的Cathie Wood近期沽售美股,那麽是否應該減倉美股而轉戰港股?
筆者并無意這樣做,美股升勢亮麗,既然持貨更強更靓,又爲何要離場呢?這隻是大家的心魔:升得高便會跌,落後的升上來,便感覺越低就越安全,認爲需要轉過去。短時間一些落後的個股有機會快速上揚是不足爲奇的,但我們是否要求每一段升勢都要捕足?很多朋友無時無刻都想捕捉最有動力的,落後又炒、領先又炒,當然能夠全部捕足是最理想,但很多時卻因此錯走失了強勢的升浪,筆者也自問沒有這般身手。正所謂「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實際上全球最頂級的投資者也不是靠不斷炒出炒入而緻富的。如果不是用炒賣投機的角度,而是用投資好公司的角度,永遠都是選擇一些表現較好的公司去投資的,而這些往往都是會在股價上會反映,因而強勢股往往都是越升得有,既然已經坐住啲最強的,爲何又要放棄呢?
有些朋友或因筆者認爲港股市場弱勢,便認爲筆者看淡港股。筆者很早便認爲市場步入牛市,又怎會忽然變成了看淡呢?筆者主要持倉美股,隻是由于無論美股、歐股、日股不同市場均處于接近頂位,而且屢屢破頂,可是港股在過去十多年都仍然隻是在一定區間水平上落,即使近期重拾升勢,仍然都是接近低位,環球股市卻是越升越有,不斷攀升高位,很多股票破頂,港股卻僅在20000點上上落落,确是相對弱勢的市場,持倉更強的市場并不等于看淡港股,隻是在環球市場中選擇更強的市場罷了。
其實筆者早在一月時已提及港股出現終極黃金交叉,而一般其後都會先回到50天線,港股二月便真的出現了回調,然後等待期指10天線升穿20天線時,便是較值博的好時機。可惜當時港股疲弱,跌穿了當時期指18846點止損位,之後筆者在不同節目均表示再次等待,結果港股六月初出現利好信号,亦沒有再度跌穿其時期指17966點止蝕位,假如期指能夠站穩20282點之上,港股便現向好的動力。唯筆者執筆之時,期指一度升至20400,卻一直都沒有收高在20282之上,暫時未能成功突破,隻能審慎向好的繼續等待。期望今次港股能乘着政治局會議的帶動能夠突破,如若港股氣氛轉好,對于整體投資市場也是一件好事。
現時持倉的個股以7月初低位爲分水嶺,減穿便減注,不跌穿便繼續坐定定,正如著名華爾街大亨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的名言:「錢是坐着賺來的,不是靠炒出炒入賺來的。」(Money is made by sitting,not trading.),大家要要習慣要有耐性悶住嬴,學習坐一個牛市。
删除后无法恢复
删除后无法恢复